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個性

接受自己的個性

今天上午在城裡開會,當著那麼多領導的面發言,我告訴自己別緊張,但還是感覺控制不住自己的聲音,自我感覺說話發顫、差一點就語無倫次了。其實我個人認為發言完全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整個會議也是可有可無的,但意識認為它不重要,而心理卻不這麼想。

發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的身體都在緊張得微微發抖。一直以來我都對自己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非常不滿意,但這麼多年似乎就是克服不了,看著會場上人家其他單位同仁發言,都是一副談笑自若的神情,我只能是自嘆弗如啊。不過也沒辦法,與其自我責備還是自我接納的好,個性如此,只能先接受下來再慢慢改善吧。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年輕時也是非常容易焦慮不安、非常神經質的一個人。他在東京上大學期間,有一次嫌家人沒給他按時郵寄生活費,再加上神經症的自我折磨,於是他抱定必死決心跟自己死磕,沒想到結果霍然而愈,還由此開創了非常獨特的森田心理療法。

作家慕容雪村曾說過,我寧願自己是除我之外的任何人。有好幾年我也是這麼想的,每個人都特別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我中心,覺得自己的痛苦是全世界最牛逼的痛苦,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自戀。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指出,「任何時候,人都有心理成長的潛在動機。」無論如何,即使像蝸牛一樣緩慢掙扎,這幾年我感覺自己的心理似乎成長了一點點,慢慢學會放鬆、學會休息,學會自我覺察、自我接受。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你不能依賴任何人,事實上並沒有嚮導,沒有老師,也沒有權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關係——除此以外,一無所恃。」只有你自己,才始終是自我人生的參與者、覺察者和引導者。也許我們只需在自己內部培養這種客觀覺察的外部視角(不偏不倚、正念覺察),努力觀察和覺察自己的心理變化和外在行動,並帶著充分的覺知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最終才可能使自己活得越來越清醒、睿智、快樂。

最近看了法國藝術家杜尚的傳記《杜尚傳》,他說,「我的藝術就是某種生活: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個作品,那既不訴諸視覺,也不訴諸大腦,那是一種持續的快樂。」不管是不是藝術家,生活也許才是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作品,輕鬆自在地生活是一種很重要、很根本的人生技能。

至少在我看來,人生中很多東西其實都可有可無或者準確地說,自己決定不了。我感覺自己唯一能把握和決定的,就是不斷覺察內心、體悟內心,爭取早點看清內心塊壘、不再自尋煩惱,活得盡量輕鬆自在一些吧。

推薦閱讀:

對方說話時不斷眨眼?可靠度必存疑!
讀心術:應用弔橋效應,讓你瞬間搞定心上人
追女生套路:八個心理學細節原理判斷女生是否喜歡你
[戀愛]心理學:聞「香」識戀人~!
我們應該如何做決定呢?

TAG:個性 | 人格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