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後——喪失拒絕能力的人

討好型人格後——喪失拒絕能力的人

來自專欄溫默默的世界5 人贊了文章

感謝這幾分鐘有你

今天是狗子的第六十二篇文章

拒絕和請求別人的能力 我都沒有

昨天發生了一件讓我很震驚的事情,由於掉了飯卡不能在食堂買飯,一向自詡活潑開朗能言會道的我,竟然又傻又啞在食堂怎樣都沒辦法對人說出一句請求借飯卡。

簡簡單單的一句:「同學你好,我的飯卡掉了能不能借你的飯卡刷一下,我支付寶轉給你。」就這28個字,三五秒就能說完的話,就像塊巨石堵在我的喉頭。我眼神急切向借卡目標望了三遍,話在嘴邊升起又咽下,卻怎樣也無法伸手拉住那位長相可愛的小姐姐,說出我的請求。

於是我在食堂徘徊了五分鐘,餓著肚子只言不發地走出了食堂。好像比起請求別人,我寧願委屈自己,即使請求是一件無關大雅的小事,即使委屈會讓自己垂頭喪氣增添無數工作量。

前幾個月,蔣方舟把「討好型人格」送上了熱搜。這種活在別人的期許中,像個奴才一樣滿足別人需求並努力獲得別人認可的人終於從許許多多的人群陰影中浮現出來。這些「討好者」的心裡,都是個戰戰兢兢敏感脆弱的小孩。

我曾是一個十足的討好型人格的人。拒絕別人比登天還難,即使聽見不太合理的要求也會硬著頭皮完成;總是在人際溝通中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讓人誤會,話才出口就急急忙忙想要解釋;對待一些不認同的行為寬容度也極高,看上去似乎永遠不會生氣,失去自我保護的邊界。我就像個老媽子一樣努力心憂天下為許多人負責,卻忘了對自己的責任。

在認識問題之後,我強迫自己去改變。看很多很多心理學的書,學會去拒絕別人,學會安撫自身一些過於敏感的情緒,學會重構自身的評價體系,確定安全感的來源與歸屬。擁有一干心理學書籍傍身後,我慢慢以為自己已經走出了討好型人格的夢魘,可在昨天,一張飯卡就把我打入了深淵。

我確實學會拒絕別人了,所以我更不敢請求別人了。

從小我們就被要求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絕不給別人添麻煩。小時候自己咬牙搬整個班的作業,腰酸背痛也微笑拒絕前來幫忙的男孩;讀書時搬教室汗流浹背也揮揮手說「不用我可以」;寧願自己多付些錢也不願轉到朋友圈讓大家幫忙點贊打折;拼多多是永遠不會用的,因為害怕喊朋友幫忙砍價太麻煩。

於是最後,這群從小被要求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宗旨的孩子,終於長成了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一句請求的大人。打電話前要思考二十分鐘這個時候接會不會太麻煩;火車票搶票都要在群里發個大紅包才敢讓大家幫幫忙;吃飯時一定要出點錢生怕吃白食讓人心生不快。唯恐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給別人添上什麼麻煩,違背了自己二十年來的原則。

兒時無畏的勇氣早已胎死腹中,只剩下在社交圈裡如履薄冰的大人們。

更可悲的是,這群喪失請求能力的人不僅不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既得利益者,反而成為了缺乏社交能力和自信的「大孩子」。一旦生活中遇到了任何問題與衝突,立刻回到孩子茫然無措的狀態里。不敢義正嚴辭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抗議,時時刻刻腦海里都回蕩著「我不配」。

除了習慣性討好,我們也習慣性害怕拒絕。為了不被拒絕,假裝自己像個無所不能的神仙告訴四面八方的人「我可以」;為了不被拒絕,告訴自己就這樣挺好的,失望那麼可怕還是先孤獨著吧。所以在別人需要時像個脫了殼的烏龜全盤送上,在需要別人時封鎖一道又一道的心牆。

最後,我並沒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篇文章的也沒有「我們一定會變好」的雞湯。我在這寫了一千多字的行為分析只不過是為了提醒自己「我對你昨天在食堂的所作所為很憤怒」,可我仍然不能保證接下來我就能改變。

我可憐那個餓著肚子滿心沮喪走出食堂的孩子,可我對十九歲還叫自己孩子的人更失望。

--End--

weixin.qq.com/r/SSrN1S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今天起,按這個原則戒掉討好型人格
太在乎別人怎麼說,容易失去自我
27歲,循著真正的自我,生死看過
財富自由之路19-什麼決定你的自我驅動力?

TAG:自我認知 | 性格缺陷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