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童年時代,智能家居要長大了嗎

走過童年時代,智能家居要長大了嗎

導語:智能家居行業第一節階段軍備競賽已結束,接下來怎麼走?

經歷了這幾年的跑馬圈地,整個智能家居行業中的區別元素、生態元素已經基本梳理完畢,科技巨頭、家電企業、地產企業的思路逐漸趨同,第一階段的軍備競賽也已經宣告結束,整個市場到達一個技術瓶頸期。那麼,第一階段野蠻成長後有怎樣的碩果呢?

回過頭看整個行業這些年的發展,從智能單品到解決方案,到現在眾廠商都在做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都是將傳統家電設備與網路設備、智能控制終端打通,實現初級智能,從今年上海國際智能家居展覽會(SSHT)上的廠商分布來看,產品雖然包羅萬象,但是除了炫酷的特技外,真正能讓人拍手稱讚的還是屈指可數。

當然,這也並非我輩不努力,而是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智能家居的兩步:聯網與智能

智能家居第一步是聯網。現在在做智能家居聯網時有兩種方案可以選擇:有線和無線。雖然有線方案相對較為穩定,但是,無線方案由於更順應未來發展趨勢和現代人生活習慣,因而更加得寵。但無論是無線,還是有線,都需要通過網關接入網路,因而智能網關成為智能家居中的重要一環,各大廠商甚至就網關推出各類解決方案。以HDL為例,推出了支持KNX以及自家buspro協議等多種協議的網關伺服器,可以通過iRidium伺服器軟體對KNX Bus、HDL Buspro等協議實現設備遠程監控和管理。

智能家居的第二步是智能。現在普遍通過加入連接到雲端知識庫的推理設備,針對終端控制設備的語音指令,將從網關接收到的環境數據通過與知識庫雲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以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為例,其VillaKit·AI知識庫雲目前共有43家聯盟企業參與構建,知識點涵蓋健康生活、環境節能、教育等日常生活中普遍應用的領域。而在展會上展出的「VillaKit·AI知識庫雲+全宅語音交互解決方案」通過網關收集家庭數據,依靠知識庫雲推理問題,語音識別雲做出正確反饋,實現對家庭主機設備和系統的控制與管理。

當然,這是一個簡單的智能家居控制的理論,而在實際應用中,也難免會面臨諸多挑戰。

AI帶給智能家居的功能:便捷

智能家居首先面臨的問題仍是智能產品不夠智能。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秘書長周軍告訴雷鋒網編輯,目前還沒有到AI真正成為智能家居最核心因素的階段。

智能家居帶來的第一個變化是感知方式的變化,這其中又包含操控方式的變化和交互方式的變化。我們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及面板實現操控,而現在已經開始走向通過感測進行操控,通過數據計算識別人在環境中的行為,從而實現操控;另外,在交互方式方面,我們更希望在家庭某些場景中解放雙手。

例如在家裡看《貓和老鼠》動畫片,這部動畫片有很多版本,通常我們打開電視機,找到APP,再點擊搜索,這樣需要進入三到四層的界面,但現在可以通過語音直接說出幾個關鍵詞,從而快速找到要看的內容,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使人類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讓用戶覺得方便是人工智慧給智能家居帶來的第一步,現在我們仍然停留在這一階段。

而在此次展會上,包括海信最新發布的慧享家APP 3.2、貝樂(廈門)智能科技的無線開關、歐瑞博的MixPad,以及Gowild(狗尾草)的公子小白·極光等都是此類產品。其中雷鋒網編輯記憶最深刻的是貝樂智能的無線開關,作為智能單品,它將所有功能都集成在本地,在使用時無需接入網路、無需聯接手機APP即可實現語音控制,由於無需聯網,自成系統,因而也不存在數據泄露的問題。

