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璨:如何做職業選擇?我認為核心就這兩個邏輯

黃有璨:如何做職業選擇?我認為核心就這兩個邏輯

5 人贊了文章

這是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在一刻talks第88場演講局互聯網增長大會的分享。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四大職業變動,他給出這兩個職業選擇的核心邏輯——

第一個邏輯叫做是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第二個邏輯是如果你已經找到了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那就切莫辜負了它,哪怕有其他的事更掙錢。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3920810079076352

▲這是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的演講視頻

如何做職業選擇?

我認為核心就這兩個邏輯

黃有璨

我們到底該在每個區間裡邊該如何應對,給大家一些基本的建議。

首先第一個區間裡頭,第一個區間0到2歲,對吧?那大家想像一下,我們對一個典型職業年齡0到2歲的人,對他的要求應該是什麼?很簡單,就是我們要求他能幹活,而且是一些具體明確的活

我舉例子,比如說我現在要招一個實習生,我對他的期望會是什麼呢?我絕對不會希望你天天來跟我講說微信的流量池可能是怎麼怎麼樣的,我們的產品生命周期怎麼怎麼樣,我們的戰略方向該怎麼去構建可能更科學,我絕對不希望他跟我講這些東西。

我希望他做的特別明確,我這有50個用戶群沒人管,我丟給你能不能管好?我現在有一個新品要上線了,這個新品需要去做一些宣傳或者推廣,你能不能給我找到幾個合適的渠道?這個渠道你能不能給它談好?能不能把執行給它落地做下去?這是我對他的要求。

所以0到2歲的人,我給大家一個核心的建議,大家核心應該關注的是圍繞這些明確的工作場景,注意一定是要跟工作場景結合的,習得某些特定的技能,然後高效地去做好執行,這個事最重要。

但相反一些高的這種東西,我覺得偶爾聽一聽,偶爾了解一下,去開闊一下視野這個還OK的。但是或許你絕對不能把自己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或者投入在去做各種很高的,什麼行業的、產業的、戰略格局的,這樣的這種信息上。

那第二個價值區間2到4歲這個階段,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分兩塊來看。

你要看你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方向,如果有你應該把它去放大到極致

我舉個例子,你已經明確意識到自己可能在用戶轉化購買、消費的這種動機的這種判斷上,我是有明確感覺的。那你當下就應該結合這件事,通過不管是說做活動也好,做一些海報也好(把它做到極致)。

假設A和B兩個人,A這個人可能是說我做App推廣,可能百分之四五十的渠道我都能夠到,每個渠道的這種負責人我基本上也都能聯繫,如果當我有需求了我能找到他們,常規工作我能做完,這是他的狀態。

但B這個人他能做到什麼呢?

行業裡邊85%的渠道的這種負責人跟我都特別熟,我能從他們當中的40%的人這,我能提取到各種一手的信息。我能明確的知道像5到8個頭部的App商店的渠道上,每周有哪些活動,有哪些免費資源會上,這些免費資源背後他們看中的東西是什麼,於是我也許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申請這些資源,我就能更高概率的拿到這些資源,這是B的狀態。

那A和B的狀態其實會有顯著的不同,會有極大的差異。所以如果你說當你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方向,在2到4歲的階段,你應該更多的關注怎麼去放大自己的長板,怎麼利用自己這隻長板去給自己的業務帶來足夠高的價值和回報,注意在這個階段大家一定要關注業務了。

我覺得就很多互聯網的從業者,在這個階段我覺得遇到的極大的挑戰和瓶頸是他們根本不關注業務,他們關注的還是自己手裡邊的具體的工作。

我舉個例子,我曾經有一次面試過一個小朋友,他在某家招聘網站做文案,講自己做文案這件事沒什麼成就感,做了很長時間之後感覺也挺痛苦的。於是後來我在面試中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我問他那你能清晰的知道招聘這樣的業務,它的業務的邏輯是怎麼樣的嗎?招聘這個生意是怎麼掙錢的,他想不出來。

各位如果你當下在一家公司裡邊在工作,這家公司怎麼掙錢你都不知道,你都看不清,那你怎麼去證明,你怎麼去放大自己的價值呢?這是極大的問題,好了,這是一種人。

另外一種人就是我不明確我的職業方向的,那這樣的人應該更多的在這階段,我覺得應該是說去補齊大量的通用能力

比如說如果對運營的人來講,什麼叫通用能力呢?

就是只要你做運營,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在什麼類型的公司,這些能力你只要進入到這個崗位上你一定都會用到。

典型比如說文案、項目管理、一些常見的活動策劃、第三方推廣方案的制定、業務指標的一些高效的拆解、SOP的制定和落地等等,這些是通用能力。

假設你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具體明確的職業方向,你應該更多去補齊這樣的能力,每個能力上你至少能做到六七十分,這樣你能讓自己進入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哪怕我今天我在A這個行業的公司,這家公司倒閉了,那基本上我還是有能力進入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裡邊去。所以這是在價值區間二的時候給大家的建議。

價值區間三的時候,我覺得核心就應該關注是我能夠獨立對每個子系統的核心業務指標負責了

比如說你們公司做電商的,你當前就在負責其中一種產品,或者多款產品的運營的話,你能否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回答說,我這款產品今年賣了500萬,明年能不能賣1000萬?我能不能清晰的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這是在價值區間三我們要去應對的。

那價值區間四的時候,核心可能就更高一些了,價值區間四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對複雜系統進行解構,並驅動其高效運轉和成長的這種能力

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我覺得更多我們要看行業,也要看組織。我們要去回答說某個行業,它背後核心的業務是如何運轉的?它分為哪些元素?分為哪些典型的組成部分?當前行業裡邊效率最低的區塊是在哪裡?我為什麼能夠在某個環節?某個流程上做得比行業大部分公司都要更好?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開始要去考慮的問題。

