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觀點|公民道德宣傳日,那就談談道德綁架吧

相遇觀點|公民道德宣傳日,那就談談道德綁架吧

來自專欄相遇體驗GO1 人贊了文章

這是一輛在快到高峰的時段中行駛的公交車,車上座位已經坐滿,還零零散散地站著幾個人。公交車剛靠站,上來一個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老人,老人見車上已無座位,輕嘆了一聲,默默走到了下客門邊,輕靠在欄杆上。公交車關上車門,一路飛馳而去。經過幾次轉彎和剎車起步,老人的雙腿似乎有些微微顫抖。

阿K是坐在公交車後車廂第二排靠走道的座位上,他將此情此景盡收眼底,似乎有些於心不忍。但是自己今天東奔西走的雙腿似乎也有些酸痛,「唉」,阿K輕嘆了一聲,想著「怎麼沒有人給老人家讓個座呢?」於是眼珠子一轉,向周圍的乘客望去。有的人歪頭小憩,有的人看著窗外,有的人玩著手機,有的人抬頭看著公交電視……「唉」阿K又輕嘆了一聲,視線又往其他位置看去,車上的三個老弱病殘照顧專座都坐著挺大歲數的老人。忽然,阿K眼前一亮,發現還有一個老弱病殘照顧專座上竟然坐著一個年輕人!細細打量,這個年輕人估摸二十七八歲,頭髮凌亂,染著土黃色,隱隱約約好像還戴了個耳環,「哼,原來是非主流啊,難怪。」再看下去,這個年輕人肩膀寬大,一看就是個身強力壯的人,頭微微的低垂著。「喲,還知道不好意思啊」阿K暗忖道。

這時候耳邊傳來了公交車廣播「請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謝謝。」這聲廣播似乎稍稍打破了公交車裡之前的平靜。很多乘客轉過頭來看了看老人,一些似乎被廣播吵醒的乘客也往老人那個方向瞥了一眼。不消一會功夫,似乎大多數乘客的目光都落在了那個小夥子身上。安靜的車內似乎能聽到一些嘰嘰喳喳的竊竊私語聲。那個年輕人的頭似乎垂得更低了。

看到這裡,阿K心中似乎湧起一股怒火,對這個占著老弱病殘照顧專座的年輕人覺得甚是氣憤,覺得實在是應該狠狠地譴責一番。於是阿K微微張口,輕輕地說了聲「年紀輕輕怎麼一點道德素質都沒有啊。」這如春風般的話語,似乎復甦了其他的乘客的那顆公德心,車內的各個角落也傳來了不少道德之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世態炎涼,世風日下啊。」「真是沒有家教啊。」「看那樣子,肯定也不是什麼好人」「好好的年輕人真不知害臊啊。」「你家就沒有老人嗎?」「有種你以後老了坐公交也別讓別人給你讓座。」……此起彼伏,綿綿不絕,音調似乎也越來越高,似乎還夾雜著一些難聽的話。阿K臉上似乎微微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時候,那個一直靠在欄杆上望著車窗外的老人,在車內的嘈雜聲中,似乎把背挺了挺,也把目光移向了那個年輕人,眼裡似乎也有了一絲絲怒意。這個年輕人似乎也感受到了車內氣氛的變化,臉上有些泛紅,背好像也彎了些,重心似乎偏向身體左邊,左手放在左腿膝蓋上,右手似乎微微抓著右腿中部。

