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製造的挫折教育,其實只是你在瞎折騰孩子!

刻意製造的挫折教育,其實只是你在瞎折騰孩子!

1 人贊了文章

這種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抱怨,我們並不陌生。「得找機會好好磨鍊一下孩子」,廣大家長們這一共同的心聲馬上就有人get到了!社會上許多培訓機構也立馬嗅到這一商機,以培養「挫折商」的名義,什麼徒步走沙漠、飛躍大渡河、荒野求生之類的活動屢見不鮮。

通過人為製造一些所謂的「挫折」,真的能使孩子們得到「磨鍊」,養成吃苦耐勞的堅強品質嗎?

常爸隱隱覺得這事兒不大靠譜!

對於父母來說,應該怎麼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是不是任何挫折對於孩子來說都有好處?我把這些疑問拋給了小馬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馬君是怎麼解答這個問題的吧!

交錢「買」挫折給孩子鍛煉,這種做法聽起來就有點「奇葩」!

最近和朋友聊天,我們都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中國真的是一個什麼都能補習的國家!財商、挫折商、心算能力、情商、右腦、潛能開發……,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補」不到。但問題是,教育能這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嗎?能跟吃營養劑一樣,缺什麼就補什麼嗎?

在解釋教育現象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用到「冰山理論」:孩子表現出來的任何行為都只是冰面上的一部分,海面下才是暗藏的真正原因,應對的時候需要講究系統性的調和。孩子抗挫折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是如此,並不是缺耐挫力,你就多塞點給他,就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了。

(圖片源於網路)

因此我的觀點是:挫折教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如果需要增加孩子的耐挫力,父母們更應該做點兒「正事」。

本文乾貨

?大人眼中的「挫折」和孩子真正感到的挫折完全不同,爸媽要改變錯誤認知。

?別把「折磨」錯當「挫折」,教會孩子主動尋求幫助也是挫折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耐挫力強的孩子從來不是因為挫折受得多,而是善於轉移挫折——教會孩子換個視角看挫折。

1.感覺不到痛苦的「挫折」不算挫折

父母交錢讓孩子去參加戶外夏令營,就想讓孩子吃吃苦頭。孩子們一起在戶外安營紮寨,一起生火做飯,吃野菜吃窩窩頭,可是,跟家長們想的可能不太一樣,他們玩得明明很開心啊!

外在的挫折,如果孩子對此沒有感知到痛苦,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挫折。

(圖片源於網路)

反而是,家庭中的一次爭吵,孩子一次考試失敗,一次輕易地被取笑,一次被老師訓斥,這些在成人看來似乎都算不上挫折,但是每年都有孩子因此而選擇自殺。

所以,每當我聽到刻意要讓孩子多吃苦,心裡就感到特別抵觸。這種提法本身就有問題:人活於世,難道我們面臨的各種挫折還少嗎?

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挫折就開始伴隨一個人了啊!小嬰兒肚子餓了,只能哇哇大哭等著媽媽來餵奶,如果媽媽不能馬上過來,他的內心是感到絕望的,因為他無法判斷媽媽會不會來,什麼時候才能來,而他卻又無法自己填飽肚子。

又或者尿濕了,他無法自己更換紙尿褲,感覺到不舒服,也只能哭著等待大人。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靠自己無法克服的各種困難和窘境,給他帶來了痛苦的感受,這就是真正的挫折。

當孩子再長大一點,遇到的最大挫折便是遇到逆境時,缺乏一個理解的擁抱,和會主動說一句「我能感受到你的難受」的人

當你孩子非常氣憤告訴你同伴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模型弄壞的時候,你和他說「這算什麼事兒,人家也是不小心的。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你等於是一把將孩子推向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還非常武斷地認為,在你這兒,這件事根本不算挫折。

如果你能應對好這件事,我敢打賭,這比你花上幾千元讓孩子徒步受折磨要實在得多。具體怎麼做呢?請往下讀,這裡先賣個關子。

有效提升孩子耐挫能力的第一步,要求父母懂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感知這個世界,再來教會他應對「挫折」的處理方法,不能自以為是地以成人視角來看待孩子遇到的困難。

