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真的難找對象嗎?No!

同志真的難找對象嗎?No!

來自專欄 Giscovery同志觀察8 人贊了文章

文 By CY

投稿郵箱:windtide@126.com

壹 我們為什麼要找對象?

其實很多同志並沒有真正思考過,到底為什麼需要一個對象。

很多人同志會認為,愛情是一種救贖,得以讓自己從「毫無生趣、枯燥麻木、行屍走肉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解救。

遇見一個對的人,就好像擁有了一個新的世界。

而這種思想其實是一種怠惰,那些附著於你本身的東西依舊如影隨形,並不會那麼快因此而改變。尤其是到了20多歲以後,人們的性格逐漸塑成,三觀逐漸穩定,一個對象並不會讓你真的有那麼多你以為的改變。

即使擁有了對象,一段時間之後,有人會說,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不是我想要的愛情。

這時候,很多人會說:我沒有遇見對的人,我們三觀不合。

愛不被佔有,也不去佔有,愛在愛中被滿足了。

如果你需要的是陪伴,友情不也可以嗎?遺憾的是,很多人甚至連靠譜的友情關係都並沒有很好地維持。很多人根本無法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然而,社交障礙者,即使是自知者,也會有期望用愛情來獲得救贖。

因此,我們會談及情感期望。

有的人,覺得談戀愛就是走一步是一步,有的人,期望的是穩定持久的戀愛關係,甚至期望同志婚姻。畢竟愛情的定義每個人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的愛情。有人會認為美滿的婚姻就是愛情的真諦,有的人會認為「我愛你,與你無關」。

有的人選擇形婚,有的人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縱容一下自己的性取向,到了一定年齡以後,最終還是會強行和異性結婚,強行假裝直人生活。有的人,只堅持同性婚姻。

有的人出櫃,有的人深櫃。出櫃厲害的,可以出到連衣服上都寫著自己的是Gay,連居委會大媽都知道他是男同性戀。深櫃厲害的,聽到一點點和Gay有關的事情都會在朋友面前心律不齊,對自己的性取向恐懼到出現軀體癥狀,而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對性取向一事過度敏感。

人和人本身都是不同的,三觀也好,成長經歷也好,原生家庭也好,正因為人和人之間是如此不同,這個世界才如此多元和有趣。

把愛情當做救贖的人,大多有一個特點:對對象的擇偶條件總是很高,但自己的整體水平卻似乎配不上自己的擇偶條件(或許不自知),但卻沒有主動去提升自己(或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提升)。

很多人明明知道刻板劃分1、0是一種自我限制,是對異性戀情感模式的刻板模仿,但依舊不去改變。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的生活與呈現方式,也不去改變。(雖然我們並不會去歧視「娘」、「淋語者」、毒舌、傲嬌的男同志,但事實上,常常他們所喜歡的類型反而是「陽剛」的男性,他們所喜歡的類型常常又反感或中立於他們的性取向呈現形式。)

在有人安慰你說,你值得更好的之前,你先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你想要的人」。

神明總是眷顧自救的人。

攤開來說,如果放低要求,找個對象,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真的很難嗎?當然不難。

那為什麼不能將就呢?為了減少更多的麻煩。

那為什麼要將就呢?因為自己也不夠好,所以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者,有人會直接選擇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甚至,同時將就著很多人或者同時對很多人專一。

一段好的感情,無論持續多久,都可以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靠譜的感情往往是在自助和互助的情況下出現的。

所以,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需要一個對象呢?

貳 同志情感關係都不能持久嗎?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同志說:「這個圈子就是怎麼樣怎麼樣」,其中有些人會表達:「這個圈子的感情大多數都是短暫的,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的激情。」

拜託,我們怎麼可以隨便推己及人?

之前有很火熱的吸引力法則說過: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越容易吸引什麼樣的人。

筆者身邊就有很多穩定持久的同志情侶,其中,風潮社群的工作人員帕克,在和男友長達近10年的愛情長跑後,近期準備赴國外結婚。筆者自身也有過長達6年的戀愛歷史,雖然最終沒有能繼續下去,但依舊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成長。

有的人有生理需求,要約,要419,要玩字母圈,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所選擇的。在社會新道德的演變下,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這種行為符合李銀河教授所言的性愛三原則:「成人,自願,私密」,此外,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為應該加上「安全」,以防止很多人隱瞞或惡意傳播HIV或其他性傳播疾病的情況。但很可惜,由於我國的性教育和性病防治教育非常不足,並且限制於男同志的性行為方式,男同志確實是性傳播疾病的高危群體。

如同男同性戀,基佬,基友,男同志,喜歡男人的男人,這些稱呼一樣,本來其實都沒有什麼貶義的內容,只是由於語義空間的不同,讓很多人默認對其中的一些稱呼不適。但其實仔細想想,就連「變態」也並不應該就完全是一個貶義詞。

但是我依然相信,更多的同志,還是主觀上是想要穩定持久的情感關係。

但無論交友也好,戀愛也好,我們大多數是選擇和志同道合、三觀相近或能夠融合的人一起。

因此我們常常會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人會說,去了解一個人,你先要去了解這個人的社交圈。

但事實上,很多基友並沒有很多真正走心的社群內部的好友。很多基友沒有明白,參與同志社群內的社交,除了以找對象為目的外,獲取來自社群內部的社會支持也很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穩定持久的同志情侶,總是都會各自有來自社群內部的好友。

很多人會感覺異性戀之間的靠譜是有孩子,而事實的本質是情侶之間必須要有羈絆,感情才會得以長久。同志情侶也是一樣的。

羈絆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財產,可以是一起完成的理想,可以是日常生活互相陪伴的習慣(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感情所轉化出的親情),羈絆可以有很多種改變呈現形式。

不過,筆者個人感覺,那些情感不太穩定的人,常常大腦有太多的空餘時間精力放在感情這件事之上,以此獲取愉悅(或者對抗無聊空虛),並沒有把兩個人的相處作為一種習慣與日常。

畢竟,如果你的日常工作很忙碌,而且是一份你非常喜歡的工作,業餘時間也有自己豐富的愛好,和自己既有的對象相處地也算融洽,哪來那麼多時間去搞出軌這件事啊?遊戲不好玩?電視劇不好看?工作不夠忙?論文不夠多?錢夠用了?

雖然近些年來,互聯網同志社交出現疲軟的態勢,BLUED,ALOHA,知乎豆瓣的同志板塊的社交性都有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男同志不願意在網上進行陌生人社交,而在微信的帶動下演變為「小圈子熟人社交」。但這同時也代表同志社交的平台和渠道正在增多,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精綵線下公眾或公益活動,讓更多的同志體驗到了社群內部的健康社交與支持。

所以,其實找對象不難,維持一段穩定持久的關係也並不難。

問題的核心在於:你是誰?你到底要什麼?你願意為此付出什麼?

還有,如果你改變了,那你,難道就不再是你了嗎?

歡迎諸位踴躍留言討論

END

風潮WindTide-LGBT社交媒體

自在丨真實丨溫暖丨健康丨靠譜丨靈魂伴侶丨好基友丨LGBT生活方式丨遇見丨新的開始

讓我們擁有彼此

不再孤單

風潮微信公眾號:windtideSH


推薦閱讀:

中國同志圈的一些事
我就這樣被掰彎了——關聖(十八)
喜歡大叔的gay
自斷背山後又一神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過去式 | 寫給同性男友的信NO.5

TAG:同性戀 | 男同性戀 | 同志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