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遊戲,只會讓家長離孩子更遠

妖魔化遊戲,只會讓家長離孩子更遠

4 人贊了文章

本周遊戲圈的最有趣的事兒,莫過於人民日報新華社針對「遊戲是好是壞」而展開的劍拔弩張的辯論,一方認為遊戲無罪,另一方堅持遊戲是原罪。以下是人民日報的文章:

而以下是新華社的時評,聚焦農村一百年:

同學們看到兩個大佬用近乎傳統紙媒的方式「battle」時,是怎樣的心情呢?不著急給出答案~,下面,請同學們再來跟咱看組新聞。

上周南通,13歲男孩跳窗自殺,生前他父母去南非經商繁忙,他一直以來都被寄宿在舅舅的家中。面對孩子的死亡,舅舅一家堅持認為是「吃雞」遊戲所害,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一定是玩了遊戲,才會認定跳樓摔不死

我理解舅舅的想擺脫愧疚感的心情,但是,我們退一萬步說,孩子小時候不看動畫片嗎?他是從遊戲里學會的跳樓摔不死嗎?還有,你為什麼不關注下孩子為什麼要跳下去?

除了分不清現實虛擬外,遊戲還有其他的「置孩子於死地」的方法。去年12月南京,孩子在半夜偷偷玩王者榮耀被父母發現,引發爭吵後從16樓跳下,母親也隨之而躍……

不同的劇情,但是有著同樣的悲痛,事件矛頭直指遊戲,彷彿一旦孩子沉迷遊戲,就會導致家破人亡一樣。

但……沒有遊戲的世界,就真的如家長想像的那麼美好嗎?

互聯網時代,我們隨時可以看到真實的社會。

開學第二天,佛山16歲少年留下遺書後離家出走,開學第三天,民警在廢棄建築物前看到了他的遺體。少年是墜樓自殺,自殺的原因是,暑假作業寫的不好。

去年的今天,一位孩子在開學時因為遭到學校開除,而不敢回家在森林中上吊自殺:

除夕夜,十六歲少年服藥自殺,因為自己的父親脾氣不好,他想減輕家庭的負擔:

沒看夠吧,百度進入離家出走貼吧,孩子們不像戒賭吧老哥一樣,跑路仍能快樂的逃單修車,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路故事。

沒有遊戲參與的世界,仍然布滿著孤獨的身影。而且相比那些沉迷遊戲的孩子,我甚至覺得他們更加孤獨。

上海市教委的一項調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學生的取樣中,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1.71%的孩子自殺未遂,有34.39%的孩子曾有過「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家長們,這才是現狀,能不能不要把沉迷遊戲自殺當做是這個現象外的特例?

今天,九老師不會再摳摳索索搞一些隱喻了,我將用最直白的方式說出我的想法:

把責任推卸給遊戲,是在逃避現實。妖魔化遊戲,不僅不會拉近孩子和家長的距離,反而會導致孩子與家長更進一步的分裂。

請各位跟著我的思路想像一下,想像一下孩子跳樓的場景:

孩子打開遊戲,看著遊戲里的自己,扛著槍與隊友一起為生存而戰,這場大逃殺遊戲里,他也渴望活到最後。

此時,家長從打開房門,惡狠狠地說:「怎麼還在沉迷遊戲?你還他媽能不能分清現實和虛擬世界?

現實?他此時對於這個詞,想到的無非是家長的期待,老師的期望,學業的艱苦,校園的不公,處理不好的人際關係,網路上豐富多彩的同齡人,未來要面對的社會,以及小小人生中的那些無處宣洩的痛苦。

你有你的壓力,他也有他的壓力,你將壓力化為動力只為了能讓他更好的生活,他的壓力卻無所發泄,只得選擇逃避到遊戲世界。

屏幕里和屏幕外,確實有一個自己是真實的。他選擇了真實的自己,他跳了下去。

家長用自己所處的現實恐嚇孩子,但何曾想過孩子眼中的現實究竟是什麼?在這個現實里的究竟是不是真實的他?

他沉迷遊戲,或者說逃避進遊戲,是因為他不想面對現實,是因為他覺得遊戲里的那個才是自己

至於什麼「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所以脆弱」,據我觀察,說這種話的家長好像無一例外都不在孩子身邊,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要不然就根本不是家長,只是個說風涼話的路人。不說別的,至少在以下校規存在的世界裡我不會說孩子脆弱:

我也不會認為同年齡的孩子們是什麼好對付的白蓮花:

人與人階層與階層的分裂,會以極暴力的形式出現在孩子社會,家長們真的了解嗎,還是更願意把黑鍋甩給遊戲,然後萬事大吉?青少年自殺在全世界都是大事兒,但好像只有在我們這裡,靠diss遊戲來逃避,而不願意直面孩子的內心,不願意直面什麼樣的他,才是真實的他。

而經歷了那麼多年對遊戲的妖魔化,事情變得更好了嗎?孩子玩更少的遊戲了嗎?

沒有,反而讓相關的新聞越來越多,家長與孩子的矛盾卻越來越大。另外妖魔化遊戲還讓家長們動不動就將孩子的問題甩給遊戲,非常不利於真正的解決問題。


最後,我也真誠給家長們一句建議:大家不妨真的去了解遊戲,並且在遊戲這個世界中找到正在逃避的孩子。

虛擬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他能讓人類更輕鬆的到自己喜愛的世界生活,家長如果不擁抱這個新世界的孩子,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離孩子越來越遠,最終成為兩個世界的人。

上周我父親回到家中,跟我聊到「遊戲」話題,他說:「遊戲是個好東西,我有一同事,以前跟上初中的孩子一句話都沒有,現在倆人一起玩吃雞,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孩子也願意聽他說的道理了。

聽起來是不是像是一個老掉牙的教案?但各位憎恨遊戲的家長們,不妨放下身段真的來試一試。萬一成功了呢,那豈不是真的就和孩子搭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樑?就像他們一樣,提到家人滿滿的笑容:

相信我,在這個新溝通橋樑上等你的,是一個真實的他,一個你在現實世界中看不到的他。

如果你認同我,請將這篇推文被更多的人看到,我想拯救一些孩子,還有他們的家長。謝謝。

推薦閱讀:

養育孩子,比買學區房更重要的是……
孩子一切都向「錢」看誰的錯?
你離成為孩子的有效玩伴還有多遠?
性侵事件這麼多,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性」

TAG:兒童教育 | 遊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