為什麼要冥想?為了不虛度人生罷了

為什麼要冥想?為了不虛度人生罷了

「真正的進入冥想時刻,不需要每天努力堅持,克服懶惰,它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行為模式,自然而然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日常。我們還是會思考,怎麼樣能做的更好,但是,這已經不是一種功利的追求,而是對事物本質的清澈探尋。」

前兩天和朋友交流練習冥想的感受,她的這番話讓我有很深的體會。我們希望藉助冥想緩解壓力,克服焦慮,睡個好覺,我們把它當成一個清理負能量的工具,然而,它能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如此。

我很喜歡朋友用的「清澈」這個詞,這是我們通常沒有達到的境界。

我們的頭腦里常常是一團亂麻,覺得生活猶如一團迷霧,讓自己的頭腦和心,是完全阻塞的。缺乏覺察,缺乏溝通,讓我們常常感到迷茫,感受到了A,但說出來卻是B,做的又是C,想得到的又是D,以至於我們總是陷入一種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狀態,覺得非常累,不被理解,自己好像也在努力,卻永遠事與願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缺乏對自己的覺察,我們是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負責的,這也是我們生活中無力感的來源。我們對自己做的事情不夠堅定,不知道對與錯,不敢嘗試,不願負責,內心充滿了矛盾。大多數時候,我們選擇碰碰運氣,隨波逐流,被我們碰上了,就暗自慶幸,但也對未來還有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充滿擔憂,如果碰不上,就自怨自艾,覺得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是的,我們對生活毫無掌控感,覺得自己被生活耍了。

我們把自己的一切歸結於外部世界的境遇,機械式的對外部世界作出反應,賺到錢了,開心,被人吐槽,不開心,我們本能的應對著這個世界,覺得這些情緒就是生活的全部,但卻發現表層的開心並不長久,不開心卻永遠無法逃避。

我們壓抑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它被丟棄在角落裡,變得不再重要,時間長了,我們的生命力也就枯萎了。

沒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我們就從別人身上汲取營養,既然大家都是這樣,那我也這樣吧,跟大家一樣總不容易出錯。即使自己很不情願,很不快樂,那又能怎麼樣呢,跟隨規範去做就好。

但當我們開始覺察自己,我們就開始理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快樂,我們願意為了什麼去突破世俗的規範,而不是強迫自己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去逼迫自己成長,一切變得自然而然,聽不到了外在的雜音,不再試圖向外在證明什麼,只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和感覺,也就默默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會覺察自己的人,他們每天都要抽時間來冥想自省,找出自己的行為軌跡,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他們活的明白,很好的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清澈」的人雜念總是很少,你看他們在那裡吃飯、做事,都很專註,情緒也總是淡淡的,說的話好像也平淡無奇,但是他們往往最吸引我們,做事堅定漂亮,做人平靜淡然,讓人信服。

如果你也想活成一個「清澈」的人,那就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吧。冥想也好,純粹面向自己寫作也好,一個個地檢視自己的想法和念頭,也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去探究產生這些想法的背後,自己的根源訴求,不要選擇逃避,因為它是我們內在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覺察自己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只有內心真實的訴求得到了承認,那些痛苦不堪的執著,也許也就這樣輕輕的走掉了。

沒有什麼是必須要做的,也沒有什麼是我們一定需要的。而如果人生按照我們清明真實的想法去過,卻發現什麼也不會少。

如果我們還需要給自己找理由才能做事情,那這件事很可能我們並不想做,那就不要做好了,有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靜靜的蟄伏,靜靜地覺察自己,當聽到內心那個聲音說話了,那就不要猶豫,跟上去就好了。

缺乏覺察的時候,我們只感受到生命的匆匆流逝,回過頭,發現自己充滿了後悔的念頭,「當初為什麼不這樣呢,要是那樣就好了」,可惜時間易逝,又虛度了一段時光。

每一分每一秒,都感受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只有深刻的自我覺察,才能讓我們有這樣的感受,醒過來,去認真的面對人生吧。


推薦閱讀:

【圖】08年10月6日,白瑪曲久喇嘛虹化圓寂(7天後仍打坐結金剛印身體縮小)
《常清靜經》給打坐的啟示
心靜不下來,怎麼辦?|高僧開示
打坐專輯

TAG:冥想 | 禪修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