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傳統漫畫時代的最後一位大師方成,他詮釋了漫畫的幽默之道

中國傳統漫畫時代的最後一位大師方成,他詮釋了漫畫的幽默之道

來自專欄動畫學術趴18 人贊了文章

傳統漫畫在我們生活中的份量越來越輕了,那些充滿善意的批評、引人思考的諷刺在現代生活中似乎很難找到蹤跡。

文/夾心餅

2018年8月22日早上9點54,中山籍漫畫大師方成因病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100歲。

此前,中國諷刺漫畫的大師張樂平、廖冰兄、丁聰、華君武相繼去世,方成是中國傳統漫畫領域最後離世的一位大師。

方成,原名孫順潮

祖籍廣東中山

1918年6月10日出生於北京

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

雜文家和幽默理論研究專家

方成自畫像

傳統漫畫是一門語言藝術,每一幅畫用精鍊的語言講述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表達出特定的內涵。

中國傳統漫畫和90年代之後中國流行的漫畫是有很大區別的,通過下面這些中國傳統漫畫大師的代表作,也許能夠喚起大家對於傳統漫畫的記憶。

方成漫畫作品

張樂平《三毛流浪記之孤苦伶仃》

廖冰兄《教授之餐》

丁聰《指鹿為馬》

華君武《豬八戒休閑毀綠化》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漫畫只有近百年的歷史,漫畫作為一種批判的武器,在中華民族追求民主、進步的歷程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從前的漫畫家們在作品中借古諷今,批判時事,自身也冒著巨大的風險。

中國人的風骨與社會責任感,漫畫人的理想與智慧,這些都在老一輩的漫畫家身上可以看到。

回顧方成在傳統漫畫與幽默理論的研究,那些經典的水墨漫畫、針砭時弊的隱喻,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幽默是一種藝術方法

不管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八、九十年代創作的作品,方成漫畫都體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幽默感極強。

方成認為,傳統漫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其幽默感與語言功能。

幽默,是指在「笑」的背後延續一個思考和省悟的過程。漫畫的幽默構思需要的是難度較大的創造性思維。

1979年,方成的代表作《武大郎開店》問世,獲《人民日報》新聞作品優秀獎,這是漫畫作品首次獲得該項榮譽。

1979年到1980年短短兩年間,方成畫了100多幅漫畫,《武大郎開店》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在這幅漫畫中,除了那位格外高大的普通顧客外,店內的所有服務員,甚至賬房先生都被畫成了矮子。

店內貼著一副對聯:「人不在高有權則靈,店不在大唯我獨尊」,橫批是「王倫遺風」。對於顧客的好奇,服務員這樣回答:「我們掌柜的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

因為方成的妙筆,「武大郎開店」已成「妒賢嫉能」的另一種表達

《武大郎開店》的成功促成了新中國第一個漫畫個展

1980年,《方成漫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方成運用水墨技法,將100多幅漫畫畫到宣紙上,將漫畫融入國畫,首創「水墨漫畫」,在國畫人物畫領域獨樹一幟。

首創「水墨漫畫」

方成水墨人物畫的造型以線條為主,他奉「人物畫以線條勝」為座右銘,在線條運用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有時寥寥幾根線條,或剛健、或飄逸,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方成以水墨和宣紙為工具,創作出了大批水墨人物畫,如鍾馗、鐵拐李、濟公、魯智深、李逵、彌勒佛、布袋和尚等。這些水墨人物畫兼國畫、漫畫兩者之長,為國畫人物畫的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傳統的文人畫還強調畫外功夫,講究詩、書、畫的完美結合。方成的水墨人物畫亦以詩配畫,詩、書、畫珠聯璧合。由於他的畫是幽默的,因而配畫之「打油詩」也是幽默的。

方成喜畫彌勒佛,他畫的大肚彌勒佛可親可愛,令人愛不釋手。在一幅《彌勒》畫中,方成的題識為「人生本來事就多,雞毛蒜皮一大籮,惟有彌勒胸襟闊,笑看平地起風波。」

致力於幽默理論研究

方成的部分配畫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相聲語言,都是「包袱」,如《武大郎開店》中的「我們掌柜的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

《官商》中的「求您賣給我兩斤蘋果一斤梨,挑大的」;

《魯班開會去了》中的「手藝太糟了,魯班師傅呢?——開會去了,他是勞模,又是代表,還是委員,一個月要開三十天會呢」;

