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落街傳奇》S2預熱:用彩蛋告訴你一個時代

《墮落街傳奇》S2預熱:用彩蛋告訴你一個時代

來自專欄有愛評論區18 人贊了文章

馬上我們就將等到《墮落街傳奇》第二季的回歸,如此時節,值得用一篇佳作來迎接、紀念這部好劇。

本文依然是來自「考據愛好者」、「深度美劇迷」以及「有愛評論區」另一位原創作者「羅比亞」(lopia)的文章,這篇《不完全整理:墮落街傳奇的彩蛋》可以說極大填補了opllx在第一季劇評時對於創作背景、歷史人文等方面的不足(算起來咱們兩人的文章類型還挺互補的…),敬請閱讀欣賞。


(一)從Abbie Hoffman 說起

在《墮落街傳奇》第一季第三集里,有一個雖不重大但很關鍵的情節,Vincent和Frankie的妹夫Bobby在訓斥完手下後突發急病。儘管被及時送醫,但出院後,Bobby卻被告知「如果回到工地,一年內就會中風發作」。

與Vincent和Frankie不同,Bobby有家有室,幾個孩子遠未成年,成長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一筆不小的開銷,於是Bobby向Vincent建議,接手Rudy提供的風月場所,並毛遂自薦,提出自己去當管理者。

正是Bobby的這番話,讓原本拒絕了Rudy的Vincent回心轉意,這才有了接下來的種種情節。

讓我們回到Bobby病發的前一刻——那時他正因工地上的紛爭教訓一個靠關係進來的小夥子,那個小夥子在工地上大肆宣揚反越戰言論,這讓同事們大為不滿:我們的小孩兒在戰場上生死未知,你作為同齡人不去也罷了,還說什麼風涼話?

注意下圖中提到的名字:Abbie Hoffman(以下簡稱AH)。

在今天,這個名字或許不為太多人所知曉,但在AH活著的時候,他的名字足以震撼整個國家,他的事迹也毫無疑義地影響了一代美國人——也就是《墮落街傳奇》里的那些男男女女們。

接下來,我們就以AH為線索,按劇集順序整理出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

E1

(由於該劇目前只出了一季,就不標季數啦,E1代表第一集,下同)

越戰

《墮落街傳奇》的開頭,雷吉·勞夫和C.C貢獻了一場極其精彩的對話戲(插句八卦,Candy的飾演者瑪姬吉倫哈爾看完這段戲後,稱「雷吉·勞夫是最好的皮條客」),這段話的內容便是關於越戰的。

六七十年代的美國,越南戰爭是國內民眾關注的焦點,越戰期間,爆發過許多次反戰遊行、運動,AH在這些社會活動中嶄露頭角,漸漸地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

(電影《阿甘正傳》里,站在阿甘旁邊的這位,就是AH)

E3

AH是一個想法另類,常常玩「嗨」的人,在反戰示威中,他宣稱要把迷幻藥放入芝加哥市的供水系統中(敢問尊師可是稻草人么),還曾說希望在公開場合組織一次性 交。

他的出格言論和舉動,自然被美國警方盯上,1968年,AH被捕,1970年2月18日,AH被判處五年監禁,罰款5000美金。

《墮落街傳奇》的故事發生在1971年,第三集圖中工友的這句話,也表明了他對判決的態度——並不是每個人都支持AH的。

Flower Power

同樣是第三集,人見人愛的Abby在打工時提到了Flower Power。

Flower Power正是AH在1967年5月組織的一次反戰遊行中提出的口號。

在一本名為WIN(Workshop In Nonviolence的簡稱)雜誌里,AH這樣寫道:"The cry of Flower Power echoes through the land. We shall not wilt. Let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中二地翻譯一下:「花之力量」的迴音響徹大地,我們不會凋謝,讓一千朵繁花盛開吧!

而在同年10月21日的一次遊行中,面對國民警衛隊的武裝,真的有人把康乃馨放入步槍槍管之中,這也是那張著名的名為「Flower Power」的照片的來歷。

這裡提一下劇情,Abby說出Flower Power是她的口誤,原本應是Power Plower,這個地方反映了兩點,一是Abby打工態度敷衍,二是Flower Power深入年輕人人心,這才讓Abby脫口說出。

E4

事實上,「Flower Power」這個短語,最早是被艾倫·金斯伯格(「垮掉的一代」著名詩人)所提出的,AH似乎有「偷梗」的嫌疑。在當時,艾倫·金斯伯格除了是一位詩人,也是同性戀運動的活躍人士。有趣的是,該劇的主演詹姆斯·弗蘭科曾經在電影《嚎叫》里扮演過艾倫·金斯伯格。

