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前的西洋火炮保有情況

清軍入關前的西洋火炮保有情況

來自專欄備邊司97 人贊了文章

??清軍西洋炮的來源有三,繳獲明軍,意外獲炮,自產火炮?

?(一)?繳獲明軍/意外獲炮

1621年(後金天命六年,明天啟元年)於遼陽首次獲炮,為「呂宋大銅炮」四號三位①。

1629~30年(後金天聰三~四年,明崇禎三年)於遼東海邊獲得西洋炮一位②。

1631年(後金天聰五年,明崇禎四年)在大凌河之役擊敗明軍,繳獲紅衣炮五位,發熕炮四位③。

?1633年(後金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孔有德,耿仲明部明軍投降後金,得紅衣炮十一位,西洋炮一位,發熕炮八位④,又攻陷旅順,繳獲紅衣炮七位⑤。

1637年(清崇德二年,明崇禎十年)攻陷皮島,繳獲紅衣炮,西洋炮,發熕炮共十位⑥。

1638年(清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於密雲關門繳獲紅衣炮七位⑦。

1641年(清崇德六年,明崇禎十四年)於乳峰山擊敗明軍曹變蛟部,繳獲紅衣炮,發熕炮各一位⑧

?1642年(清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攻克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繳獲紅衣炮十六位(內打壞炮四位),發熕炮五位⑨。

1643年(清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佔領中前所,得紅衣炮二位,發熕炮四位⑩。

?(二)自產火炮

1631年(後金天聰五年)正月五日,鑄成「天佑助威大將軍」紅衣炮一位①①,後續造二位①②。

1632年(後金天聰六年)鑄造紅衣炮四位①③。

1643年(清崇德八年)於錦州鑄造紅衣炮三十五位①④。

(三)總結

?以目前資料看,入關前清軍擁有各種西洋炮共一百二十二位①⑤,其中繳獲明軍八十一位①⑥。

(四)註解:?

?①:出自《熹宗哲皇帝實錄》天啟元年四月二十一日,該炮為協理京營戎政的黃克纘召集呂宋炮匠在北京所鑄,共造二十八位。

②:出自《鑄造紅衣炮金火拜唐阿銅工功績總譜》?,轉引自黃一農的《紅夷大砲與皇太極創立的八旗漢軍》,原文只作天聰初,具體時間是筆者根據前文記錄的《天佑助威大將軍歌》推算的。

③:大凌河的繳獲分兩部分,長山和大凌河城內。前者出自《滿文老檔》?第四十一冊天聰五年九月二十四日的記錄,後者出自《天聰五年八旗值月檔》四,十一月初五日的記錄。

④:關於孔耿部明軍所帶火炮問題,以目前來看,後金似無明確的接收記錄,?寧完我在天聰七年四月初八上奏稱「若孔耿來降,可得船百餘只,紅夷六七位」(出自《天聰朝臣工奏議》),但因為此時孔耿尚未投降繳納武器,因此這應是寧完我從別處獲得的情報,而不是實際數量。筆者的數據是以《崇禎長編》卷五十五記錄的火炮數量為基礎(即通說的紅衣大炮二十位)再用《蓬萊縣誌》里對登州軍械的記錄加以修正得成的。(但這就有另一個問題,轉戰數月時間,孔耿軍真的沒有損失火炮嗎?但遺憾的是目前沒有更多的記錄,因此只得先將此說附上,留以後發掘新資料再行修正。)

⑤:繳獲數字是筆者根據同期紅衣炮保有量推算的,後金文獻沒有記錄過旅順具體的繳獲數量,至於旅順獲紅衣炮一事,出自《天聰朝臣工奏議》的《祝世昌請及大舉奏》(天聰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原文為「旅順新得紅衣炮」。

⑥:出自《太宗文皇帝實錄》 崇德二年四月十七日。

⑦:出自《太宗文皇帝實錄》崇德三年十月八日,另有繳獲紅衣炮十三位的記錄(《盛京滿文清軍戰報》第36號《清軍攻佔濟南府及京師各地》)但比較兩份史料,前者還記錄了繳獲十八位大將軍炮,而後者卻沒有記錄,由此推測後者是將紅衣炮和大將軍炮混為一談,至於數字的差異,應是全部繳獲數和繳獲可用數的差異。另外,根據《火攻挈要》卷中《火攻要略附余》的記錄,明軍在濟南曾損失了西洋炮(原文為「遼陽廣陵濟南等處俱有西銃不能守」),但是清軍方面沒有記錄,故正文不錄,僅在備註提一下。

⑧:出自《太宗文皇帝實錄》 崇德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⑨:出自《崇德七年奏事檔》二月二十四日,三月十七日,四月初九日,四月二十七日。

?⑩:出自《盛京滿文清軍戰報》第13號《清軍克前屯衛中前所》轉自黃一農的《紅夷大砲與皇太極創立的八旗漢軍》,為什麼轉自呢,因為筆者的那份戰報唯獨第13號沒掃上,全是白頁.....

①①:?出自《太宗文皇帝實錄》天聰五年正月八日。

①②:出自《滿文老檔》天聰六年二月二十日,原文為「去年,鑄紅衣炮三尊」。

①③:出自?《滿文老檔》天聰六年二月二十日,原文為「今年,鑄紅衣炮四尊」。

①④:出自《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七十二,第十九頁,原文為「光輝竅實工料,於正炮三十位之外,多鑄五位」。

①⑤:除去了已經損失的火炮,損失火炮如下

崇德三年攻打中後所時炸損紅衣炮一門(《八旗通志初集》卷二百三十一,第七十二頁?,原文為「以紅衣炮攻附近諸台,炮轟裂圖占歿於陣」。)

崇德七年攻打塔山時炸損紅衣炮一門(《八旗通志初集》卷二百三十,第十二頁?,原文為「同四固山兵圍塔山城,督放紅衣炮攻城,炮裂轟擊而歿」。)

?????①⑥:除去了松錦之役繳獲的四門壞炮。


推薦閱讀:

消逝的戰神:中國203毫米大口徑火炮從研製到下馬
一戰前歐洲早期火炮發展歷史
淺談蘇系自動迫擊炮技術
為什麼康熙收台的時候火炮那麼猛,後來鴉片戰爭卻那麼孬?
文藝復興時期火炮與城堡的發展

TAG:歷史 | 軍事 | 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