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建築】9:西部伊斯蘭世界-北非(上)

【伊斯蘭建築】9:西部伊斯蘭世界-北非(上)

來自專欄寫給吃瓜群眾的世界建築史61 人贊了文章

隨著9世紀哈里發帝國統治的崩潰,穆斯林世界西部的北非終於開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在經過了數個世紀對東方建築技術的吸收和嘗試後,自10世紀初至13世紀,在地方君主的王朝野心和對宗教的狂熱虔誠推動之下,一系列大型城鎮和宗教建築在馬格里布被修建——從廷馬爾( Tin Mal )規模較小的清真寺,到拉巴特(Rabat)規模堪比薩馬拉的巨型清真寺……

摩洛哥菲斯(Fez)老城區現狀,菲斯是摩洛哥歷史上第一座穆斯林城市,它的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的城市之一

在這一時期的北非,建築的結構幾乎繼承了以往所有的傳統做法,除了受到來自東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之外,來自地中海世界的影響也在施加其作用。這一時代馬蹄形拱券的大量運用奠定了它在此後北非建築中的地位,此外muqarnas穹頂取代位於突角拱上的穹頂也是這個時代發生在北非建築上的一個顯著改變,在這個做法上,西部的伊斯蘭世界和東部是一致的。


早期北非:法蒂瑪、齊里(Zirid)和哈馬德(Hammadid)統治時期

穆斯林在北非最早修建的城市是670年在今天的突尼西亞境內建立的凱魯萬(Kairouan),在阿拔斯王朝的後期,它成為了統治北非的阿格拉布王朝(Aghlabid dynasty)的統治中心。有關阿格拉布時期對凱魯萬清真寺的修建我們在【伊斯蘭建築】5:帝國的西部邊界中有所提及。

909年,法蒂瑪王朝推翻了阿格拉布的統治並攻陷了凱魯萬。儘管我們在提起法蒂瑪王朝的建築時往往會想到他們作為統治埃及的主人時的建設情況,但是在法蒂瑪王朝建立之初的六十年時間裡,依然是圍繞著當時的統治中心突尼西亞來進行建設的。

913-914年,法蒂瑪人決定在突尼西亞東海岸有著良好防禦設施的馬赫迪耶(Mahdiya)修建自己的新首都,新都是一座防禦堅固的城市,包括一間宮殿和用作禮拜的清真寺,這些部分在今天都已經損毀嚴重。大清真寺在20世紀得到了復原重建,是一個傳統的多柱廳平面,基本上是以凱魯萬的大清真寺作為範本,整個布局也是按照凱魯萬的T型平面加以布置的。

馬赫迪耶 大清真寺 (916年或稍後)平面 (取自Richard Etinghausen和Oleg Grabar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slam, 650-1250》 ,1994年)

伴隨著法蒂瑪王朝的不斷壯大和對埃及的攻取,出身於柏柏爾部族的齊里家族(Banu Zirid)逐漸得到法蒂瑪哈里發的信任與拔擢。972年法蒂瑪王朝決定遷都開羅之時,齊里家族順勢被委派成為了統轄易弗里基葉( Ifriqiya,大致涵蓋了今天利比亞西部和突尼西亞的沿海地區)的一方總督,子承父職,是為齊里王朝(Zirid dynasty,973-1148)的開始。

伴隨著法蒂瑪王朝統治的東移,原先作為龍興之地的易弗里基業也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地位,與埃及方面的聯繫也日漸鬆弛。1048年,齊里王朝停止向開羅繳納貢賦,正式獨立於法蒂瑪。而在齊里王朝往西的中馬格里布地區,是齊里家族分支所建立的哈馬德王朝(Hammadid dynasty1014-1152)的統治範圍,法蒂瑪王朝時代的北非大致就是這樣的情況。

齊里王朝(綠色)和哈馬德王朝(青色)大致統治範圍

在法蒂瑪王朝的庇護之下,齊里家族的創始人,後來的第一任易弗里基葉總督伊本·齊里(Bologhine ibn Ziri)於947年在阿爾及利亞的阿希爾(Ashir)修建自己的宮殿齊里宮(Palace of Zirid)。宮殿本身建立在一個70×42米的圍地上,所用建設極為簡樸,在大院兩旁布置兩組套房(bayt),各組分開但布局幾乎同樣。每組套房都有自己的院落和帶中央龕室的橫向覲見廳。這種圍繞行政區對稱配置生活區的套房形式被稱作「齊里式套房」(Zirid bayt)在此後一直到19世紀,它都是馬格里布地區最常見的房間布局形式。