AI技術:語音難入局,視覺更繁盛

可以看到,現在在智能家居領域落地比較成功的技術主要集中在語音和視覺兩個層面。

在智能語音層面的創業型公司很少,行業中新興的大部分語音系統還是有科大訊飛或BAT背景的。雷鋒網編輯在與展會上各家廠商交流過程中也發現,大家都還是認為現在語音系統已經相對成熟,自己另行開發已經得不償失,因而產品中的語音系統還是更傾向於用科大訊飛或BAT的,很少會自己開發語音系統。其中,百度和阿里就智能語音方面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雷鋒網此前也有在《百度、阿里如何拼智能家居的版圖》文中詳細介紹。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視覺部分,尤其攝像頭這一剛性需求市場,雖然海康、大華及其它頭部企業拿走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由於現在每年都有很大的存量市場份額需要加入AI能力,因而為新興企業的湧入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機遇。當然,也會有其他巨頭後來入局,例如華為最近開始入局攝像頭安防領域(具體可參考雷鋒網此前文章《做安防,華為有戲嗎?》),同時還針對智能家居領域推出「華為慧眼」。據華為雲戰略與事業發展部高級總監周景才介紹,華為慧眼通過把網路攝像頭的數據傳輸到雲端,利用雲端的計算機視覺能力對視頻和圖像進行處理,同時可以持續演進內容監控服務技術。該技術可以讓攝像頭從傳統的被動式監控服務中提升到主動面向消費者主動服務價值。

數據價值凸顯,新生態產生

智能家居行業從業者最痛苦的是這麼多年來,很多公司做完一代產品後明年做什麼樣的產品並不清楚,今年做了這個面板,明年做什麼樣的面板?什麼樣的功能?什麼樣的顏色?APP是否需要迭代?銷售模式是否需要改變?這些問題很多都是通過與競爭對手對比決定的。

在展會現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也看到了多家廠商都有展出自家的「魔鏡」,包括上海曠世電子科技、fredream(視源股份全資子公司)、紫光物聯等都推出了自家的「魔鏡」,雖然叫法各有不同,但其實各家產品功能都相差無幾,都是在家用鏡子中嵌入一塊觸摸屏平板,操控功能完全由平板支撐,平板尺寸及鏡子的尺寸和形狀都可針對用戶喜好進行定製,基本原理類似車載記錄儀。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類鏡子由於既要考慮給人以直觀的鏡面反射,又要考慮嵌入平板的顯示界面的完好呈現,因而透光度的把握是個問題。以fredream的智能玄關鏡為例,透光率為30%,也就是反光率為70%,這樣在燈光較為昏暗的衛生間就可以有較好的工作能力。但是據雷鋒網編輯在現場體驗來看,由於燈光太亮,體驗並不是很好,部分產品甚至連鏡面上的功能界面都無法識別。不過如果是在家庭衛生間的昏黃的燈光下,應該會有相對更好的體驗。

隨著這些年雲端平台的出現,人工智慧時代的數據價值得到體現。通過分析搜集到的數據,你會發現某些產品需要加強或削弱的功能和種類,因而數據價值也越來越重要。原來很多設備廠商都是把數據抓在自己的手裡和互聯網企業談條件,但後來發現數據在設備廠商手上或者在互聯網企業的手上都不能完全產生價值,在這一領域會形成另外新的生態,這種生態是完全基於數據價值做延伸的商業模式。

智能家居的信息消費

信息消費會加速智能家居智能化場景落地。智能控制是智能家居的第一階段,但智能家居如果僅僅基於控制,整個行業將很難做大。這就需要產品在設計過程中不只擁有基本控制功能,同時要擁有信息消費、信息溝通的功能,從而形成新的智能硬體產品。這類新興的智能硬體產品能夠更多地吸附到地產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新的商業模式。

