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索兵鑒賞:套馬的漢子不光威武雄壯還能上陣抓人

中國古代索兵鑒賞:套馬的漢子不光威武雄壯還能上陣抓人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27 人贊了文章

索兵即以繩索為主體,多採用投擲手法攻擊的武器,也稱軟兵器。索兵的攻擊力有限,也難於訓練,因此使用者並不多。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最先使用的武器是石頭,為了更遠的投出石頭,原始人把石頭系在繩索上,然後搖動投出,這種系在繩索上的石頭被稱為流星索。後來,又出現了二球流星索和三球流星索,二球流星索即兩端綁有石球的繩索,而如果將三具普通流星索不綁石球的一端綁在一起,便成為了三球流星索。

▲新石器時代流星索內蒙古博物院

流星索的用法與現代投擲鏈球的手法類似,一球流星索透出後,依靠石球本身的動能攻擊目標,但二球流星索和三球流星索則不同,主要依靠繩索的纏繞來制敵。以二球流星索為例,獵人遇到獵物時,投出流星索,流星索在空中高速旋轉,一旦碰到獵物,石球產生的慣性便會帶著繩索圍繞獵物轉動,最終將獵物捆綁起來。這種攻擊手法用於鹿、羊等動物很有效,獵人以鹿的腿部為目標,一旦鹿腿被纏住,也就無法逃脫了。從存世的文物上,也可以找到古人使用流星索的證據。如故宮所藏的一件唐代銀杯上,即有少數民族獵人使用一球流星索狩獵的圖案,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水陸攻戰壺上則帶有使用二球流星索和三球流星索作戰的圖案。

▲使用流星索狩獵的圖案

古代的北方民族以牧馬為生,因此不少人善用套馬索,套馬索在作戰時也可以使用。如李光弼的外公李楷固(契丹人)即善用「搨索」,曾經在和唐朝作戰的過程中多次活捉唐軍將領。李楷固勇武過人,其後投降唐朝,身居燕國公高位。

▲套馬索

明代的武備志中記載了三種索兵,分別為雙飛撾、飛鉤、飛錘。雙飛撾為一根繩索兩頭各系一個飛撾,飛撾為鐵制,有五個爪,五爪各自用釘子活穿在鐵掌上。使用飛撾時,朝目標用力丟出,抓中後拖拽繩子,五爪便會收緊,難以掙脫。劉綎率軍入朝鮮時,曾經給朝鮮使臣展示過各種武器,其中一種就是拿人撾。從名字來看,拿人撾是用來抓人的武器,應該跟《武備志》里的飛撾類似。

▲《武備志》中的雙飛撾

另外,五代時期也有人使用撾的記載,但當時的撾應該是一種鈍擊武器。如舊五代史里便有關於五代將領周德威使用鐵撾作戰的記錄,而在新五代史中,對同一件事情中,周德威的武器卻變成了鐵鎚,可見當時撾錘不分。此外,宋代洪邁《夷堅丙志·婺州雷》中也有「執撾如骨朵狀」的說法(骨朵即錘)。

▲山西博物館晉商流星錘

飛錘即流星錘,有兩個八角形鎚頭,分別系在一根繩索的兩端。使用時,手握其中一錘,將另外一錘擲出傷人。飛鉤又叫鐵鴟腳,外觀為鐵錨形,帶有四個尖利的曲勾,後端附有鐵鏈,鐵鏈後系有麻繩。飛鉤用於對付結陣的重甲步兵,使用者趁其聚在一起時扔出飛鉤,一旦鉤中就迅速拉回,有時候一次能鉤到兩個人。這些步兵因為擔心中箭,陣線推進往往不敢仰頭,因此很容易被偷襲成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漢人建立的境外政權列表

TAG:歷史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