石牆運動

第四集里,Paul和Vincent在聊天時提到了石牆酒吧。

石牆酒吧位於格林威治村,當時是LGBT的聚集地,也是警察的重點關照對象,隔三差五進行搜捕、臨檢是常有的事。

1969年6月27日,一部分客人實在忍受不了警方的行動,使用武力反抗,最終演變為暴動,上圖中Paul所提到的「rioting」,應該就是指日後被作為同性戀權利運動里程碑的「石牆運動」。

(二)黃金年代

《墮落街傳奇》第一季所處的1971、2年,社會變革,風雲激蕩,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在那個年代裡出現過無數被後世視為經典的作品,它們的身影也被或顯或暗地夾雜在了劇集之中。

教父

第三集里,保鏢在酒吧外看著馬里奧·普佐的《教父》。《教父》一書成於1969年,面世後洛陽紙貴,和黑幫打交道的人士想要看看此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不過劇中人物應該不會想到,在第二年(1972年),《教父》被拍成了同名電影,開啟了黑幫片的新時代。

沙灘男孩、深喉

在第四集里,Paul的朋友向他提到自己在火島拍攝一部同志黃片。

這部電影名叫《沙灘男孩》,在第七集時出現,還把Frankie著實驚嚇了一番。

而在《沙灘男孩》成功上映後,Paul和朋友又談論起一部黃片。

這部名為《深喉》的黃片也在接下來的季終集里出現。

《墮落街傳奇》的大背景,即是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色情業(及社會風氣),那時正是「色情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Porn)的發硎之年。

「色情黃金時代」,指的是1969至1984年,這15年期間美國的色情行業蓬勃發展,黃片席捲世界,並取得了主流影院、電影評論和普羅大眾的認可。而在「色情黃金時代」之初,《沙灘男孩》與《深喉》都是轟動一時的翹楚。

《沙灘男孩》是美國同志黃片的里程碑,全片共90分鐘,分為三個部分,電影的名字是對1970年電影《樂隊男孩》(The Boys In the Band)的戲仿。

而大名鼎鼎的《深喉》,不僅於影院公映,而且也見諸報端、聞於電視節目。《深喉》的流行直接促進了色情電影的蓬勃發展。

補充一句,第八集還出現了許多電影牌,能看清楚的兩個,左邊是《最後一個人》,是部科幻片;右邊的「Duck, You Sucker」乃是譯名,原名叫做《革命往事》

搖滾樂

《墮落街傳奇》所在的時代,也是搖滾樂的好時代。《墮落街傳奇》里在第三集里嬉皮皮條客Richie提到的感恩而死,是最有名的迷幻搖滾樂隊。(不過好像Vincent都沒怎麼聽過他們)

在第六集里,Vincent與Abby一番雲雨後,後者打開了一首地下絲絨的Pale Blue Eyes,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歌,而Abby對此歌的評價也深得我心:Lou』s tender side.

當然,還有第八集里的大衛·鮑伊。

後來看紀錄片《搖滾樂的歷史》第七集,裡面The Who樂隊的主創彼得·湯生說了一段充斥著「fucking」的話:「他們都是死人了,我的人生充滿了死人。我的朋友都死了,我的朋友——他們也許是你的偶像,他們卻是我的朋友,他們都死了。 」

這種感覺真的是,嘖嘖嘖。

真人真事

《墮落街傳奇》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時代劇,除了很好地還原了1971年的街道場景、政治情況、文化氛圍外,裡面還有兩個不重要的真實人物。

第三集里出現的「想當總統的Lindsay」,歷史上確有其人,全名是John Lindsay,在1966年1月至1973年12月任紐約市長。

第七集出現的Benjamin Ward,是紐約第一位非裔警察局長。

有趣的是,在1973年,John Lindsay市長把Benjamin Ward任命為交通專員。

(三)《火線》與大衛西蒙

不得不承認,我之所以追《墮落街傳奇》,完全因為編劇是大衛·西蒙的緣故——創造出《火線》的人,無論寫什麼題材都讓人萬分期待。

(火線第一季片頭)

看完《墮落街傳奇》第一季後,我更認為這部劇完全可以作為《火線》的「姊妹」篇:《火線》里對警局眾生相的完美刻畫,同樣反映在了《墮落街傳奇》對妓 女的描寫上。

下面,我將盤點兩劇的一些關聯處,該部分適合看過《火線》的朋友閱讀,當然如果這些文字能讓你對《火線》產生興趣,那也很好。

演員

《火線》與《墮落街傳奇》最直觀的相似點,在於參與前者的許多演員,都出現在了後者中。

(前方多圖預警)

