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邏輯

流行的邏輯

7 人贊了文章

90年代初,要說中國土地上最流行的男聲一定繞不開這三人:齊秦,王傑,毛寧。

到了90年代中期,再談3個流行男聲名,恐怕要換成:劉德華,周華健,張學友。

第一組為何過度到第二組?這就是流行的邏輯。

流行審美的建立。

審美是動態的。距戰爭較近的年代以陽剛為美,和平年代則去掉過度的陽剛,甚至娘化為美。唐以肥為美,21世紀已無需證明食能裹腹則以瘦為美,一切都證明審美不是絕對的。

對於流行樂,審美反覆的周期更短,因為這種反覆只是市場選擇而毫無代價,這種規律遵循一點很重要的原則:反叛。

中國當下依然是白色婚禮主流,因為紅色婚禮讓人聯想到父輩,中國農村紅等「土氣」特徵。流行樂的反叛則直指上一代,甚至幾年前的「過氣音樂」。父輩愛聽的,甚至幾年前流行的,在青年人眼裡已經帶土。本文主要談音色審美,那麼【齊秦,王傑,毛寧】和之後流行的【劉德華,周華健,張學友】有何差異?

改革初期,中國大地依然受紅歌和民歌影響,早期流行的男聲,音色上一定要和過去的土氣歌曲(紅歌,民歌)徹底劃清界限,就是【齊秦,王傑,毛寧】這種清澈的嗓音。音色反叛,和父輩那種老氣橫秋的民歌不一樣,這是朝氣,是潮流,於是齊秦等很快贏得青年人的歡心。

需要特別提到,羅大佑李宗盛在內地屬於90年代流行,這倆人略顯厚重的音色和之前傳遍中國的老人嗓,民歌嗓趨同性太高(這裡的意思是意境上的老氣橫秋),因此在80年代(受紅歌影響較近的年代)不足以脫穎而出。中國第一代真正流行的男聲是齊秦這代,沉寂封閉已久的中華大地需要這樣清澈的嗓音打破寧靜,90年代左右那批內地大學生也是一群激情的理想主義者,是無法接受初出茅廬就老氣橫秋的。92年庾澄慶春晚表演的讓我一次愛個夠這樣的前衛表演在中華大地也一陣騷動,反而羅大佑的老氣橫秋在那時顯得不夠流行。

實際上90年代流行歌整體區別不大,但無礙於流行音色審美的更替。【齊秦,王傑,毛寧】流行過後,聽慣了清澈嗓音的民眾,不自覺的給其打上土氣烙印,對清澈音色的反叛,反而給了香港的四大天王以機會:港星,洋氣都是引子,略帶深沉的音色相對於之前過度的「清澈」,那就是新的時尚。當然,四大天王內部也有所區別,就筆者個人經歷,90年代男聲流行度,劉德華可入第一梯隊,和周華健任賢齊並駕齊驅。張學友在第二梯隊,同梯隊的還有張宇,甚至黃品源這樣厚重老氣的音色。至於剩下兩位天王,單歌曲傳唱度是不如童安格邰正宵等一眾人。

總之,9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音色審美趨於厚重,以周華健劉德華張學友為代表,張宇黃品源鄭智化都帶有這個時期很明顯的厚重音色特徵,這就是典型的90年代。期間也有任賢齊這樣的清流,於是他徹底火了,火爆程度堪比後來的鳳凰傳奇。

那麼,90年代之後的音色審美又如何改變呢?近幾十年,流行樂變化最大,最快的年代當屬世紀之交,幾乎歸功於周杰倫一己之力(那個年代即使同輩歌手也無法抵擋周的影響,比如之前唱抒情歌的王力宏,在周杰倫掀起潮流之後也改唱rap,RNB)。

很多人詬病周杰倫的唱功,實際上,拋開周董對樂壇的革命性貢獻和史無前例的影響力,單單他的音色,就改變了一個時代審美。審美邏輯上,周董唱歌其實是收著唱的,和90年代聲嘶力竭的情歌黨明顯區分,使之過氣。這一點還配合了他對人愛搭不理的的態度,他的吟唱,音色也是新時代審美態度,或者說創造了新的審美。除了副歌高潮,他幾乎慣用混聲唱法,給人一種內斂的高貴感,不屑感。

周杰倫的唱功是被遠遠低估的,單是他隨意調整音色的功力可稱神級。從第一張專輯帶點陶喆音色,到第二張范特西扭轉乾坤,再到八度空間低吟淺唱,之後徹底改變了整個流行樂的音色審美邏輯:男聲不再注重真聲,而要捎帶混聲,帶有女聲感,這才是流行標配!

21世紀什麼才是流行,什麼是時尚,潮流的音色?聽一聽周杰倫和黃品源的合唱便知答案。

周杰倫開口第一句,就是21世紀流行審美標準,而黃品源的音色就是90年代標配。

這種對比非常強烈。

周杰倫 黃品源-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綜藝現場版?

www.iqiyi.com

實事求是的說,後面周董唱的並不完美,但他作為用功在錄音棚的歌手,在音色上的確指導了一個時代審美,拋開創作,影響力不談,單單唱功,周董足以作為流行樂的總教練(教練員踢球不一定比球員好,但論及思想深邃,眼光則無人可及)。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MV | Childish Gambino 《this is america》詳解
那個讓你「聽見好時光」的網易雲音樂,3年積累了2億用戶,靠的是...
音樂三觀(第六篇)
(經典電影與音樂)泰坦尼克

TAG:音樂 | 周杰倫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