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和余秋雨在1979

村上春樹和余秋雨在1979

23 人贊了文章

酒館小業主的作家夢

1979年對於村上春樹來說是特殊的一年,他的首部長篇小說《且聽風吟》在這一年出版,並因此奪得了《群像》雜誌最佳新人獎。

村上春樹的人生順序和普通人不太一樣,一般人先畢業,後工作,再結婚,而他在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結婚了,然後迫於生計開始工作,工作後幾年才完成學業。

沒有學歷自然不太好找工作,村上兄也不願在公司上班受制於人,因此通過和老婆打工攢下的錢,加上銀行貸款,又向親戚朋友拆借了很多錢終於開自己的一家小店,這小店白天賣咖啡,晚上賣酒。

從此村上春樹走上了負債的生活,每天經營小店起早貪黑,掙到的錢全部用來還債,家裡窮得連鬧鐘都沒有,更別說收音機這種高級電器了。如果沒有收音機只是夜晚生活不夠豐富的話,那麼冬天買不起取暖設備可就真的難過了。在十冬臘月,大雪紛飛的夜裡村上春樹和老婆只能緊緊抱著幾隻小貓互相取暖,瑟瑟發抖地等待太陽升起。

就是這樣省吃儉用也有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有一次馬上到償還月供的日子了,村上春樹和老婆無論如何也湊不出錢,他們絕望地走在路上,心情抑鬱,設想著如果斷供了,銀行會如何處置他們的小店。就在這時,他們在路上撿到了一張皺皺巴巴的鈔票,而鈔票的金額正好可以幫助他們償還月供,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這樣過了幾年,村上春樹的小店經營漸漸步入正軌,欠朋友的錢也陸續還了一些,那時他年滿29歲。一個晴朗的下午他去神宮球場去看棒球賽,那是中央棒球聯盟的揭幕戰,由養樂多燕子隊對陣廣島鯉魚隊,村上春樹是養樂多燕子隊的球迷。在比賽中養樂多燕子隊的一名擊球手打出了一記「二壘打」好球,伴隨著周圍稀稀落落的掌聲,一個念頭毫無徵兆地從村上春樹腦袋中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從這一天起,村上春樹的人生發生了驟變,一個經營酒館的小業主立志成為享譽世界的小說家。夜深時分,結束店裡的工作後,村上春樹坐在廚房的飯桌前開始寫小說,除了天亮前那幾個小時,他幾乎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這樣,村上春樹花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寫出了首部小說《且聽風吟》。

村上春樹的小說一改日本二戰後陰鬱低沉的風格,通過清新流暢的筆觸描繪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很多傳統的文學評論家認為其是「無病呻吟」之作。村上春樹為了躲清靜,決定來到沒什麼人認識他的歐洲遊歷,專心寫作。

直到多年之後,一本沾滿了咖啡和其它莫名其妙污漬的厚厚筆記本還被村上春樹留在身邊,時不時拿出來看看。殊不知,這個不起眼的筆記本就是日後聞名遐邇的《挪威的森林》的手稿。《挪威的森林》的開頭部分是村上春樹在希臘各地咖啡館的小桌上、輪渡的座椅上、機場的候機室里、公園的樹蔭下、廉價旅館的寫字檯上完成的。由於400字一頁的稿紙太大攜帶不方便,所以他在羅馬文具店買了個小一點的筆記本,用圓珠筆寫著蠅頭小楷,在昏暗的燈光下延展出了渡邊與直子和綠子的情感糾葛。

由於在歐洲遊歷時並沒有什麼穩定的收入,村上春樹的生活基本屬於坐吃山空,因此不太可能住很好的旅店,一般他住的都是牆壁很薄,隔音效果很差的那種小旅店。一天晚上,村上春樹正在努力推敲文字,思考如何悄無聲息地描繪主人公直子的性冷淡時,隔壁卻傳來了男女聲勢浩大、高潮不斷的叫聲,村上春樹手一抖,碰灑了杯子,咖啡順勢滴在了筆記本上,直子的名字變成了咖啡色。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整部《挪威的森林》就是在這種吵吵鬧鬧,搖搖晃晃的狀態下完成的,它開篇於希臘,中轉於西西里島,最後完稿於羅馬。日後這本沾滿了咖啡污漬的小說在日本銷售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冊,在中國累計銷售也突破千萬冊,成為村上春樹最為暢銷的代表作。

從此之後村上春樹一發不可收拾,《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作品相繼面試,在亞洲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村上熱」,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都有村上春樹。

