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如何打造一條80-00後集聚的商業街?

70後如何打造一條80-00後集聚的商業街?

什麼是潮流?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企業家。

他們早年摸爬滾打,身經百戰,積累一身經驗,說起創業和商業模式兩眼放光,沒有手稿都能現場來一場演講,的確,沒有人比他們更有資歷說這個。

然而任何商業最後服務的都是消費者,消費者是人,人這個物種最大的特性,就是太善變。確實,沒有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每天都在浮動變化。

時代在不停更迭,90後,95後,00後,05後,新生文化的衝擊頻率太快了,還沒搞明白前段時間的skr是什麼意思,又來了一堆00後黑話,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生的「潮流」正在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衝擊著傳統市場。

許多人以為,潮流只是「包裝」,只要讓下面幾個年輕的員工,跟跟熱點,來點吸引眼球的畫面,來點特立獨行的文案,就足夠了。

對於這點,王文秀總經理(東鼓道創始人)並不完全認同。

「如果要做年輕人喜歡的事物,要讓這個城市接受,就必須融入他們,發現潮流背後的規律。」

的確,一條商業街想要變潮,首先領導者絕對不能與其剝離。

王文秀常常會刷微博,看看網上的熱門帖子,體會當代都市青年的喜怒哀樂。在工作商務之餘看看青年人的世界,他感覺自己的心態也年輕了許多,在很多事情的決策上,有了更多維的思考。

雖然他不能完全理解那些梗,但還是努力地去感知,去揣摩。

他也會常常看當下跟都市青年息息相關的文章,比如上班通勤漫長,加班多,朋克養生,社交焦慮等等;在看到95後的辭職率居高不下後,還會去了解95後的職場觀,聽聽新生代的心裡想法。

他相信,只有放下固有偏見和定視,融入一個群體,融入一座城市,才能把一座城市的商業街做好。

而事實證明,任何事物再多變,總是有規律的,包括潮流。在長期的觀察和體驗之後,王文秀髮現,21世紀的所有潮流,其實與自己年輕時候那個年代的潮流並無太大差別,它們只是換了殼,換了形式,卻是一樣的靈魂。

所謂潮流,全都反映當下主流青年群體的精神面貌,展現他們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體現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表達和訴求。

在洞悉了這一規律之後,這位70後男人開始做更多的探索,帶領團隊將年輕文化注入到這條商業街。

每一個綠植,每一個手繪牆,都為當代青年精心打造,努力為他們的喜怒哀樂發聲。

而許多活動不再是單單局限於主題的積極,更要內容有趣,形式多變,靠近青年群體,並且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說話。

或許這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那就是懂它,懂他們,懂一個時代。

未來,東鼓道將努力改變城市,提供便利生活,努力為青年發聲,引領正面積極的「潮流」。


推薦閱讀:

一條老牌商業街期待重生
話說帝都十條古味商業街

TAG:商業 | 商業模式 | 商業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