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

4 人贊了文章

文物修復隨感:想創作卻沒有精力創作、傳統技藝和人才流失嚴重、互聯網給文物修復注入活力

想創作卻沒有精力創作:在文物修復組,年輕的工作人員多是央美、清華美院的學生,當談到故宮的文物修復工作時,他們說,「在學校的時候,可以天馬行空的創作,本以為來到故宮可以激發創作的靈感,但在故宮文物修復組一定要本著「能不動則不動」的原則,盡最大可能保護文物。一是一輩子能夠修復幾件傳世珍寶實屬不易,修復文物的過程就像在和古人對話,它會讓修復者穿越到古代,盡情的在古人創作的世界裡徜徉;對於經過多次修復的文物,每一次再修復時,都會讓修復者產生跨越不同年代與古人進行心靈交流的穿越感。二是故宮修復的材料都是十分寶貴的,拿漆製品修復來說,他們需要用昂貴的【魚鰾膠】修復漆製品,很多天然漆需要深夜去樹上取,一晚上一個人只能取約一碗,而且漆在空氣中被氧化後顏色會變,要使得漆的顏色與文物顏色保持一致並不容易。所以當他們將心血傾注在一件文物上時,即使他們想去創作也沒有精力再去創作了。

傳統技藝和人才流失嚴重:目前像木器組、鐘錶組、書畫組、漆器組等都是只有一兩個人在工作,有些組內還有老師傅,可以實行傳統的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的工作制度,但很多修復組並沒有老師傅了,這些年輕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如何修復文物。而且在故宮工作需要有極強的耐心、責任心和對藝術的熱忱,這種熱忱絕不能只是簡單的喜愛,它還需要有專業的知識素養,因為修復文物需要了解其材質、修復原理等,還要會使用高端的修復儀器。工作的枯燥乏味、與現代世界的脫軌導致現在越來越少的人從事和繼承這項修復技藝。像鐘錶修複目前只有一個師傅,一個徒弟,師傅60多歲了還有幾年退休,只有1個徒弟,紡織修復(緙絲)目前還沒有找到傳承人。

我越來越發覺我國傳統文化真的是一塊亟待開採的寶藏,像《國家寶藏》里談到的【曾侯乙編鐘】,不去了解怎會想到兩三千年前我們國家竟然能夠創作出融合多人韻律且聲色優美的大型樂器呢;又有哪個國家兩三年前就能夠寫出來對後世依舊適用且詳盡的法律【雲夢睡虎地秦簡】來規範國家行為呢?現在的博物院也開發出了多樣的文化產品,古樸的味道、濃濃的文化氣息承載著歷史的味道,很喜歡。我也好想去振興振興我國的傳統文化,去發掘更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精粹。

互聯網給文物修復注入活力:現在互聯網技術在文物修復中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所有的文物都在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其永久保存下來;也使用谷歌眼鏡,使得修復者一眨眼就可以拍照,確定文物的脈絡和修復的情況;還有人工智慧檢測設備能夠越來越來精準地確定文物材質、風格、顏料等改善文物修復工作。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能修復《蒙娜麗莎的微笑》?
義大利留學專業解析:當代文化藝術遺產的傳播鑒定系與文物修復系
2018.07.04紙張修復 記錄
影像管理修復·不專業也發?

TAG: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 | 文物修復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