閣樓上的青年

就在村上春樹《且聽風吟》出版的那一年,在上海一間十多平米的斜頂小閣樓里,一位青年正在廢寢忘食地閱讀著世界經典著作,他讀一段,就寫一段筆記,做一段評論。這位青年就是余秋雨,他剛剛放棄了出國做訪問學者的機會,推掉了某藝術協會秘書長的虛職,安靜地做一個閉門書生。

余秋雨住的屋子是頂層朝北的,所以冬冷夏熱。三伏天里,北窗的西晒如火如荼,沒有一絲風,寫筆記和評論的稿紙上全是汗漬,後來他只要一看到陰影婆娑的筆記本就能想起當年夏日的熱浪。而到了冬天,他即使裹上棉衣,雙腳還是冷得無可言喻,只得把一個稻草編織的土法保溫筐擱在桌下,伸腳進去,再塞上棉花。

為了解決肚子問題,余秋雨基本都是去社區的居民小食堂隨便吃點兒,唯一稱得上美食的就是他自己親自烹調的紫菜湯。放點蝦皮,少量的醋和醬油,待水燒開後再放入紫菜,僅需一到兩分鐘,一碗物美價廉的紫菜湯就做好了。余秋雨一邊品嘗著美味的紫菜湯,一邊就又開始看書了。

由於是筒子樓,所以余秋雨和別人共用廚房和衛生間。鄰居住著一位蘇北老太和一位寧波老太,蘇北老太天天懷疑寧波老太勾引他們家老公,因此經常指桑罵槐,而寧波老太也不吃虧,總是反唇相譏。在蘇北話、寧波話的一片吵架罵街聲中,余秋雨專心致志地研讀著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尼採的著作。

有一次余秋雨正在閱讀日本古代世阿彌的《風姿花傳》,隔壁噪音實在是太大了,吵得他難以持續,於是他把門打開一道縫,外面蘇北老太對他一笑,說由於小兒子要結婚了,沒有地方住,因此需要在頂樓上面再加蓋一層,現在正在加固天花板呢。余秋雨「哦」了一聲,又繼續回去專心研讀。

由於住的屋子太小了,而他要讀的書太多,因此屋子裡的柜子都是頂天立地的,書架上都塞滿了書,還有好多塞不下的只能單擺浮擱在外面,彷彿書架隨時都可能倒塌。一次隔壁老太的孫子來收水電費,當余秋雨開門的那一刻,小孩兒驚呆了,問道:「叔叔,你是書店賣書的嗎?」余秋雨回答:「不是,我是買書的,為了將來教書。」

在小屋裡,余秋雨一句接一句,一篇接一篇,一位大師接著一位大師,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的研讀,他每時每刻都在驚慌地注視著,驚慌於人類曾經有過那麼高明的思維,那麼精彩的表述;驚慌於天各一方的大師們如何在一些基本課題上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當然,更驚慌於自己以前居然對此近乎無知,而周圍學術界的朋友也大同小異。

經過幾年的時間,余秋雨終於把出現過重要文化的十四個國家的所有經典著作研讀完畢,光筆記就有超過一百萬字,其中有關戲劇的部分有八十萬字,後來精簡到六十八萬字,整理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這部著作在出版的第二年,就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在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戲劇理論史稿》作為全國經典教材廣為流傳,余秋雨一舉奠定了在戲劇理論學術界的地位,也為他日後成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打下了基礎。

村上春樹後來到世界各地領取文學獎,拿獎拿到手軟,在全球擁有粉絲無數,尤其是貌美的女粉絲數量特別驚人。余秋雨後來憑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文化散文集屢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據說當年妓女的包里必備兩樣東西就是口紅和《文化苦旅》。

當村上春樹在歐洲小旅店裡,聽著隔壁高潮迭起的叫聲,在搖晃的桌子前伏筆疾書的時候;當余秋雨裹著棉衣,喝著紫菜湯,頂住裝修噪音在朝北的小屋裡閱讀康德的時候,不曾有人注意他們,不曾有人鼓勵他們。在外界的紛繁雜訊和內心的孤獨寂寞交相刺激下,無名的小作家初出茅廬,踽踽獨行,在小屋中迸發出熾熱的思想,酣暢的文字,精粹的知識,凝結在有咖啡污漬的筆記本上,記錄在被汗水模糊的字跡中,穿越了時間,形成了經典。

o


推薦閱讀:

村上春樹時隔七年巨著來了
村上春樹?莫迪亞諾!
村上春樹:我是如何熬過那些窮困日子的?

TAG:村上春樹 | 余秋雨 | 日本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