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每次來參加網路文學界的會議,我都覺得備受碾壓

第二屆中國網路文學+大會從重磅的《2017年中國網路文學發展報告》發布開始,這一報告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從政策、作品、作者、讀者、市場、趨勢等6個角度,以數據和業態的發展為基礎,對網路文學現狀做出了宏觀描述:截至2017年年底,各類網路文學作品累計高達1647萬部(種),簽約作品132.7萬部,當年新增簽約作品22萬部。在巨大數量規模基礎上,網路文學精品力作也在不斷湧現,IP化進一步推動網路文學向精品化方向發展,目前已累計改編電影1195部,改編電視劇1232部,改編遊戲605部,改編動漫712部,改編網路劇和網路電影的規模則更為龐大。

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所有大論壇都以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互動後的「精品生產」作為核心議題,網路作家在討論如何在現實主義題材上努力打磨自己的作品之餘,諸多國內一線傳統文學作家也出現在此次大會上並在不同論壇上做了發言,這其中包括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作家嚴歌苓、周大新、石一楓和學者閻崇年等。

這和過去幾年的景象全然不同。曾經網路文學一直是以與傳統文學對立的姿態出現的,網路文學所代表的無門檻寫作+消遣性閱讀+網路搭載,一直被傳統文學界認為「不入流」;而面對傳統文學的過分嚴肅+讀者互動不強+出版門檻高,多數網路文學作家在渴望作品被紙書出版被傳統文學認可而不得的情況下,亦開始了各自為政,為網路上的讀者服務,生產高爽點長篇幅的內容。

而此次大會從開頭的《2017年中國網路文學發展報告》中《繁花》被標註成精品網路文學作品開始,似乎傳遞了一種訊號,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內容生產需要,網路文學與傳統的擁抱與互動開啟了。

傳統作家:如何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

傳統文學生產陣營的作家每每發言時,開場白都不再是不屑,他們大多秉持著一種謙虛,或者是看到市場數字時候的驚訝:「每次來參加網路文學界的會議,我都覺得備受碾壓,為什麼呢?因為每次我都能看到一大串鋪天蓋地的非常龐大的數字。」李敬澤在活動現場說,他更多地看到了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在傳播本質上的統一性,「我個人覺得網路文學就是通俗的大眾的文學,通俗的大眾的文學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它就是一個民族夢想的方式,是一個民族對自我的撫慰、激勵和想像,包含著一個民族對自我對世界的期待和見證。」

自然,嚴肅文學作家也並非在一味抬高哪邊,更多的,是在辯證地看待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那條河。「網路文學我看過一些東西,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網文作者經常能寫出『人人心中有』,但是寫不出『人人筆下無』,讀者有巨大的慾望,作者寫的都是讀者想要的,但寫一萬個字跟寫一百個字效果差不多。而所謂的傳統嚴肅文學,最大的問題是可以寫出『人人筆下無』,不一定能寫出『人人心中有』的作品,作為一個藝術品在雕琢上更好一些,但是寫的東西經常和普遍的社會生活沒有關係,和每個人慾望沒有關係,和每個人生活沒有關係。」雖然作為傳統作家,李敬澤並不太理解一個網路文學作家動不動寫幾百萬字的生產方式,但他客觀認為,不論是何種文學創作其實都應該按照一個標準去做——就是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

至於如何擺脫選題的同質化,如何激發出正能量的創作,學者閻崇年在發言中從自己的歷史研究角度給了網路文學創作的建議:「我個人認為,中華文明分為五種形態,農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東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島嶼海洋文化。」這個發言環節因為有點像是上課,沒有提及IP改編的大買賣,因而現場氣氛並不活躍,但實際上閻崇年的發言是具有「網文世界觀」的指導意義的:「農耕文化所對應的農民故事、草原文化和牧民的故事在現有的網路文學裡寫得多,而森林獵人的故事,高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故事現在寫得還不夠,我們應當著重把這部分不足補上。」

網文作家:最終還是要從文學出發

一面是傳統作家在場,對網路文學給予肯定和期望;而作為網路文學生產陣營的另一方,網文屆則表現出一種對精品的渴求。在眾多探討網路文學精品影視劇改編的論壇上,網路文學作者也談到作品的精良對改編的重要性。創作者意識到,只有從創作源頭就秉持著一種認真,才會有後續的可能。「文學驅動影視,最終還是要從文學出發。」網路作家南派三叔說,「其實我們的初衷,就是讓文學回歸好的故事,發揮文字的魅力,通過這些影視作品,讓好的故事有一個更廣泛的傳播。」

