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故事

華爾街的故事

1929: 股市崩盤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上午10點整,紐約證券交易所開盤的鑼聲敲響之後,Montgomery Ward的6000隻股票以83美元的價格成交,而之前他的當年最高交易記錄為156美元。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努力的存款、然後貸款、再用貸來的款再次借貸,以買入那小小的紙片(股票),從而成為美國工業的合作夥伴。而現在他們卻試圖處理掉這些紙片,其迫切程度比當初想要擁有他們時更甚。股票的買賣也從不過問他們的收入和股息。中午時分災難不期而至。

1954: 牛市

「在1954這個經濟年裡,全球對美國的飛速增長也有著一個明確地衡量手段,這便是大牛市。事實上1954年的這頭"牛"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種類型。幾乎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他似乎都是由肌肉組成的。他矗立於一個由多種行業構成的全新的經濟背景下,而這些行業在1929年尚未出現,並且GNP隨之增長了三倍以上。」

1958: 華爾街牛市

「1958年,美國探月失敗(譯者注:這裡指的是先驅者0號於1958年8月17日在發射台上就爆炸了),但華爾街牛市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在1月份初,股市的飛船「嗖」一聲地起飛了,截止到12月時股市就增長了37%,並仍以這樣的平均速度沖向太空。剛剛擺脫了經濟大蕭條,這個驚人的景象困擾了絕大多數的專家。但這對於那些購買股票而促進這一增長的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個謎。在1958年,他們可以明顯得覺察到當時美國正值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型經濟時期。」

1962: 華爾街「熊牛之戰」

「1929年經濟危機當然不會重來——已經有足夠的措施來應對它了,但華爾街的新聞仍是令人不安的。今天的股市既不是富人保護傘,也不是賭徒的賭城,它是一個國家機構,每八個美國成年人就有一個將其部分儲蓄存在這裡。如此多的個人(僅紐約證券交易所里就有170億美元)和保險公司(12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到股市裡,以至於發生在華爾街上的每件事情都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的錢包。」

1968: 綜合評論家:約翰·加爾布雷思

「作為一名著名的經濟學家、外交家、富有經驗導師、羽翼未豐的小說家、前總統顧問以及的東方的先哲,約翰·加爾布雷思長久以來是一位預言的提供者。將近20年內,從他的口中和筆下道出了了無數的預兆,內容涵蓋從女人到政治世界的方方面面。」

1969: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

「頓弗里德曼認為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所以那麼嚴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知的貨幣政策造成的。部分歸咎於許多銀行在1929至1933年間破產,美國的貨幣供應量減少33%,而這促成了全球經濟的崩潰。聯邦儲備局,目光短淺,認為他們無力扭轉這一局勢。他們無所適從,在彌補貨幣供應緊縮的問題上一無是處。」

1971: 經濟之戰:舒爾茨 vs 伯恩斯

「通貨膨脹一直不斷地持續著,令人及其鬱悶。商人以限制資本預算和解僱員工來取代快速擴張。大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儲蓄和遠離股市來取代消費和投資。這是美國歷史上鮮有的時期,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以前過得寬裕。」

1972:美國要崩潰了么?

「因為國家極不合理的配置資源而導致資金及其短缺,以至於現在對於公民信賴的公共服務還需要一大筆錢。稅收和政府改革必須能夠使資金得到更公平的分配;對於納稅人的反抗來說,抵制不公才是唯一的正義。「

1982: 牛市

「對於那些在紐約鎮股權交易所工作的經紀人來說,過去的兩個星期就像是一場令人疲憊不堪但又以令人興奮的馬拉松比賽一樣。他們從來沒有像這樣奔走於掛在牆上嗡嗡作響的交易電話與掛在正中間頻繁閃爍的交易展版之間。股票價格也從沒有像這樣,以驚人的速度用綠色光芒的數字在電子磁帶上這樣上漲、波動、下跌,然後再次波動。」

1990: 德雷克塞爾·伯納姆

「在咆哮的八零年代,華爾街上最強大最令人畏懼的公司以驚人的速度帶來了最後的暴跌。就像幾千里外突然倒塌的柏林牆,這次突然暴跌證實了在金融世界裡的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將即將到來的是什麼:一個新的紀元的到來。

1994: 華爾街的衍生物

「華爾街上新興的產品是如此複雜且互相依賴,以至於只有金融工程師們先進的數據處理才可以解決涉及到的問題;沒有他們,市場將把你搞垮。結果導致大批的科技人員湧向華爾街,這其中就包括:超導對撞領域失去工作的工程師,以及在早已對無聊的計算機科學學位論文感到厭煩的博士生們。作為一個真實的世界,華爾街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概念。但是一些金融專家懷疑,金融工程師們是否正在弱化現實中與華爾街聯繫著的一切。」

1999: 魯賓、格林斯潘和薩莫斯

儘管美國的經濟一片大好,但是對於世界經濟市場來說卻是災難的一年:著名金融家喬治.索羅斯去年夏天在俄羅斯損失了20憶美金;一個幸運的擁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的對沖基金在一個下午也崩盤了,差點累及華爾街。巴西的貨幣雷亞爾在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後也大幅度貶值。在過去的18個月里,全世界40%的經濟體都被拖著走向衰退或低迷。

2001: 熊市

「去年巨額的損失或許是有史以來最沉重的。半數的家庭持有股票,高於1950年初4%的比例。根據聯邦儲備局統計,股票資產約佔家庭總資產的20%,由於去年股市下跌,美國人均資產凈值自1945年以來首次下跌。在過去的半年裡,家庭股票和存貨基金的跌幅超過兩萬億美元——約等於家庭所得工資的總額。」

2008: 新困難時期

1929年的金融風暴,早已化為歷史。然而80年過後,人類經歷著又一次更為強烈的風暴,一次比1929年更為激烈的崩潰,人們已經找不到更恰當的辭彙,去形容這一次崩潰的來臨,幾乎所有的傳媒,都認同了格林斯潘不久前使用過的那個詞:金融海嘯。還有什麼可以比海嘯更不能控制的嗎?


推薦閱讀:

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華爾街大佬們都愛黃金?
從華爾街入場券到中國網紅,CFA渾身散發著金錢的酸臭味……
真正佔領華爾街才剛剛開始
華爾街電訊:十大華人經濟學家的榜單出爐

TAG:華爾街 | 高盛GoldmanSachs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