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得體的人,不會太拿自己當回事

曬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得體的人,不會太拿自己當回事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87 人贊了文章

曬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得體的人,不會太拿自己當回事

作者: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

停止肆無忌憚的炫耀,學會分享小的好事兒

這兩天刷微博,看到一條有意思的熱搜。

曬完女兒的清華錄取通知書,她被踢出了同學群。

這位媽媽,本來以為大家會來誇獎女兒,等來的結果卻是被班長踢走。

剛開始看到,覺得很奇怪,大家交流一下孩子的動態,似乎也沒什麼不妥,至於要踢走嗎?

後來繼續翻看新聞,才發現這位媽媽的「奇葩」,這個同學群,從建群開始,基本上只有重要事情,群里才會活躍。

而這位媽媽呢,每天不管不顧的在群里各種「曬」,核心是圍繞自己的女兒,女兒刻苦學習的照片、「學霸」女兒的筆記...

這次女兒考到清華,這位媽媽更是按奈不住,曬出通知書的同時,還發一句話:「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而踢她出群的班長,兒子也在今年參加了高考,成績卻不理想,沒有考到重點大學,班長早就對這位曬娃同學忍無可忍了,所以一氣之下踢出了群。

對於媽媽被踢出群這件事,網友們眾說紛紜,有的認為班長太小氣,有的認為媽媽太「嘚瑟」。

我最認可一位網友的留言:「別過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你的成就,別人沒義務和責任給你鼓掌,要學會暗爽。」

炫耀自己的本質,其實就是太「以我為尊」,人要學會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兒。

亞當·斯密曾經說過一句話:「合理的社交方式,是跟人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大的壞事和小的好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人要得體,如果你沉迷於炫耀自己,不分場合,不顧忌別人心情,你必然遭人討厭,這是社交行為中的大忌。

還有一個炫耀重災地,就是我們的朋友圈。

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有一個女律師,因為在朋友圈肆無忌憚的炫富,被廣大網友強烈抨擊,之後再也沒聽到這個女律師的消息。

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炫耀自己的人,已婚人士最愛炫耀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正好是個學霸,時不時的曬孩子的成績單,各種獎狀。

如果是未婚人士,正好熱戀期,會無所顧忌的撒狗糧,曬戀人對自己有多好多好。

當然,還有很多人,單純就是曬自己本人,比如漲工資了,買了一個奢侈品了,得到年終獎了。

曬自己本身並沒有問題,但一定要記住亞當·斯密說過的話:

請分享「小的好事兒」,這是一個人得體的開始。

得體,是一個人最好的社交名片

前段時間,在綜藝《勇敢的世界》中,有一個心跳環節,用語言「刺激」對方,或者讓對方撒謊,如果對方心跳變快,就能贏得遊戲。

杜江提出,用問問題的方式來「互相攻擊」,主持人鬼鬼說:「我要先跟你老婆說聲對不起,這只是個遊戲,叫她不要在意。」

從這句開始,鬼鬼接二連三拋出「殺手鐧」,比如問杜江:「在愛著你老婆的時候,你還愛過別人嗎?」

但是,杜江的心跳測試,始終保持平穩。

之後,鬼鬼祭出大招,要和杜江玩大冒險,誰輸了,就要親對方的額頭。

杜江輸了之後,對著鬼鬼的臉,一直親不下去。

鬼鬼再一次使出大招,突然撞向杜江的臉。

網友一邊倒的罵鬼鬼。

普通男女之間親額頭,是沒有分寸感,十分不得體的事兒。

鬼鬼的行為,顯然超出了男女之間的界限。

在生活中,除了男女關係方面,在其他方面,其實也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分寸感,時常表現出讓人尷尬的「不得體」。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到過自來熟的人,我曾經在一個聚會上,認識了一個女孩,聊了幾句話,之後,這個女孩直接就拿我當「親姐」的節奏。

家裡的大小事兒,在微信里巴拉巴拉告訴我,她媽媽催她結婚,逼著她相親,就發過語音來問我:

