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的正確打開方式

股權激勵的正確打開方式

股權激勵是創業公司激勵員工的常見方式之一,旨在激勵員工以及吸引人才,員工也能從中獲取公司股權成為股東,實現雙贏。但是,股權激勵並不是一定能實現作用,操作不當反而會起到負作用。

本文將介紹如何避免發放激勵股權的不當操作以及相關建議。

股權激勵,顧名思義,是指公司給予員工一定的股東權益用以激勵和留住人才。然而,做了股權激勵就一定能實現激勵團隊的作用嗎?答案是否定的。更有甚者,激勵方式不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比如說人才流失。

為什麼企業「好心」發放激勵股權還會導致人才流失的「壞事」呢?

大致來看,造成負面激勵的主要原因以及對應建議如下:

1. 發放要公平

不可否認,股權激勵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有的,而公開員工激勵股權信息與否只是時間問題。比方說,員工A拿到了1%的股權,而同等級別的員工B沒有,這時候員工B會怎麼想?所以,發放激勵股權要有公開的標準,滿足什麼要求的員工可以有激勵股權,有多少股權等等。這樣能夠讓暫時沒有拿到激勵股權的員工有一定的預期,而不會產生被不公平對待的差異感。

在發放激勵股權的同時,企業與員工之間需要合理的溝通退出機制。對於想要在一定時間內退出持有股權的員工而言,如果企業強行設立退出條款,比如公司有權回購股票等,員工會將這些激勵股權看作是一種「枷鎖」,反而限制了員工了工作激情。企業與員工一定要達成某一些共識,來讓員工有責任有激情與公司共謀長期發展,而不是只在乎短期內股權回報。

其次,在回購價值的商榷上,企業應該考慮到公司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按照市場估值來設定回報價格。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市場估值代表的是未來的公司價值,多數時候都是高於當前價值的。這樣一來,公司一方面需要用很高的價錢回購員工的股權,另一方面會讓員工忽略與公司共同成長的重要性,反而看中短期內的股權回報。因此,企業可以在估值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折扣回購員工的股權,也能夠鼓勵員工長期參與公司發展。

2. 成為一份子

初創企業的股權,對員工而言真的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比方說,一家剛剛起步的互聯網企業,員工怎麼知道現在發放的激勵股權未來究竟價值多少?

創業者無法把自己的創業夢想分享到團隊之中,員工對於公司來說只能算作一個「勞動力」,而不是「主人翁」。「勞動力」只需要完成分配的工作,而「主人翁」才會思考和企業一起成長。

在發放激勵股權時,能讓員工有選擇的權利。比如說100%的薪水,或者80%的薪水加上20%的股權,員工有權自己決定,從而使員工對自己做出的主動選擇負起責任,真正成為公司的「一份子」。

3. 激發高潛能

股權激勵的本質是在於激勵團隊,創業者發放股權激勵的時候應當從激勵員工潛能的角度出發,而不能認為是等同於工資的一種補償方式。就如同學校組織養老院活動,初衷是讓學生們體會到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讓老人們一次性過度「消費」愛心。同理,公司應當考慮如何讓普通員工變成人才,如何讓人才變成頂尖人才。

另外,衡量股權價值不應該簡單的只看股權數量,而忽略了股權所代表的價值。舉個例子,1%的不成熟創始團隊的股權和0.1%的成熟創始團隊的股權,孰輕孰重,員工自然能夠分辨。

在發放股權的方式上,公司也要思考如何讓員工對此有更高的價值感。比如說超市做促銷,買酸奶打5折,或者超市可以說酸奶買一送一。消費者最終花的錢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心態完全不同。如果公司提出以折扣方式發放,員工的價值感會大大減少。相反,如果公司以員工買多少股公司贈送多少股的方式發放,價值感就會高很多,激勵的效果自然顯而易見了。

總而言之,股權激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員工方式,但是需要創業者注意它的共享性、價值觀以及公平性,切實起到激勵員工積極性的作用,不要因為一些不當的操作方式讓「好心」激勵變成了「壞事」。


推薦閱讀:

有效股權激勵如何實現「公平感、價值感與參與感」|ESOP研究
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授予頻率該如何安排
股權激勵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
股權激勵
實施股權激勵前,一定要做的準備工作!

TAG:股權激勵 | 期權激勵 | 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