阿希爾 齊里宮 (約947年)平面(據Golvin 1966年)

在伊本·齊里的孫子(Badis ibn Mansur,995-1016年在位)統治下,齊里王朝將龐大的國土一分為二,西部分給自己的叔叔哈馬德·伊本·齊里(Hammad ibn Buluggin,1014-1028)統治,這就是哈馬德王朝的建立。

哈馬德王朝在今天阿爾及利亞境內海拔1418米的山區建立了自己的宮殿貝尼·哈馬德宮城(Beni Hammad Fort)宮殿有著複雜的建築結構,包括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海洋宮」Dar al-Bahr)一個浴室,一座清真寺和一系列私人住宅和官邸。

貝尼 哈馬德宮城復原圖

位於中央的宮殿建築群分為三個部分,「海洋宮」(Dar al-Bahr)、「燈塔宮」(Qasr al-manar)和「和平宮」(Qasr al-salam)。在和平宮及燈塔宮附近的門廊里,發現了可能是整個馬格里布使用最早的灰泥結構muqarnas拱頂,可能是11世紀後期安裝上去的。此外,在宮殿附近的清真寺里,圍屏區可以通過拜向龕左邊的一道門進入,其內有一龕室,宣教台就放在裡面,這也是這一時代的創新之一。

貝尼 哈馬德宮城中央宮殿建築群。「海洋宮」(「湖宮」,1007年),平面(入口右側通向柱廊環繞的院落,院落中央為巨大的水池,主要廳堂位於北側)

貝尼·哈馬德宮城大致在1015-1022年開始修建,此後它因戰亂而遭到放棄,並在1152年被統治摩洛哥的阿爾摩拉維德人(Almoravid)所毀。總的來說作為早期北非建築發展的先驅和首次嘗試,這一期間所修建的一系列建築代表了北非在脫離哈里發管轄後所做出的自我發展。在此後的幾個世紀里,隨著一系列北非穆斯林城市的增殖,摩洛哥(Morocco)將會取代易弗里基葉的地位,成為西部伊斯蘭世界新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們下一部分敘述的重點……

貝尼 哈馬德宮城 宮殿及中央居住組群 平面(據de Beylie,1909年)

阿爾摩拉維德(Almoravid)王朝時期

已知摩洛哥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穆斯林王朝,是柏柏爾人在788年建立的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788-974)伊德里斯王朝修建了菲斯(Fez,意為「金色鎬子」)——摩洛哥歷史上第一個首都,也是摩洛哥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

11世紀初在摩洛哥崛起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Almoravid dynasty,1040-1147 又名穆拉比特王朝)源於一個帶有軍事性質的穆斯林教團穆拉比特教團(al-Murabitun,意為「在營寨中的人」)由於其教團嚴密的組織和「純潔伊斯蘭教」的號召,穆拉比特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統一了摩洛哥的大部分地區。並在其後作為秩序的恢復者進入了當時四分五裂的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今天西班牙的南部地區)。在1147年被阿爾摩哈德王朝取代之前,阿爾摩拉維德王朝一直是馬格里布地區最大的統治勢力。

儘管沒能從西班牙的基督徒手裡奪回托萊多城(Toledo),但是阿爾摩拉維德王朝還是成功統一了當時割據的泰法(Taifa)諸侯們,成為當時西部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王朝

伴隨著阿爾摩拉維德王朝時期的是在這一時期北非數座城市的建設。1062年奠基的馬拉喀什是由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第四位統治者尤素夫·伊本·塔什芬(Yusuf ibn Tashfin,1061-1106)所建立的。根據當時建設的情況來看,馬拉喀什包括一個宮殿和一座設防城堡。馬拉喀什的石構城堡和貝尼·哈馬德宮城頗有相近之處,包括蜂窩狀拱頂muqarnas的引進,這也是在摩洛哥第一次出現muqarnas拱頂。

除此之外,阿爾摩拉維德人還在今天的阿爾及利亞境內修建了特萊姆森城(Tlemcen)和今天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它們都配備有聚禮清真寺。

