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連咖啡、星巴克之戰

瑞幸咖啡、連咖啡、星巴克之戰

本文是作者通過36氪、虎嗅信息匯總而得。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知乎專欄立場。

持續數周的咖啡之戰,引起了諸多投資人、咖啡消費者的注意。

在美國,人均每年要喝掉400杯咖啡;在日本、韓國,人均每年要喝掉200杯咖啡;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6杯。如果只算國內一線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費數也只有20杯。

中國與發達國家在咖啡消費數量上的差距,從側面也反應了咖啡市場在國內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評估機構的數據是至少有近千億的市場。

所以,當你一次次地在朋友圈、辦公室、商場看到「瑞幸」和「連咖啡」們的時候,請不要驚訝。這只是咖啡市場爭奪戰的序幕。

星巴克被逼做外賣

8月2日,星巴克和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以「將移動商務融入核心業務」。合作內容涉及阿里多個部門,除了之前就有的天貓旗艦店星享卡售賣,支持支付寶買單之外,還加入了餓了么外賣配送咖啡,以及與盒馬鮮生打造「外送星廚」等。

如果簡單的概括這次合作為星巴克帶來了什麼,那毫無疑問就是「外送」。憑藉開發外賣市場,星巴克將和單純做咖啡外賣的連咖啡、瑞幸等挑戰者正面交鋒。

外送並不是,也不會成為對星巴克有利的競爭因素。一直以來,星巴克都以在自己的實體店——咖啡館內完成消費和交互作為最大賣點,同時在餐飲行業中最早引入並踐行了「第三空間」的理論。

星巴克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切入外賣,唯一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有錢有閑到店消費,以享受這個「第三空間」的目標用戶,現在越來越少了。這可能是一個迫不得已的決定。

到店消費方面,除Costa、漫咖啡等之外也有大量的小型非連鎖店鋪,帶有濃郁的個人特色;而外送方面以更早與外賣平台開展合作的麥當勞/肯德基、全家、連咖啡和瑞幸等作為代表。

星巴克是到店消費咖啡的最典型代表,門店體驗做得也遠遠好過其他對手,但在非到店消費的產品線方面基本上屬於「放養」狀態。

而在外送手沖咖啡方面,單論產品品質,瑞幸、連咖啡們和星巴克的差距已經沒那麼大了。有虎嗅作者發起一個小調查,問如果是外賣還願不願意選星巴克,選擇「不會,如果是外賣不值這個價」的人數更多。

至於價格方面,外送帶來的優惠幅度必然有限。瑞幸和連咖啡首先是因為純粹做外送節省了成本,加上打價格戰,這才具有了今天的市場地位。星巴克不可能完全跟隨價格戰,甚至動不動就免費送咖啡。

總之,星巴克在外賣和價格上均不佔優勢。而且,外賣將奪走星巴克最具優勢的到店體驗。

互聯網咖啡入局 欲打破星巴克的「半壁江山」

調查數據顯示,在2017年中國連鎖咖啡飲料品牌市場份額排行榜中,星巴克的市場份額達到51%,佔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上島、Costa、麥咖啡緊隨其後。

從連咖啡(Coffee Box)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兩大互聯網咖啡品牌迅速走紅,運用互聯網思維和O2O打法,從外賣切入,打擊星巴克最薄弱的一環,成為了辦公室咖啡的新潮流。

連咖啡誕生於2012年,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早期通過提供星巴克、Costa等第三方品牌咖啡外送服務積累用戶,從2015年8月開始轉型做自有品牌的咖啡。在轉型後,連咖啡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2016年4月7日,連咖啡宣布完成B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由華策影視領投。 2018年3月12日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跟投。

而瑞幸咖啡瞄準了高品質新零售咖啡市場,號稱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星巴克以外的第二個咖啡選擇。瑞幸咖啡的天使輪融資來自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及瑞幸咖啡創始團隊成員,有消息稱,目前已有投資人溝通投資事宜,A輪融資將於4月份啟動。

連咖啡,一家出色的互聯網營銷公司

連咖啡從本質來看,更像是一家互聯網營銷公司。從創立最初,連咖啡就選擇了一條很輕的路。沒有APP,一切功能、交易、營銷都基於連咖啡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後來的連咖啡小程序。沒有門店,只有配送站點,銷售全靠外賣。

輕資產策略給連咖啡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連咖啡創始人王江(業內稱為「連長」)也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放在了他更擅長的營銷上。2016年年底,連咖啡打造出「咖啡庫」的產品概念,把提前購買的咖啡存在虛擬的咖啡庫中,在期限內可以自己下單享用,也可以贈送給微信好友。同時通過搶「咖啡福袋」,能累積「0.01~0.1杯」咖啡疊加到咖啡庫中,積滿1杯虛擬咖啡便可兌換成等量咖啡實物。這種玩法顯然還要比外賣紅包更吸引人。

