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世界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關於這點,高人有話說

我們的世界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關於這點,高人有話說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動物的基因突變是影響世界進化進程的重大因素嗎?脫離開人的存在和感知,這世界還存在嗎?關於這些問題,一起來看下感知主義理論創建者王建平先生是如何理解和闡述的。

王建平,中國新銳思想家,感知理論創造者,自由作家,詩人,小說家。百度搜王建平,可查閱詳細資料。

1,偶然的世界

在客觀觀念的前提下,這世界的存在是偶然的,一切的存在包括人都是偶然的產物,現存的事實是所有不可知機緣的總和。人無法知道為什麼是這些機緣而不是另外的機緣組合成了現在,人根本無法想像另外的機緣會組合成其他什麼存在事實,這些偶然的機緣因何而來?機緣是無限的嗎?

客觀世界是無限偶然的組合,極其有限的人要認識無限偶然的存在,幾乎不可能。那麼,人只能隨機的偶然的生存著嗎?顯然不是,人從自然中發現變化規律,人從現存事實中發現相對律、因果律……等必然規律。人又疑惑地發覺:存在不是偶然的,偶然的存在有著必然的結果。但是,無論人怎樣盡其所能,也不能找到必然存在的來由。

人只得無奈地面對充滿偶然的自然,人只得無奈地繼續隨機緣流轉的自己,在這個"不可知"的世界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活著的就是幸運的。理性因為偶然的存在變得無理,道理因為機緣不在而不成道理。在偶然產生的世界和偶然產生的人的存在中,什麼都是可能的,什麼都是可為的,無憑無據、無理無由成為人類難以承受的自由之輕,無目的無意義的生存帶來的意識混亂又是人生難以承受之重,人被偶然的存在作弄得不輕。

人尚可容忍不可知的自然事物,人不可容忍自己也不可知,人不知自己,誰知?不知物生出認識論,不知自己生出本體論,人與物均不知生出糊塗論。人為了與不可知和偶然性抗爭,產生了若干思想、主義和宗教門派,人也曾一勞永逸地創造了上帝來主宰一切,但是,物質與精神、唯物與唯心、客觀與主觀、偶然與必然仍然糾結於人,一切的起因仍出自於世界與人的存在無根由。

看起來沒有其他選擇:人要麼被無根由的存在憋死,要麼找出存在的根由,以更真實更可靠的方式解釋和面對世界。

2,必然的世界

世界是必然的存在。這是人憑感知得到的結論,這也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宗教理論沒有證明或證明不了的結論。為什麼感知可以下如此結論?因為這是感知的世界,是感知造就的世界,感知是確定的方式和有限的範圍,世界只能存在於這方式和範圍之內,世界只要是有限的,這世界就是必然的。有限或局限就是產生必然的前提。

感知是一切存在的前提,世界的存在就有了根據。感知的主體是誰?是全部生命體,人屬於生命之一,是生命中最頂級的感知體,人從生命的角度感知世界,這就是人能夠了解世界的當然理由。生命的感知即人的感知限制了存在的發生,存在必然只能發生在感知方式下,了解了人的感知就了解了事物存在,事物的存在與人的感知是不可分割的一體關係,對於人,對於存在發生的主體,世界就是必然的存在。

這個必然不是出自於人的主觀,而是出自於生命的感知。對於人,不但出於生命本能的感知,還出於人精神意識的感知。是感知的規律、感知的特性、感知的本質導致了事物的必然發生,這世界的一切變化都在感知中進行,都受到感知的影響和制約。事物是過程和表象,感知才是世界的本質。事物的過程和表象出自於必然的本質感知,事物的結果一定是必然的結果。

對於人,偶然的世界和必然的世界有本質的不同:偶然世界一切都是外在的、隨機的、不可預測的,必然世界一切都是內在的、有序的、必然發生和可預測的;偶然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動的、不可知的和無目的的,必然世界的一切都是主動的、可知的和有目的的。偶然世界不知道誰是主人,必然世界人是主人。

3,有限世界

世界有幾大無限:空間無限、時間無限、物質無限。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限的世界?這其實是極大的錯覺,世界非常有限。

世界是生命感知的世界,這個感知的範圍和通道不僅僅是人的生命感官,還有人未認識到的其他生命的感知方式。科學對物質的研究僅是對感知對象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並未超越生命的感知範圍、感知限度和感知方式。符合生命感知規則的物質都是存在的,只區分為已經被認識或尚未被認識而已。看起來,這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已經是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這不就是無限嗎?不,這一切仍然有限。

第一,感之限。人的感知屬於眾多生命感知的一種,生命感知的方式、範圍及有限性決定了被感知事物的顯示屬性,人雖處於感知主體的高端位置,並且藉助科學技術等方法擴大了感知區域和加強了感知能力,但無論人怎樣試圖突破既有的感知局限,認識仍然無法越過生命感知的界限,因為所有的認知方法都釆用生命感知的基本方式,人不可能以另外的方式來進行感知或與物質建立另一種關係,所以,生命感知方式是人越不過去的固有限制。

第二,知之限。人的感知限於人的感知能力範圍,就在這個已存事物的範圍以內,人的認知能力也是非常不足和有限的,即使科學手段及人的思考能力有效地拓展了人的認知時空及認知層面,但人對已存事物的認識進展仍然是緩慢的,認知的片面性、單向性、浮淺性、碎片性和易變性阻礙著人的認知發展,而且,缺乏認知目的導致認知的靶向性和能動性不足,導致為認知而認知,認知行為無選擇,浪費人的認知能力和資源,使認知活動缺乏確切的有效性。為了什麼去認知事物?這還是個模糊不清的問題。人受到自己認知能效的極大限制。

第三,主體之限。人是事物的感知主體,人的屬性及變化決定著被感知事物的屬性及變化,人決定著感知的目的,人也由感知的目的所決定,這個目的限制著被感知事物的屬性顯示。並且,感知主體的運動機能為生命體,生命感知方式是人感知事物的唯一方式,人僅以生命感知方式與事物建立聯繫,這唯一的聯繫方式對人、對物都是確定的限制。事物不會在這種方式以外呈現,世界其實是這唯一方式的產物。人的因素是這世界的根本限制。

人面前的世界就這樣被限定,"感"限於生命的感知方式,"知"限於人的認知能力,"人"限於感知存在的根本目的。正是這些"限"創造了今天的世界,這是個有限度有目的的世界,人不弄清楚這限度和目的對於人生存的意義。

不利用這限度和目的來建設可能的人,反而去追尋人與世界無限的可能性,這恰好證實了人的無知與盲目。


推薦閱讀:

中國軍隊在這個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超越!
男宿舍樓後的世界令人無語
[轉載]大安法師:往生極樂世界後惡業去哪兒了?
【火與歌】世界宗教各不相同,卻又辣么相似

TAG:人文 | 世界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