面對這個年輕人的無動於衷,車內的嘈雜聲更大了,一個坐在司機位後面有個台階的座位上的高大壯碩的中年男人似乎按捺不住自己的暴脾氣,一個健步衝到這個年輕人身旁,用力推了一下年輕人的肩膀,「砰」傳來了一聲肩膀撞到車廂的聲音。「大家都在說你,你沒聽到嗎?你是聾子嗎?」中年男人粗獷大聲的聲音似乎把後面的老人嚇了一跳。年輕人終於緩緩抬起頭來,嘴裡喃喃著「我,我,我……」車廂的一角似乎傳來一聲笑聲「喲,原來不是聾子,是個結巴。」年輕人的臉更紅了,他仰起頭直視著這個中年男人大約兩到三秒後,又低下頭,把左腳伸出座位,坐在座位上的身體也隨之左轉。中年男人以為年輕人要站起來讓座,就退了一步,所有乘客都注視著這個年輕人,阿K的臉上似乎微微露出了勝利的微笑。然後年輕人用右手扶著右大腿,緩緩地移出座位,臉上的肌肉似乎有些緊繃了。在右腳著地後,年輕人有幾秒鐘沒什麼動作,然後咬一咬牙,用右手緩緩地拉起右腳的褲管,一條義肢赫然出現在眾人眼中。

公交車內的空氣似乎瞬間凝結了,車內又恢復了之前的安靜,似乎還更安靜了。通過後視鏡觀察車內狀況的司機本來還擔心會起人身衝突,面對這突然的停滯似乎有點不知所以。大多數乘客慢慢開始把目光移動到其他地方去了,有的人也像之前的年輕人一樣,微微低下了頭。有幾個被擋住了視線的乘客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伸著脖子找視角,老人家有些茫然無措,往四周看了看,中年人杵在原地,盯著年輕人的義肢沒有什麼反應,阿K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似乎也有些傻眼。年輕人嘴巴張了張,什麼都沒說,緩緩的把褲管放了下來。那個中年男人這會才反應過來,臉上掛滿尷尬,然後用剛用力推過年輕人肩膀的右手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大耳光,「啪」的一聲在只有發動機和公交電視的聲音的車廂內顯得甚是清脆,很多乘客的目光開始移動到這個中年男人身上。

中年男人彎了彎高大的身軀,把右手輕輕放在年輕人的左肩上,充滿愧疚地說到:「兄弟,實在對不住了,我沒想到是這樣,實在對不住了。」然後中年男人側身面對老人,說:「大爺,您坐我位置上吧。」老人家看了看中年男人,又看了看中年男人座位前那階有點高的台階,似乎有些猶豫。中年男人也反應了過來,但還是站在原地,覺得有些進退兩難。精神已經恢復空靈的阿K看著這個在亡羊補牢的中年男人,心中冷哼一聲,暗忖道:「前面不讓座,現在還裝什麼?」這時候,站在車廂左側的照顧專座旁邊的一個年輕女生對坐在照顧專座後面的一個可摺疊座椅上的中年婦女說:「大姐,你和那位大哥換個位置吧。」中年婦女看了看這個年輕女生,似乎明白了女生的意思,站起來坐到了中年男人的座位上。中年男人感激地看了下年輕女生,就扶著老人坐到那個摺疊座椅上。阿K心中又是一聲冷哼,暗忖道:「現在一個個都開始裝聖人了,如果不是我今天腳痛,哪有你們什麼事。」

之後中年男人又走回那個年輕人身旁,還是愧疚地輕聲說:「兄弟,剛才實在是對不住啊,你千萬別往心裡去。」周圍乘客的目光隨著中年男人的聲音又慢慢移到了年輕人的身上。已經坐回原來姿勢的年輕人,用右手摸了摸右腿中部,抬頭看著中年男人,憨憨地笑了笑,說:「沒……沒……沒關係,我……我也想給大……大爺讓……讓座,不……不過……」年輕人說得臉上有些通紅,似乎是結巴說話導致的氣血上涌,話說一半,年輕人黯然地低下頭,又摸了摸自己的右腿中部,似乎陷入回憶之中。