(火線里的Frank)

(墮落街里的Bobby)

(火線里的DAngelo)

(墮落街里的Alston)

(火線里的Levi)

(墮落街里的Rizzi)

(火線里的Chris)

(墮落街里的Larry)

(火線里的Cheese)

(墮落街里的Rodney)

(火線里的Slim Charles)

(墮落街里的Leon)

(火線里的Lester)

(墮落街里的Ace)

他們,都老了。

拍攝手法

《墮落街傳奇》還承襲了《火線》的多線敘事:妓女、皮條客、大學生、黑幫、政客等鮮活的人物一一躍然熒屏,乍看散亂瑣碎,但幾乎每一個場景、鏡頭都花了心思,這裡說三個彩蛋。

1.《墮落街》第一季第一集結尾出字幕時的音樂,與《火線》第五季第十集34分30秒左右出現的音樂一模一樣(都是一首叫做Assume the Position的歌)。

(《火線》第五季第十集)

2.如果對《火線》稍微熟悉的朋友,應該記得在第一季第四集中,Jimmy和Bunk來到一位受害者的家裡,全程用帶「Fuck」的髒話完成了一起案件的調查。

這段戲非常高明,敘事的手法獨特而清楚,也製造了戲劇效果,哪怕你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也能看懂這裡主創想要表達什麼。

而在《墮落街傳奇》第五集里,Vincent和Bobby在參觀Rudy為他們提供的風月場所時,也有類似的橋段。面對Bobby的各種問題,Vincent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句:「Fuck do I know?」

這段戲的效果沒有《火線》里那麼具有衝擊力,但仍然具有不錯的「笑果」,而且反映了Vincent對Bobby的決定心有不滿。

3.第七集結尾,大廚Leon殺死了雷吉·勞夫(這是全劇的高潮之一)後給警局打了個電話。在電話里他說了如下台詞:

如果看過《火線》第三季的話,一定會記得第一集里的場景(注意看字幕哦):

同樣是在兩條街道的交匯處,同樣是在光天化日下殺了個狠角色,同樣對警察說出」I just shot a nigga, come get him.」

敢作敢當真男人,劇中非Leon莫屬。

大衛·西蒙(以下屬於廚力放出環節,慎看)

本文的最後,讓我聊(吹)一下編劇大衛西蒙。

在著名哲學家齊澤克的眼中,大衛西蒙是個當代藝術策展人,經常與多位導演、編劇進行集體創作。

而在我眼裡,他是一位現實主義大師,冷靜地記錄著他所生活的時代里、土地上的事,他是時代之光。

(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他對音樂極有品味,經常在博客(davidsimon.com/ )上寫一些關於黑人音樂的文章,《墮落街傳奇》里至少有兩位演員是音樂出身,一個是演大廚Leon的那位,另一個是演雷吉·勞夫的(他也付蘭蘭的好朋友)。

他曾當過十二年的記者,主要報道犯罪事件,他見過太多貪污、腐敗,太多血腥、暴力,太多的「惡」了,所以他的劇幾乎都是以悲情收場。

(大衛西蒙博客背景圖)

他不相信正義,但依然相信善良,相信好人有好報,依然對身邊的朋友溫柔。在他的博客里,不時會看到他的故友的緬懷與追思。

在《墮落街傳奇》的拍攝過程中,身為製片與編劇的Marc Henry Johnson陷入了一樁案件,一個與他有關的女人死於過量吸食毒品。他對同事伸出援手,向案件的主審法官寫了封信,該信曾作為法庭的一項記錄,但卻被一些媒體斷章取義地引用了。大衛西蒙便把該信全文po到了自己的博客上,以明真相。

不過,法院最後還是判決Marc兩年監外看管,並罰款2萬美金。

現實荒唐無情,大衛西蒙比誰都更有體會。他在寫給法官的文章里說,「老實說,我不是毒品戰爭的愛好者。它(毒品戰爭)徒勞無益,只會帶來破壞。但我也肯定不支持使用毒品。」。

這種態度當然不是模稜兩可,而是無能為力後的另一種選擇:「刀槍無法對抗敵人,但筆可以。記錄下時代的謬誤,後人可以為鑒,也或許能找到解決之道。」

而這,也是我熱愛他的原因。

【第二季《墮落街傳奇》,到時候大家一起追哈~歡迎關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


推薦閱讀:

TAG:墮落街傳奇第一季美劇 | 墮落街傳奇第二季美劇 | 美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