《包公打屁股》中的「八十年代了,還要老夫教訓,你也不怕丟人」等都是極其考究的相聲語言。

方成對於相聲包袱的運用,可能與他同相聲大師侯寶林交往密切,對相聲頗有研究有關。

上世紀50年代末,侯寶林徵集相聲題材,方成投稿,兩人相識。一天侯寶林找到方成,上來就問:「一些相聲演員不大懂幽默,包袱不大會摔,幽默到底是什麼?」

幽默到底是什麼?就因為侯寶林這句話,方成開始對幽默理論著迷,一下子就研究了幾十年,還和侯寶林成了好朋友。

從1982年至今,方成已出版數十部著作,包括《笑的藝術》、《方成談幽默》、《幽默·諷刺·漫畫》、《滑稽與幽默》等等。方成對於幽默的理論研究成果頗豐,享有「學者型漫畫家」的美譽。

方成對於幽默的理論研究,直到今天也非常值得參考:

幽默不是直接告訴你什麼,而是間接地說一句話,讓你體會,讓你回味,讓你琢磨。比如人家問你:你生活怎麼樣?你回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人家就明白你是單身。再比如,你的自行車太舊了,你就調侃:除了鈴不響,它哪都響。」

為了達到幽默效果,漫畫要採用誇張的手法,比如有人在公用電話亭里把著話筒沒完沒了地說,別人不得不在亭外排隊等候。畫成漫畫就有幾種表現方法:有的畫成男人頭髮鬍子都長得很長;有的畫上蜘蛛網;有的畫上人們帶著張床,躺在上面等候;還有的畫成打電話的人因為站的時間長,腳下生根,扎進地里……」

生活中的幽默

方成說:幽默歸根到底是對生活的熱情。

方成在70歲前還沒有白頭髮,有人問他:「你怎麼沒有白頭髮?」他說:「白的都掉了。」

有人誇讚他「著作等身」,他立即反駁:「我可沒有那麼矮!」

方成常年吸煙。外出旅遊時,別人吃雪糕,他抽煙。問他為什麼不吃雪糕,他理直氣壯:「那點不著!」

他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會,朋友讓「每人」說句話,方成站起來就說:「我不是『美人』,不用說了。」

方成生前每天早起去報社宿舍區的小花園進行晨練,走路穩健,思路也非常敏捷,每天都要坐到電腦前打字寫文章。

很多人問他養生之道,他寫打油詩一首,配上騎自行車的自畫像。詩曰:「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書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方成的漫畫藝術,構思奇特、意念鮮明,他的不少作品,都能夠讓讀者會心一笑之餘,久久回味。

方成也影響了不少後來的漫畫大家,朱森林就是其中一位,「我以前的漫畫都是用鋼筆。我現在轉向水墨漫畫真的是受了他的影響。」

朱森林水墨作品

曾幾何時,傳統漫畫的確被大家所冷落,鋪天蓋地的漫畫作品都是對國外各種風格的模仿。慶幸的是,我們現在也看到越來越多傳統漫畫的延續。

有不少優秀的水墨漫畫、中國風漫畫走到大家的面前,創作者們對於水墨和當代文化的融合,有情懷、諷刺、也包含著閒情逸緻。

李志清作品

老樹作品

在新的文化環境中,思考如何使傳統文化思考如何獲得更為健康的發展,才是一條正路。而這條路上,已經有了方成這樣的大師為我們開路,今後,這條路上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帶給我們驚喜。

參考資料:

人民網《劉雙平談漫畫大師方成:養生就靠一個字》

文匯報網《方成今日百歲辭世,他的武大郎開店用銳筆漫畫世間百態成百年標杆》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作者夾心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我們需要 動漫二次元文化撰稿人、記者、運營負責人、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兼職動畫影評撰稿人、小程序開發和UI設計員,有意者可以投稿至xueshupa@163.com。

【點我進入傳送門】


推薦閱讀:

你最近在看哪一部漫畫?
論如何製作一張好看的漫展海報
【Fate/pixiv】如今仍為遙遠之理想城——瑪修?基列萊特
又失眠了?不如看看剪紙動畫大師米歇爾的暖心睡前故事
新九州周報:劉慈欣新作來襲,手塚治虫漫畫《火鳥》中文版上架

TAG:幽默 | 漫畫 | 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