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思維,讓超市不止於超市

新零售思維,讓超市不止於超市

1 人贊了文章

2018年,無疑是傳統超市經營的「考驗之年」。

  一方面,傳統超市的增長大大超過了購物的需求的增長,像70、80年代,鄉、鎮、縣、就一到兩家的傳統超市,而現在的傳統超市的數量是以前的兩到三倍以上,所以直接導致傳統超市扎堆,同質化競爭激烈。數據顯示,全國的傳統超市每年都在以n+1的數量增加,其中不排除經營不善導致失敗的。

  另一方面,今年假日,全國傳統超市通過第三方平台購物的購物量達到84%,線上化率的快速增長,讓傳統超市的購物數量逐漸流失,價格權和活動權也被線上購物平台牢牢掌控,傳統超市的從業者們對我們無奈的感嘆。

  如果說,從2014年以來,線上購物平台重塑了整個商超行業的導購、活動營銷環節;那麼,當線上電商遭遇流量瓶頸,票補金額遭遇政策層層限縮,「互聯網+電商」的下半場要怎麼走?成了行業迫在眉睫思考的問題。

  「讓超市不止於超市」

  如何用「新零售」思維改造傳統超市?

  大概在7、8年前,單個傳統超市的覆蓋範圍大概是方圓10公里;而現在,一個常見的情況是,1公里範圍內就會有兩三家傳統超市在競爭,競爭極其慘烈。

  大規模增長的背後,是傳統超市高度同質化。同一商圈的幾家電影院,在商品價和商品數量上都沒有太大差異。

  據假日報告,全國傳統市場有超五成經營業績同比下跌,剩下25%的超市新開不足一年,同比上漲的傳統超市不到三成。

  事實上,傳統超市並不是第一個變革的線下場所。像無人飛機、無人汽車等,都在用「新零售」的思維全面升級——前者尋求業態多元化,用各種黑科技、線下互動體驗的進駐吸引客流;後者,則引入各種識別、運輸新技術來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坪效。

  再看傳統超市,營收主要來自假日活動打折優惠,這背後要求的是「人、貨、場」的深層次運營:怎樣帶來客流,並有一個持續性的轉化?優化傳統超市營收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讓人、貨、場形成一個正向閉環?

  傳統菜市場的經營思維,需要從經營場次,到經營空間,再到經營人群。最早傳統超市想盡辦法提升每天進店的購物率,爭取每天客流量的最大效益;再到改善優化經營空間,增加更多的購物收入,更加充分的利用超市的空間,提升坪效,增加收入;最後才發現人才是根本,購物者究竟想買什麼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才是超市的根本。

  然而,過度依賴假日活動打折優惠,讓傳統超市根本不知道絕大多數商品和物件都賣給了誰。無法個性化、差異化,更不要說,去運營自己的用戶。於是,千店一面,成為必然。

推薦閱讀:

學會這4個思維秘訣輕鬆擁有無限商機
「概率思維」的價值
和我一起終身學習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TAG:思維模式 | 思維方式 | 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