藉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你慢慢應該在這個階段形成一些對自己的這種思考和決策的這種核心的原則。

接下來最後有幾個重要的建議。

第一個如果是看職業發展,我認為職業發展上存在一個最優的策略,這個策略叫什麼?就是我們要不斷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頭部。然後再攜帶我們在某個領域的,成為頭部所獲得的勢能,再進入到更複雜和更廣闊的新戰場。

我舉兩個特別小的例子, A和B兩個人,同樣大學畢業,一所大學,然後能力都差不多,A去了騰訊,B去了一家小破創業公司。

但是A在騰訊可能是在某個不那麼重要的部門,比如在騰訊的公益,這個產品線上做產品經理,B進入了一家完全不知名的這種創業公司,在這邊可能做產品。

好,兩年下來了,A在騰訊內部,可能在公益這條產品線上,然後騰訊對他的重視度也沒那麼高不那麼顯眼。

但是B兩年後,他所在的這家創業公司失敗了,死了,但是你會發現,B在這兩年裡面,他參與了這家創業公司幾乎整個過程當中所有重要的事情。第一個正式產品是他做的,從0到100萬的用戶增長他全程經歷過,第一個盈利產品他也是做出來的等等,所有的這些經歷加持在B身上。

兩年下去了,A和B這兩個人誰值錢?顯著是B,為什麼?因為B在他所在的這個領域裡邊,他成為了一個頭部,他成為了這家創業公司的核心的頭部員工,理解嗎?所以就是有一句俗話叫做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其實放在職場裡頭也適用。

對一個人而言,如果你判斷,如果你在當前所在這個領域裡頭,你覺得你沒有辦法成為頭部,也許你應該退而求其次,退下來。

先去到一個二線的戰場裡頭,在這個戰場裡頭盡自己的努力最快速度成為頭部,然後再攜帶著你已經成為頭部所獲得的極強的勢能,重返一線戰場,這樣對你而言勢能是最高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建議是一個人的成長我認為永遠會面臨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做我們要不斷地打破自己身上的邊界,發現自己身上所具備的很多的可能性。很多人對自己身上所具備的可能性,我覺得是不夠開放的,或者就是意識不到的。

在2012年之前其實我跟在座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只是一家普通的互聯網公司裡邊一個執行、打雜的螺絲釘,我不具備任何的商業操盤的能力。

但是當2012年我自己第一次創業的時候,這一切改變了,因為我進入到一個創業的語境下,我會面臨諸多的問題,有些時候可能是說,極端講,團隊下個月可能就發不出工資了,那你怎麼才能讓這個團隊能活下去。

當這些問題湧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自己身上有很多的可能性。比如說當我自己真的去拉了幾個老師,把這些老師可能對接到一家企業裡面,真的藉助這一個 case 賣了五六十萬塊錢的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掙錢這事沒那麼難。

原來我只要做對了一些事情,我只要比較友好、精確地完全跟這些老師之間的溝通,我只要明確的知道企業的需求是什麼,我把這些需求對接過去,我再做出很明確、很清晰的方案表格發給他們,跟他們把價格這個事談好,他們是很願意把錢給到我的。

於是在這個狀態當中,我覺得我自己就打破了我自己身上的很多邊界。在這個階段的問題,你應該去嘗試更多的東西,發現更多的東西,實踐更多的東西,這樣你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這種可能性,這是第一。

第二個就是當有了前一個階段之後,也許你還會遇到另一個挑戰,另一個挑戰是什麼?就你發現人的慾望是無邊無界的。那就是你要不斷地建立自己的邊界,明確自己的局限或專註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人成長會面臨的兩個階段,那大家所處於這兩個階段當中的哪一個階段,要去回答什麼樣的命題我覺得這是值得思考的,這是第二個。

最後一個關於如何做選擇,對我而言,我覺得在當下經歷了過去10多年的職業生涯,創過業、寫過書,我在過去兩三年時間裡邊大概有超過100萬人聽過我講的課。

我自己整體這10幾年下來,我認為關於如何選擇核心就兩個邏輯,第一個邏輯叫做是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其實一個人往往自然的會有一種意願或訴求,說我要用我所走過來,從坑裡爬出來的這個經驗,我要去賦能更多的人,我要去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讓他們少走一些坑,這是一個人的我覺得自然的這種生理反應。

所以你適合做什麼?你要去做什麼?我覺得其中有一條邏輯,第一個你可以去思考過去你是否曾經在哪些事上摔過巨大的坑,而且你被人,或者被其他的一些什麼事從這個坑裡拯救過,那這件事很有可能它是能讓你興奮的,它是能讓你有使命感的,這是第一個邏輯。

第二個邏輯就是如果你已經找到了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你明確地知道在某一件事上,我能做得比80%以上的人都要好,都要高效,而且我自己也更享受,那就切莫辜負了它

哪怕有其他的事能讓你掙更多的錢,有其他的事看起來會讓你有更多的誘惑,會讓你有更多的收益,但這是你的天賦。

比如說對於我而言,過去的這十年時間,會是讓我覺得說其實我自己在思考、寫作、表達上面,我認為我能做的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好。

我覺得這個過程我也享受,而且用戶也會給我,我的讀者、我的受眾也會給到我很多正向的反饋,那我會認為這件事是我的天賦,這件事會是值得我去一輩子在上邊去投入和關注的事情。

希望對大家有些啟發,謝謝!

推薦閱讀:

動漫產業的底層投資邏輯思考
徹夜難眠思考的操作邏輯,下周就得這樣做
方玄昌:審視課本上的邏輯(二)
美的內在邏輯

TAG:邏輯 | 邏輯分析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