中年男人默默地退到前面老人家站著的欄杆旁。其他乘客也各自收回了目光。阿K覺得胸中似乎有些悶,拉了拉衣服的領子。公交車內又恢復到最早的狀態,似乎剛才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過了幾個公交站,公交車靠站停車,年輕人把左腳伸出座位,坐在座位上的身體也隨之左轉,然後用右手扶著右腿,緩緩地移出座位,待右腳著地後,用左手扶著公交車的椅背,把重心移到左腿上,緩緩地站起來,然後不是很利索地一步一步走下公交。還在公交車上的阿K看著年輕人走下車後,輕輕呼了一口氣,胸中似乎覺得也沒前面那麼悶了。

又過了幾個公交站,已經有些疲乏的阿K想到之前的那一幕,「唉」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然後就閉上眼睛,進入了魂游太虛的狀態。不知是不是在太虛之中,正在義正辭嚴地譴責著哪個不讓座的小夥子,阿K的臉上似乎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圖片來源網路


所謂道德綁架,歸根究柢,就是一些個人或群體用道德標準去侵犯別人作為或不作為的法律權利。

而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社會上存在著兩套標準,道德標準和法律標準。道德標準有著相應的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法律標準也有著相應的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這兩套標準之間有交叉一致的地方,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符合法律也符合道德的行為,符合法律卻不符合道德的行為,不符合法律卻符合道德的行為以及不符合法律也不符合道德的行為。

其中符合法律也符合道德的行為(如見義勇為)和不符合法律也不符合道德的行為(如無故傷人)對於絕大多數社會群體來說要分辨個是非對錯並沒什麼分歧。而符合法律卻不符合道德的行為(如乘車讓座)和不符合法律卻符合道德的行為(如劫富濟貧)對於社會群體來說就有很大的分歧了。因為道德派會以道德標準來衡量這兩種行為,而法律派則會以法律標準來衡量這兩種行為。最終就是道德派指責法律派法律無情,法律派指責道德派道德綁架(那種時刻根據自身利益在兩派之間跳來跳去的利益派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也就是一旦道德義務與法律權利相衝突時,就會出現道德綁架的現象。

以公交讓座為例,例一,如果一個年輕人主動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一個老人,這是符合法律的,因為這個年輕人有臨時使用這個座位的法律權利;而且這也是符合道德的,因為這個年輕人主動完成了自己的道德義務。例二,如果這個年輕人逼迫另一個年輕人給自己讓座,這是不符合法律的,因為這個年輕人侵犯了另一個年輕人的臨時使用這個座位的法律權利;而且這也是不符合道德的,因為同樣是年輕人,對方沒有這個道德義務給這個年輕人讓座。例三,如果這個年輕人沒給這個老人讓座,這是符合法律的,因為這個年輕人有臨時使用這個座位的法律權利;但這卻是不符合道德的,因為這個年輕沒有去完成自己的道德義務。例四,如果眾人逼迫這個年輕人給老人讓座,這是不符合法律的,但這卻是符合道德的,因為年輕人有給老人讓座的道德義務。

以上例子不包括照顧專座,因為照顧專座本身就是為特殊人群設置的。這就像火車買了二等座的票就不能去搶一等座的位子,飛機經濟艙的票不能去搶頭等艙的位子一樣。普通人對照顧專座只有在沒有照顧對象在場時,才有正當使用權。

例三、例四的例子中,如果你是那個沒給老人讓座的年輕人,而且受到了周圍其他人的指責,那這就是屬於被道德綁架了。

那麼針對道德綁架這種現象,要如何論出個是非曲直呢?如果是在一個完全的法制社會,只有法律標準而沒有道德標準,也就沒有所謂的道德綁架,一切依法行事。如果是在一個完全的德治社會,只有道德標準而沒有法律標準,那麼個人就只有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而沒有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還是拿公交讓座來說,在完全德治的社會,道德標準凌駕於一切,那麼讓座這種道德義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也就沒有所謂的道德綁架。

但是這兩種社會形態是兩個極端,絕大多數的社會形態都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而在中國社會,由於長久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道德一直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也就是常說的沒有法律意識(現在已隨著普法的深入有所好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派相對於法律派還是佔了大多數的。那麼從宏觀來看,道德派與法律派的交鋒,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會是道德派佔優勢。

