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不可輕「侮」?!

經不可輕「侮」?!

我們常講,讀經的基礎三部曲:道德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感應篇。

因為這三部經,提要鉤玄,基本概括了修行的根本和方法。但有些老修行卻說,先不要讀「道德經」,一直不能理解,茫然四顧。最近看了王陽明先生的書,理解到所有的經文解釋都是後人對「道」的解讀、描慕,都有了自己的見解,也就多少偏離了本意,或者說管中窺豹之意。所以無論是「孔子」的去「偽經」,還是「老子」的「不尚賢」也都有其意在裡面。

「道德經」是萬法之宗,但問題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道德經」卻不一定是原始經文。是後人敲敲打打,拾遺補漏而來。

若:帛書版「道德經」裡面有甲乙二本,其內出處良多。

通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帛書版: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噭 :字從口,從敫,敫亦聲。「口」指「口聲」。「敫」意為「從一點向空間擴散」。「口」與「敫」聯起來表示「口聲向周圍空間擴散」。本義:呼喊。鳴叫。

徼 :邊界,邊境。在這裡引申出這個意思,主要也是「王弼」對「道德經」的解讀。

王弼註:「徼,歸終也」。《尹文子 大道上》:「故窮則徼終,徼終則反始」。

妙 :王注:「妙者,微之極也。」又有言 妙通眇。

眇:細小,微小。古同「渺」,遠,高。

這裡舉例並不說謬誤很多,只是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層次悟出來的道理便不盡相同。腹有詩書,通貫古今,又能體出個中三味。

文末,用「傳習錄」易言。

問:「後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亂正學」。先生曰:「人心天理渾然。聖賢筆之書,如寫真傳神。不過示人以形狀大略,使之因此而討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氣,言笑動止,固有所不能傳也。後世著述,是又將聖人所畫,摹仿謄寫,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遠矣」。

推薦閱讀:

印度女性社會地位低的根源:宗教,還是嫁妝?
書單丨中元節,讓我們再次掀開不知如何向孩子提及的禁忌話題
塔赫爾 ·默罕默德:第三世界國家的宗教法規--亞非範例
《地藏經》和咒語,是救人還是害人——靈芝師姐的微博

TAG:宗教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