2.「挫折教育」並不是「折磨教育」

樂嘉在女兒4歲的時候,就帶著她走完了76公里的沙漠。這對於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當時孩子身體出現了明顯的體力透支情況,也出了紅疹和水泡。在老爸嚴厲的要求下,最後孩子是哭著走完的。

(圖片源於網路)

在後來的採訪中,樂嘉有兩句話我認為值得商榷(是否真的說了這兩句話,還需要考證,只是好多公眾號里都寫有這麼兩句)。

樂嘉說對女兒有約法兩章:

① 不可無理取鬧,不哭的孩子最美。

② 無論發生什麼,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

「挫折教育」不等於「折磨教育」。如果從安全的角度,應該考慮一下4歲左右的孩子在生理髮展上可以承受多遠的徒步距離。循序漸進,讓孩子有一些適應性訓練,這樣不是更好嗎?

大部分的挫折研究發現,一般耐挫力高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他們知道在逆境的時候,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有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允許孩子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告訴他,爸爸願意陪你一會兒。

不吝嗇給孩子的擁抱,哪怕是蹲下來的擁抱,因為這能夠快速傳遞你對於孩子的愛,對他的鼓勵和支持。

當你面對極大挫折的時候,周圍有一幫朋友幫你,有家人支持你,你才更有可能從逆境中走出來。因此不允許孩子索要擁抱是非常錯誤的導向,告訴孩子,即使爸爸不願意抱你,周圍沒有父母在,你也應該積極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教會孩子如何在逆境中尋求支持,獲取資源,克服逆境,不需要什麼事都一個人扛過去。

10個維度面對挫折

我們被一句話洗腦多年——「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彷彿多吃苦的孩子就一定耐挫力強,可是我們可能忽略了,大部分能「早當家」的孩子,都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就是知道如何「苦中作樂」。

真正耐挫力強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把這些事兒當成挫折,而是懂得巧妙轉移。這才是父母最應該引導孩子掌握的。

曾經閱讀過一本非常好的美國學前教育書籍叫做《Powerful Interaction》(互動的力量)。作者指出,無論孩子經歷什麼,都能成為一次最好的教育機會。作者總結出了10個思考維度,幫助父母更好地把一些「挫折」和「逆境」轉化為孩子成長的機會,即教會孩子轉移痛苦。

我把這10個維度和大家分享,當然並不是每個維度每次都有用,但是這可以成為我們思考的方向。以開頭的例子為範本,去看如何從不同的維度幫助孩子將困境變為一次成長的機會。

場景:孩子非常氣憤地告訴你,自己心愛的模型被同伴弄壞了。

孩子內心獨白:我非常生氣!我覺得這對我很不公平。

維度1幫孩子學會用「思考」來面對挫折

讓孩子自己思考。比如先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說:「媽媽知道你難受,但是現在模型壞了,我們能怎麼辦呢?」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讓他自己想辦法去面對這個挫折。

還可以接著問:「修好後,我們可不可以想出什麼辦法,讓這個模型更好地被保護呢?」讓孩子成為思考者,挫折就成了意義非凡的教育契機。

維度2及時響應孩子的不良情緒

當孩子非常憤怒的時候,你一定要第一時間讓他知道你很清楚他的感受。蹲下,然後和他說「爸爸/媽媽知道你很難受」。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它能夠很大程度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並且明白無誤地讓孩子知道你能夠感受到他的不愉快。

維度3鏡像反饋

除了情感上的反饋,你可以鏡像反饋他的語言。比如孩子和你說,「***故意把我的模型弄壞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反饋或者重複他的語言,但是需要注意,說的時候把「故意」去掉,這樣說:「模型被弄壞了,你是不是很不高興?」

孩子通過這樣相似的反饋,就會懂得是什麼事件導致了什麼情感結果。

維度4到孩子的困境中去和他對話

其實很多父母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交流」。交流指的是有來有回,而不是武斷主導地去講一些你自己認為正確的話。