但是,說回道德本身,其追根溯源是源於個人的道德觀,然後在群體中達成共識,形成群體的道德規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也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

比如隨地扔垃圾、室內公眾場所吸煙等,在現在看來都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在以前來說,這些都是大家能接受的行為,在那時候,如果不允許隨地扔垃圾或者禁止室內公眾場所吸煙,那才是不道德的(特別是小地方)。

現在社會上很多所謂的道德綁架的事件中,都是只有一個或一小撮的人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如網路上常見的「不轉不是中國人」,說得好像你如果不轉發,你的道德水準已經不配當個中國人了。然而這個標準在社會上有多少人認同呢?甚至是這一小撮人也未必認同,因為他們只是基於利益和盲從,而非基於道德。

另外,道德標準在主流的判定上還會涉及到群體相對性。如地方風俗,在地方來說,這個風俗就是主流的道德標準,地方上的人只有按風俗行事才是符合道德的。但是如果放眼於全國來看,這個風俗很可能就是上面所說的一小撮人的標準,連道德標準都算不上,甚至還會被評價為不道德的惡俗。

還有一種就是以聖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的人。所謂的聖人就是道德的滿分點,而不是及格點。這種人不管自己是得了幾分(也不排除其自身真是個聖人的可能),卻一定要要求別人達到滿分,至少也要接近滿分。否則就會給你貼上一堆的負面標籤,還會發動一堆不明真相的群眾來共同譴責你。

這些行為從根本上來說,連道德標準都夠不上,只能算是偽·道德綁架。

另外,道德標準相對於法律標準來說,存在著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判決太隨意。法律標準要調查取證辯論,最後由法官判案,量刑。而道德標準,人人都可以是法官,人人都可以判案下判決書,至於判案依據,人人都可以信口拈來,可以不用調查不用取證不用辯論,量刑不分曲折緣由,不問青紅皂白,先直接用唾沫星子淹死你。即使最後發現判錯了,也沒有什麼好承擔的後果。

雖然並非每個道德派都是罔顧是非黑白隨意判決,但是由於人類的天性使然,人們多數時候都會自以為是想當然,跟風盲從隨大流,除非自己刻意用理性控制。還是拿公交讓座來說,公交讓座這確實是主流的道德標準。不給老人讓座的年輕人對於道德派來說是一定要譴責的。當然,如果這個年輕人有明顯的殘疾,或疾病,或身孕,道德派是絕不會要求他們讓座的,反而會去要求其他人給他們讓座。道德派的本質是好的。但是絕大多數的道德派在譴責看似正常的年輕人之前,是不會去考慮這個年輕人為什麼不給老人讓座的。

比如身體不適等。另外老弱病殘中的弱,要怎麼看也是一個問題。比如一個干苦力活精疲力竭的年輕人和一個喝茶散步精神抖擻的老年人,到底算誰弱呢?

而是自以為是想當然地認為眼前這個不給老人讓座的年輕人必然是沒有道德的人,然後就可以開始譴責了。當第一個道德派帶頭譴責後,其他不知事情來龍去脈的道德派,就會跟風盲目隨大流,以浩浩然之勢,共同譴責。即使最後證明是道德派們判錯了,但這些道德派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甚至其中很多人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因為他們使用了人性中為自己找借口的能力,完美地抹去了自己的過失。而再次碰到這種情況時,他們也不會吸取教訓,還是原來那個調調。

所以這才是道德派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因為從根本上說,道德派經常連道德綁架的對象都搞錯了。道德綁架一個殘疾人給老人讓座?道德綁架一個生病的人給老人讓座?在這一點上,希望所有道德派能夠調查清楚後再發表道德譴責也不遲,畢竟每個人都沒有上帝視角,眼睛所能看見的也只有看得見的東西。

還有在對道德綁架的對象上,也不夠一視同仁,柿子專挑軟的捏,讓被道德綁架的那一方難以服氣。

類似的綁錯事件,之前在網路上也有不少,比如網路上有人發起求助,說是當事人得了什麼病,希望大家捐款。道德派一看到這個,馬上聖母心泛濫,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自己捐也就算了,還到處發動親朋好友捐款,只要不捐的都給你扣頂大帽子。結果最終查出來,發起求助人是個騙子。騙子固然可恨,那不分事件真假就去道德綁架他人的道德派呢?