「姐,你說我到底要不要去相親?」

「你覺得早結婚對事業發展有好處嗎?」

這種人,把握不住和人交往的分寸感,表現出來的就是親疏遠近不分。

前兩天,有幾個朋友到我家裡來聚會。

來之前,我就在微信群里說明白了,今晚還得趕篇稿子,10點之前必須散場。

吃完晚飯,大家又喝茶聊天一個多小時,然後朋友們陸續告別,只有朋友冉冉毫無動靜。

儘管我做了好幾次暗示,冉冉到了10點半還是沒走。

後來我直接說,下次咱們再聊,今晚我必須得交篇稿子,不然編輯要生吞了我。

冉冉竟然說:「這還早呢,你晚點再寫吧,不行就熬個通宵嘛!」

我瞬間吐血,但也不好再說什麼,等她11點多離開之後,我碼字碼到凌晨兩點。

即使是好朋友,你也要注意分寸,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時間,懂得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這是人際交往中必須有的得體。

  • 得體,本質上就是對外有分寸感,這種分寸感,依賴於一個人對自己的剋制力。

你剋制自己,排隊時候不插隊,公共場合不亂丟垃圾,不該說出口的話,死也要吞回肚子里,不該做的事兒,再手癢也能管得好自己,你就會越來越得體。

要有角色意識,才能符合別人對你的社交預期

律師朋友小柯,最近招了一個助理。

這位助理非常「勤奮」,剛到律所沒幾天,就寫了一封「建議信」,裡面有十幾個項目,建議律所應該如何如何。

最開始,助理把建議信發給了小柯。

小柯直言不諱地說:「你一個剛來的小助理,就寫建議信,實在太不妥了」,所以,就把郵件壓了下來,告訴助理不合適。

助理不服氣,直接發給了大老闆,大老闆收到信後,和小柯說,明年到期後,律所不要再和這位助理續約了,讓他把律師證轉到別的所。

你是助理,而且還是律所某個律師的助理,又是初來乍到,有什麼資格指點所里的事兒呢?

曾經看到一篇報道,說某一年,華為的一名新員工,剛到華為就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為公司制定經營戰略。

這名新員工是北大的高才生,原以為自己這封萬言書能得到任正非的肯定和讚揚,但是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

任正非直接批複:「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所謂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就是一種得體。

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公司經營戰略並不是你角色範圍內的事情。

忘記自己角色的人,很容易就做出不得體的事兒,以及說出不得體的話,而那些時刻記得自己角色的人,總是能夠表現得十分得體。

羅振宇曾經講過一件事。

有一次,他去一家銀行辦事,因為業務比較複雜,那位銀行櫃檯的經理大概為他辦了一個多小時,辦理過程中,經理一絲不苟,非常耐心認真,一句多餘的話沒有。

大概過了半個月,羅振宇在超市偶然遇到了那位經理,閑聊之下,羅振宇才知道,原來經理是羅輯思維節目的忠實聽眾,說了很多對節目的感想。

羅振宇覺得很奇怪,問經理:「那天在銀行你咋不說認識我呢?」

經理說:「那個時候,你是客戶,我在工作,在工作場合,我不宜談和業務無關的任何話。」

這就是得體,經理懂得工作場合,不談和工作無關的事情,因為他的角色定位,是為客戶服務。

得體的人,都有很強的角色意識,知道自己在什麼場景中,對應著什麼樣的的角色,知道應該說與角色吻合的話,做符合角色定位的行為。

萬維鋼說過一句話:「什麼叫得體呢?就是你做事最好能符合別人的社交預期。」

你在不同場合的角色,就是別人對你的社交預期,請在預期內行事,這才是得體的最高境界。

得體的人,不會太拿自己當回事兒,不會肆無忌憚的炫耀自己;

得體的人,懂得剋制自己,表現出很強的分寸感;

得體的人,有極強的角色意識,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角色有什麼樣的期待,不會做出脫離角色的言行。

羅振宇曾經提到,在現代協作社會裡,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發行自己的社交貨幣。

你的每一句話,每一次的行動,都是向外界發出的社交貨幣,別人會通過你的社交貨幣,來判斷你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值得合作。

如果你是一個得體的人,你的言行舉止,就等於發行了一套可靠的社交貨幣。

願我們成為一個得體的人,得體才是社交中最好的名片。

作者簡介: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重度閱讀者,年閱讀200本+,願我們一起破萬卷,行萬里,能經常聽得見耳邊「嗖嗖嗖」的聲音,那是成長時的風聲,簡書@柳一一,微博@柳一一步媽。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馬東: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樣,才會最大程度地被需要
人格力量的自我成長
自我色彩分析
如何持續提升自身能力?如何不斷保持自我成長?

TAG:人際交往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