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八股文時代

後八股文時代

2 人贊了文章

說起八股文,那是封建的產物,是統治者給士子們思想上的「手銬」,是君主專制的代名詞,看起來遙遠而生僻。

1911年辛亥革命,10,20年代新文化運動如熱潮般襲涌全國。人們在慶祝民主革命勝利,思想與文化終於得到了新生……但現實令人反思,那本應銷聲匿跡的八股文卻以另一種形式悄無聲息地在21世紀來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差不多就是我們講的套路與所謂的技巧,格式。這些東西的藥效也的確十分明顯,藥劑也十分簡單。它就像可遇不可求的法寶,每一個嘗試與這些模板靠攏的人似乎都得了高分。而那些有著自己天馬行空般的見解,在自己想法中堅守初心的人卻似乎往往遭到冷遇,越走越遠也越來越少。

就我所看到而論。如政治最後一大題,格式分明,內容高度統一。在所謂的主觀題上永遠刻畫著一個硬道理:與標準答案背道而馳的都是錯的。於是答案變得唯一,所有的考生思維也變得單一,留給他們的也只是將原本多樣性的思維化成籠統的「標準答案」。與此同時,批卷的老師露出了笑臉,因為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聖經一樣的存在來為他們的評價合理化,以至於連老師都稱其寫作方式為八股文。如語文寫作,那更是存在著明顯的答題技巧。問起結尾段的作用時,幾乎任何一個高中生都會給你如出一轍的應試回答;讀一篇詩時,多少人是懷揣著欣賞的角度,多少人是在腦中飛快地搜索套路,將作者情感進行一一比較排除?如果考試考的就是這些,教育教的就是那樣,那麼機器不是更優於人,還叫人拼死拼活地做著可被機器代替之物幹嘛?框架都是固定不變,寫出來的東西也是想盡辦法迎合出題者與批卷者,這樣寫出的文章怎樣流露真情實感,怎樣將所學展示與眾?甚至那些批判八股文的文章,大多打著旗號編煉語句,其所作出文章可以明顯看出拘泥的格式與套路,他們在反對時自己也陷入了八股文的深淵。在平時我們班裡做學術研討時,大家所提東西最多就是套路,根本不把那些真正對學科素養有幫助之物當回事,或是覺得上不了檯面,或是覺得成效遠比套路緩慢。唐宋以詩賦取人而明清以八股禁錮,這直接導致了前者的開明般的君主專制及後者獨裁的巔峰,這也是中華文明走下坡路原因之一。而作為歷史的新一代與引領者,我們斷不能重演這樣的悲劇。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當社會上每一個人嘴中念著的只有之乎者也,心靈被一篇篇堆砌的八股般作品侵蝕時,從985,211出來的高材生又有何作用,整個社會與國家又將何去何從?

創新與新思維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們頗有點像一個世紀前登上舞台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拯救這個時代迫在眉睫,其中高考中的改革就將目標調為測定學生在此學科未來發展潛力,題目都是新的,讓許多人根本無套路可尋,令人欣慰。但單單這樣我卻仍以為不夠,書最怕的即是讀死,創新與新思維在許多場合還是無奈地成為了泛泛而談之物,空虛得可怕。於是,中國社會到底該如何走出八股籠罩下的陰影呢?

--------來自一個市重點學生的疑問與思考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當今時代是佛歷三千年時代?
讀點魯迅吧:還是雜文時代,還要魯迅筆法[之三](完)
中國電影如何擁抱時代(文化脈動·聚焦國產電影質量系列②)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個時代的教育謊言

TAG:文體學 | 時代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