還有一點道德派也很令人厭惡的地方,那就是手段實在太髒了。法律派講邏輯講證據講真相,有衝突法庭解決,是非黑白一目了然(絕大多數);而道德派講煽情講影響力,有衝突就到處扇陰風點鬼火,拉人頭,造聲勢,只要輿論到位,黑的能說成白的,白的能說成黑的。嚴重影響到當事人的正常生活。

每年的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傳日,減少道德綁架,也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最核心的一環。那麼,要如何減少道德綁架呢?

首先有兩點要說明:一、雖然現在黑的都是道德派,而且道德派和法律派摩擦不斷,但是兩派的初衷都是希望社會有序。而且那些進行道德綁架的個人和群體,往往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算不上道德派,因為他們甚至連何為道德都不知道。二、法律派和道德派界限也不是絕對的,法律派的很多人也會遵守道德標準,道德派的很多人也會遵守法律標準,但是道德派中存在著很多不知道法律標準的人,法律派中也存在著很多不知道道德標準的人。

只要在社會中,個人的法律權利和道德義務還有不一致的地方,那麼道德綁架這種現象是永遠會存在的。而如果要減少這種現象,那麼道德派就應該要給法律派普及道德標準,法律派就應該要給道德派普及法律標準。這樣雙方才能夠在道德義務和法律權利之間互相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達成諒解,最終逐步減少道德綁架。

也就是普法和道德建設必須兩手同時抓

就像在公交讓座事件中,道德派如果能意識到對方有使用座位(非照顧專座)的法律權利,也就更有可能從過激的道德綁架變成友好協商。這樣對方也就更有可能從為了對抗而對抗轉變為協商合作;同時對於法律派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有完成這個道德行為的義務,那麼也就不會死抱著法律權利不放。從而減少了雙方的摩擦。

根據之前所述,道德綁架的實質就是個人道德義務與法律權利的衝突。但如果這個道德義務確實是有益於社會群體的,那麼這個道德綁架也會受到很多法律派,甚至是被道德綁架者的支持。如亂扔垃圾,室內公眾場所吸煙等,都從最早的道德標準變成法律標準了,

而最終在面對剩下的那些避無可避的道德綁架時,只能是看個人的權衡和選擇,也許有的人會迫於輿論壓力,選擇犧牲自己的法律權利去完成道德義務;也許有的人會堅持到底,捍衛自身的法律權利而選擇去承擔道德輿論抨擊。這些個人選擇在實際上也是沒有什麼對錯之分的。

另外在法律和道德標準的形成和改變上,也應該要多考慮兩者之間存在的衝突。

「法律是道德的及格線」,但誰能要求每個人都達到滿分呢?


本期話題討論【你對道德綁架怎麼看】


本文作者【out-man】,發表於公眾圍脖號【相遇體驗GO】,轉載註明作者以及原始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這裡有全球特色的探店體驗,有五味雜陳的人物故事,有線下體驗的資訊觀點,以及有各種各樣的體驗福利…更多實時資訊和福利可見同名圍脖。

既相遇,莫錯過,如果我們的主題或文章符合你的口味,請不要吝嗇分享。

推薦閱讀:

呂洞賓秘注《道德經》—— 善行無轍跡章第二十七
論道德倫理與經濟利益
261、【轉載】回溯基督教德性倫理的理論源頭
讀《海瑞傳》道德榜樣和嚴刑峻法不足反貪

TAG:道德綁架 | 道德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