特別是面對挫折的時候,千萬不要說「這沒事,我們不怕」這類的話,而應該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轉移「挫折」。比如「我們還能怎麼辦」「怎樣可以讓我們好受一些」「我能不能給你一個抱抱」,設身處地和孩子一起思考。

維度5賦予挫折一些想像遊戲

想像式的遊戲。孩子不願意自己去修復模型,嚷嚷著要你再買一個。你就可以讓孩子想像:如果我們自己的身體生病了,會是什麼感受?現在模型壞了,就和模型生病一樣,我們怎麼做可以讓模型高興起來呢?通過這種想像的引導,孩子就會從「生氣」轉移到如何「解決」這個挫折上面。

維度6一起面對挫折

這裡的關鍵詞是「一起」。很多時候,孩子需要一個人陪他一同面對挫折,一同修復感受。大人要告訴孩子,其實小時候也經歷過很多類似的事情,現在願意陪他一同面對。比如一同去對他的同伴說,模型被弄壞很難過;一同來修復模型;一同面對憤怒惱火的情緒。當你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孩子的耐挫力就真正得到提升。

維度7用豐富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當孩子因為挫折鑽進死胡同的時候,不要用貧乏的語言簡單地要求他,而應該用儘可能豐富的話語幫助他走出來。

比如孩子摔著玩具反覆嘟囔「再也修不好了!我討厭他!」,這個時候你可以用豐富的語言去回應孩子。比如「寶寶,你認為再修好很難是嗎?」「玩具被弄壞了你很生氣嗎?」通過更加豐富準確的語言,引導孩子明白挫折在哪兒,才能夠讓孩子明白朝著哪個方向努力就能克服這個挫折。

維度8把挫折的事變成小幽默

幽默有時候可以是挫折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技能。如果孩子對汽車模型少了一個輪子沒法行駛而憤怒,你可以接過汽車模型,假裝讓車跳起來,然後說:「哇!三輪跳跳車來啦!」並且把車放在孩子的身上跳,逗笑孩子。當孩子咯咯咯笑起來的時候,他再來看眼前的挫折就不再是愁容滿面的樣子了。

維度9拆解困難

將挫折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向孩子逐個提問,好像孩子就是解決問題的專家一樣。當孩子逐個疑問各個擊破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面對挫折的自信心。

維度10教會孩子準確表達自己

比如你想告訴孩子,當他感受到挫折,發脾氣家人也不知道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聯繫自己的經歷去解釋。問問孩子,如果狗狗很熱想喝水,它會做什麼動作呀?如果狗狗高興了又會做什麼動作呢?如果狗狗口渴不把舌頭伸出來,或者高興了也不搖尾巴,別人是不是就很難懂它了?讓孩子通過對熟悉認知的遷移,從挫折中有a ha moment(頓悟瞬間),才真正有意義。

耐挫力不是一個可以被教會的東西,但是如何轉移挫折帶來的痛苦是可以被教授的。我希望父母能夠知道,任何人都不應該在逆境中獨自前行,包括孩子。如果能夠在逆境中陪伴孩子,與他一同經歷,一同承擔,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勇敢。

常爸說

孩子一路上,要經歷的太多了,只是大人「高高在上」沒有看到他的困境罷了。我們其實也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遇到多大挫折,只是希望他在成長的路上擁有面對挫折的智慧和能力,這就夠了。不刻意為難孩子——給孩子製造「挫折」,在他覺得受挫的時候做他信賴的父母就好。挫折教育,本質上也是讓孩子知道,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有愛他的人在支持著他。這樣的孩子才是真的強大,你說呢?

你給孩子製造過「挫折」嗎?你的孩子遇到過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嗎?歡迎留言分享。如果文章讓你又有了新的認知,就多多轉發給需要的親人好友吧!

推薦閱讀:

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被推翻了!請別再拿它舉例了
兒童不吃蔬菜的危害
小小傳承人:她才7歲如果沒吃那盤木耳
誰能看懂留守兒童的畫?

TAG:兒童教育 | 親子關係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