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幼稚的思想成為你性格上的污點

別讓幼稚的思想成為你性格上的污點

人可以懷抱著一顆童真的心,卻不能以此作為自己幼稚的借口。「幼稚」彷彿不是一個褒義詞,「幼稚」原指還未系統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無邪,簡單不複雜,說話總是很直接, 自我意識較強。後引申為成人思想不成熟,見識不夠開闊,看問題難以洞悉實質,總是喜歡主觀想像。沒錯,擁有成熟的思想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尤為關鍵。待人處事從上學開始,面對領導老師學生,而作為我們大學生、大學畢業生等等,面對的不僅僅是校內的師生,還有接觸到社會上更多的人與事,別讓幼稚的思想成為你性格上的污點,別讓他人因此對你產生厭惡感。

標籤你貼不起

初中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在三年里總是說的一句話就是:「別隨隨便便給別人下定義。」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它看起來只是個簡單的提醒,卻隱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處世之道。從哲學上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犯「詭辯論」的錯誤,把握好聯繫的客觀性,切忌主觀隨意性。那時候,班主任總是教我們如何與別人更好地相處,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自己對別人有那麼一點點了解就隨意地給別人貼上標籤,有時候你可能覺得那只是個玩笑,但是在不同人的眼裡就有不同的理解,你所謂的玩笑並不一定能讓別人玩得起笑得來。

前幾天看見微信中的一篇推文,我很贊同其中的說法。它用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舉例,有的人只因別人的一個微信頭像就判定ta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且說得確鑿,「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的人生由不得你去評判,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禍從口出

人們都說語言的傷害遠遠大於肉體的傷害。語言可以是人們溝通的橋樑,也可以是傷害心靈的鬼斧。

「閑談莫論人非」,有那麼一刻,這句話讓我心服口服。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傷害了某個人、某些人的心。說得難聽,有的人就是嘴巴比較賤,說什麼都讓人覺著刺耳;而更可怕的是禍從口出而不自知,卻以此為樂,以此為傲。

有的人心裡總是容不下一丁點不順眼的事物,憋也憋不住,非要說出來,可是如此就會暴露出自己的幼稚。我見過,有的人就愛挑事,把自己對別人的不滿故意說得很大聲,生怕別人聽不見,我說:「別人都聽見啦..」回來的一句竟是:「我就是要讓他聽見。」可是這目的是什麼呢我也不懂,就是想以此泄憤嗎?這是出於什麼心態?

記住吧,禍從口出,管別人之前先管好自己的嘴巴。

你也不是誰的誰

還有一種人總是喜歡自以為是,總覺得別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說白了就是喜歡操控別人。也許有些是出於熱情好心,樂於助人,但是方法錯了就是錯了,會讓別人心裡很不舒服。人總有自己獨立面對問題的時候,這時你也不必插手了,或許別人不需要的幫忙,又或許你可能只會幫倒忙,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歡做自己那一套,以為自己默默為別人付出了,卻因自己的行為導致別人向著更糟糕的方向去了或者導致兩人關係惡化。

這就需要我們明白,有些事情你是沒有能力去插手的,不要總以「我這不是好心嘛」來掩蓋自己的錯誤,你的好心我可以心領,但請不要擅自主張擾亂我的生活。


以上有些話可能過於絕對,鄙人不才,請多指教!


推薦閱讀:

性格能夠被識別後,我們究竟失去了哪些權利?
性格與品格 一
識人知人小竅門 從口頭禪看性格
哪些性格的女人容易離婚?

TAG:性格 | 幼稚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