智能家居廠商在與房地產公司合作時,房地產公司在評估項目時由於不清楚Zigbee和433的區別,而433的方案更便宜,所以很多項目都被433的方案拿下了。未來與地產商、更多平台的合作一定不是圍繞這些廠商或平台的商業模式,地產商需要考慮成為運營商或與業主產生更多的交流,將各種消費場景與自己產生聯繫,這也是所有廠商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更多需要思考的問題。

全屋智能成潮流

全屋定製使泛渠道合作成為可能。

傳統企業比智能類企業更為焦慮,他們太希望擁抱智能化的產品,但他們缺少很多知識的準備。這時在技術模式、商業生態、渠道上會產生更多的融合。原來粗放的代理經銷的模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有類似於邊緣計算這樣延伸出來的領域。原來合作夥伴是暖通的經銷商、家居建材經銷商、弱電經銷商,在這個基礎上泛渠道合作意味著會帶來更大的變化,未來到C端過程中可以把開發商看成是大C端,我們是基於大場景進行銷售。

現在沒有做全屋定製的企業壓力非常大,原來單獨賣門鎖、賣產品的已經很難生存。全屋定製為用戶提供服務產生兩個改變:

  • 一攬子解決方案
  • 從賣產品轉入到真正賣場景

在家居定製時代,全屋定製帶來的是真正賣場景,智能家居行業講場景是最多的,但是賣場景賣得卻是最差的。未來需要和更多的家居、裝飾行業合作,將產品融合進去,形成真正升級化、智能化的場景推薦給更多的用戶。

當然,在前期階段,仍然還是會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仍然會有一些廠商看到智能家居這塊巨大的蛋糕,希望通過做集成方案來撈金。而隨著行業的起步和發展,這樣的公司也將會慢慢無以為繼,最終被剔除掉。

從整個展館中各家方案來看,也都漸漸開始轉入提供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包括星普森、羅格朗等公司都已有成套解決方案。以羅格朗智能家庭方案為例,通過牆面網關連接家電設備及控制設備,並將最終數據上傳到雲端,將採集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做出最終決策。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羅格朗在整個方案中加入了一個紅外轉換器,其雲端平台覆蓋95%以上的紅外碼庫,擁有學習和記憶多台紅外設備的功能,取代紅外遙控器控制家電設備,另外,其發射距離為5-6米,通過調節角度基本可以實現覆蓋全屋。

智能家居剛剛起步

大家可能有疑問:智能家居口號喊了這麼久,為什麼仍然無法進入廣大用戶家庭?

其實就現在來看,整個智能家居行業剛剛邁出第一步。走過聯網,開始邁入智能化,如果以工業4.0這樣論的話,現在智能家居也就剛剛走過1.0,邁入2.0時代。

從產品方面來看,由於智能家居方案的價位仍是普通用戶難以接受的,現在整個智能家居落地方案主要還是針對高檔住宅、別墅,以及一些to B的用戶。

從產品技術來看,智能單品逐漸繁盛,其中部分智能單品差異化難以進一步打開局面,同時標準化產品逐漸成為智能家居所需,更多廠商的智能單品開始更多地兼容現在主流通信協議,選用成熟智能語音方案。另外,更多廠商開始布局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也是現狀之一。

周軍告訴雷鋒網編輯,前幾年大家找我聊時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幾年大家找我聊的更多的則是聯盟有沒有經銷商的資源可以給到、地產商的資源可以給到。

智能化顯然已經成為地產轉型的著力點。我們可以抓住最簡單、最常用的場景,把方案做出來快速銷售到地產商。我們沒有精力和地產商談運營的崛起、更多的數據價值,但是這一波機會已經到來,明年會有越來越多的地產公司用到智能化,2到3年內將會實現所有樓盤智能化。


推薦閱讀:

智能家居的發展與前景
智能家居未來的前景會是怎麼樣?
米家互聯網空調深度體驗:語音控制超簡單 打造智能家居必入手
智能家居發展前景漸趨明朗,這3大趨勢最值得關注

TAG:小米智能家居 | 智能家庭 | 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