對精品文學的追求,不僅是為了整個產業的改編或娛樂生態服務,更多的也是從內容生產環節開始讓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進行有效的互動。「今天我們談網路文學和嚴肅文學的區別,我個人認為沒有那麼神秘,我自己的區分方法是嚴肅文學以學習(的目的)為主,網路文學以娛樂(的目的)為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發展,隨著大家對文學訴求的不一樣,這種界限會慢慢消失。」阿里文學CEO宇乾向記者透露,近來阿里文學也簽約了不少傳統作家,並即將與十月文學院一起共同合作,促進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交流,提升網路文學造詣上的進步。

在主題的選擇上,「網路文學選題要向現實主義傾斜」亦成為各個分論壇的關鍵詞,一定程度上,從全然的修仙、玄幻跨越到現實主義題材,本身也標誌了網路文學的一種轉向。「我始終堅信,作品應當取材現實、關注現實、反映現實、紮根現實,帶著現實的體溫出發。」 網路文學作家唐欣恬在分享自己創作《裸婚時代》的經驗中說。這部作品得到平台和用戶認可的同時,還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推介的2017年優秀網路作品名單,在作者看來,關注現實和擁有網路讀者並不矛盾,「密切關注現實,觸摸社會發展中的痛點,敏銳發掘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困惑,通過文學作品予以恰當體現,這樣的作品自然會受到認可和歡迎。」

行業走向:精品化成了網路文學發展的主流

不僅是記者在現場的觀察,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互動,也是行業內部的一種認定,在大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公布的「網路文學20周年系列評選——網路文學20年關鍵詞評選」中,有精品創作、社會效益評估、推優,現實題材、網路文學出海、互動、新文藝群體等辭彙都和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互動相關。「近些年來,網路文學行業發生了結構性變化,精品化成了網路文學發展的主流。」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定家向記者總結他的觀察,「這其中的變化,與相關部門大力提倡精品創作、注重社會效益評估有密切關係,其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推優活動,探索科學合理的閱評制度,提倡現實題材寫作,不斷改進和完善編輯責任制度等一系列舉措有關。」

「今天我們談到網路文學狹義上來說就是網路類型小說,這個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但是應該看到20年的發展,我們網路文學處在一個自然生長或者野蠻生長的狀態,」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告訴記者,避免同質化、避免過於媚俗、處理現實的經驗仍然是今天網路類型文學需要面臨的問題,「作協成立網路文學中心的工作重點也在促進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互動。作協的很多項目,包括活動和採風,實際上並沒有把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作家區分開來,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在互動中產生交流。」在他看來,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一些經典的高水平作品湧現,也是時候對網路文學有客觀全面的認識了,「長遠來看,文學的發展一定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向進一步融合的方向走下去。」

采寫| 張知依

網路文學發展歷程中的二十件大事

1998年3月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網上連載,引讀者廣泛關注。

1999年8月

「榕樹下」註冊成功,催生首批原創文學網站的建立。

2003年10月

起點中文網在線收費運營模式正式推出。

2004年10月

盛大網路收購起點中文網等網站,聚集效應初顯。

2009年9月

《大江東去》獲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2010年1月

手機閱讀業務進入商用階段。

2011年

網路文學掀起改編潮。

2014年1月

浙江省率先成立網路作家協會。

2014年10月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2014年9月

「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啟動。

2014年12月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於推動網路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發布實施。

2015年1月

中文在線、掌閱、閱文集團等企業先後上市。

2015年7月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次開展年度優秀網路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

2015年10月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2017年5月

閱文集團「起點國際」上線。

2017年8月

首屆中國「網路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辦。

2017年11月

國家版權局印發《關於加強網路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

2018年5月

首屆網路文學周在杭州舉辦。

2018年6月

網路文學用戶規模超過4億。

2018年8月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該評選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


推薦閱讀:

網路朋友到底能走多久
網路噴子泛濫的科學原理
譯言網 | 網路日曆介紹  ICALENDAR
版權嚴打之後:國內網路音樂服務大比拼
【2016年商品零售】額增長10.4% 網路零售業增速放緩

TAG:文學 | 網路文學 | 會議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