2017年雙11當天連咖啡單日銷量突破30萬,雙12返場活動單日銷量突破40萬。除了低價折扣這種傳統的促銷活動外,連咖啡深諳社交營銷關鍵點,是在情感上抓住用戶,從而強化品牌記憶度。比如在去年七夕期間推出的「微苦郵局,情書亂遞」活動,便受到眾多用戶的好評,併產生二次傳播,通過裂變得到更低的流量和獲客成本。

以一杯氣泡冷萃為例,3.8元的咖啡費,加上5元運費,8.8元到手。真的可以試一試

背靠微信生態,給連咖啡帶來了高速裂變式的用戶增長。但在產品和服務上,連咖啡也有硬傷。從連咖啡的產品矩陣來看,有獨特的明星產品「防彈咖啡」,此外是熱咖啡、冰咖啡、雪昔、椰子水,整個矩陣有點有面,比較完整。

但從連咖啡所有的產品介紹和宣傳來看,並未強調任何關於原材料、品質、製作水準方面的描述,重點放在了外賣的便捷、產品的包裝上。事實上,連咖啡在出品水準上,也僅僅是接近麥咖啡、肯德基現磨的快餐店咖啡,品質上和星巴克還有一定距離。

此外,配送服務是連咖啡另一個潛在的危機,包括配送範圍覆蓋不足、配送時效性差、灑漏情況頻發等等。一個簡單的例子,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區域,是上海高科技企業聚集地,在附近上班的人,從人群匹配度上完美契合連咖啡目標用戶。但非常詭異的是,以中環為界,連咖啡的配送服務只限於中環內,中環外不在服務範圍,實際上中環邊上至少有10幢寫字樓,潛在用戶可能有數萬人。

商業機會往往轉瞬即逝,特別是在尚未建立起產品壁壘、形成品牌區隔的階段。上述未被覆蓋的區域,在上個月,已經被直接競爭對手瑞幸咖啡拿下。面對瑞幸咖啡的強勢挑戰,連咖啡堅守的策略已略顯保守。在一線城市找「下沉用戶」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玩法。

瑞幸咖啡,10億人民幣能否成功教育市場?

相對於連咖啡而言,瑞幸咖啡起步更晚,但互聯網化程度更高。在2017年10月誕生之初,便標榜「咖啡+O2O+新零售」模式。瑞幸咖啡創始團隊主要來自神州體系,創始人兼CEO錢治亞是前神州優車COO, CMO楊飛此前也是神州優車CMO。錢治亞曾公開表示,要用10億人民幣教育中國的咖啡市場。

資金實力雄厚,也讓瑞幸咖啡的擴張顯得更大刀闊斧。瑞幸咖啡目前已經成功入駐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福州、武漢等13個主流城市,門店數量已經超過300家。預計5月份將達成全國500家門店的規模。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店主要有3種類型:旗艦店(ELITE),悠享店(RELAX)、快取店(PICKUP),這些門店均為直營門店。所有門店都支持外送業務,配送服務與順豐達成深度合作,只要有門店的的地方,都會以門店為織網,覆蓋周邊1.5~2公里區域。

瑞幸咖啡主打性價比與高品質咖啡,號稱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星巴克以外的第二個咖啡選擇,未來要在國內打敗星巴克。在保證品質方面,瑞幸咖啡在用料、調製、配送都下足了工夫。選用來自衣索比亞的上等阿拉比卡豆,邀請WBC冠軍咖啡師調配,保證30分鐘內送達,「慢必賠」。

在實際體驗過程中,拋開特殊天氣外,一般能夠在20分鐘左右接到順豐小哥的投遞,和連咖啡一樣,同樣容易出現灑漏的情況,但在售後客服跟進的態度和積極度上,要比連咖啡客服更勝一籌。至於口味方面,水準已經跟星巴克十分接近。

第三次咖啡浪潮何時會全面席捲中國,大眾對咖啡的接受度和依賴度到底有多高?有沒有可能出現像拼多多的咖啡消費模式?畢竟,廣闊的中國市場並不局限在一二線城市。

結論:以連咖啡為、瑞幸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從新來定義咖啡消費市場。已經威脅到以星巴克、Costa為代表的傳統咖啡店。大多數喝咖啡的年輕人,都非常願意體驗連咖啡和瑞幸咖啡,並把它分享出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知乎專欄立場。

推薦閱讀:

家用商用通用性咖啡機-laspaziale s1
星巴克:2020年前,將全面停用塑料吸管
affogato al café | 淹沒在咖啡里
這份ppt圖文排版你打幾分?

TAG:咖啡文化 | 星巴克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