阿爾及爾大清真寺(Djamaa el Kebir)拍攝於1899年

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清真寺

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統治者在他們建立的城市裡修建了數座聚禮清真寺,在尤素夫·伊本·塔什芬建立了特萊姆森城之後,他就馬不停蹄的開始在特萊姆森修建聚禮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Tlemcen)。最初的建築可能有13條與拜向牆垂直的廊道,禮拜廳進深3個跨間,接下來3個跨間圍繞著一個深7個廊道的矩形院落。

特萊姆森聚禮清真寺 俯瞰圖

縱觀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統治時期的建築不難發現,在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建築中,來自西班牙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從東部伊斯蘭世界所輸入的影響。從西班牙輸入的科爾多瓦風格(科爾多瓦風格我們下期再講)的拱券、布局和灰泥裝飾裝飾無一不受到了西班牙穆斯林建築的影響。

特萊姆森 大清真寺(1082年後) 平面(據Marcais,1954年,經改繪)

在1069年,菲斯落入阿爾摩拉維德人的手中,當時的菲斯在阿爾摩拉維德人的手中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是當時摩洛哥的宗教和貿易中心。阿爾摩拉維德的第五位統治者阿里·伊本·尤素福(Ali ibn Yusuf,110-1143)在位時期對菲斯的蓋雷維因清真寺(Qarawiyyin mosque,始建於857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增設。在老拜向牆南面,增加了與早期建築同樣寬度的3條廊道,為拜向龕廊道建了目前這個華麗的蜂窩狀拱頂,它們都是科爾多瓦風格的。

非斯 蓋雷維因清真寺 平面 (取自Henri Stierin:《Architecture de I Islam, de I Atlantique au Gange), 1979年)21條與拜向牆垂直的廊道,中央廊道比其他各廊更寬更高且上置一系列穹頂

蓋雷維因清真寺的木製宣教台應該是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被製作的。這也從側面表示了當時的西班牙是如何對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建築藝術進行引導的。可能許多工匠都出身於西班牙,因為在這一時期工匠們為阿爾摩拉維德王朝所製作的工藝品上,有著很強的西班牙地方風格與特色。

蓋雷維因在後來成為了穆斯林遜尼派馬利克教派(Malik)的教派中心,承擔著穆斯林經學教育的崇高地位,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摩洛哥重要的宗教學府

最後一個被提及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建築是位於馬拉喀什的貝魯迪因閣( Qubbat Barudiyin)是阿爾摩拉維德的第五位統治者阿里·伊本·尤素福在位時期所修建的聚禮清真寺中的一個附屬建築。內部是一個凈洗用的噴泉,這座亭閣的價值在於其內部複雜的穹頂裝飾。穹頂最初由12個內窗採光(其彩色玻璃嵌在灰泥格柵里)。8個交織拱券支撐著8個三角形球根狀的小穹頂,這些拱券又支撐著8個具有類似形式直接位於穹頂下的拱券。蜂窩狀拱頂(muqarnas) 就位於上部的這8個拱券和八角形角上的4個帶七角形造型的拱頂上。這一穹頂造型極為複雜,體現了這一時期西部伊斯蘭世界建築的高超水平。

貝魯迪因閣的穹頂內景

阿爾摩哈德(Almohad)王朝時期

在經過一百年的統治後,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衰弱伴隨著阿爾摩哈德王朝(Almohad Caliphate,1121-1269,又稱穆瓦希德王朝)的興起,阿爾摩哈德王朝源於一個激進的穆斯林教團穆瓦希德教團(al-Muwahhidun,意為「一神論者」),出於對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後期道德渙散的不滿和對馬利克派正統教法的反對,阿爾摩哈德人推翻了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統治。1141年他們佔領了馬拉喀什並以此作為自己的都城,接著他們恢復了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崩潰後西班牙搖搖欲墜的秩序,重建了屬於柏柏爾人的強大王朝。

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範圍,但是阿爾摩哈德人依然沒有在後來1212年的托洛薩之戰中擊敗基督徒:他們丟失了在西班牙的統治。

阿爾摩哈德王朝時期的建築形式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革,清真寺在採用前朝舊制的同時比例上變得更高、更細長了;平面和立面的劃分也更清晰、更規划了。內部院落矩形平面的長邊和拜向牆平行,T型平面在這一時期仍然是清真寺禮拜廳的標準布局。

用於紀念穆瓦希德教團創始人伊本·圖馬爾特(Ibn Tumart)的伊本·圖馬爾特聚禮清真寺(Tin Mal Mosque)是阿爾摩哈德時期修建的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之一。在著一座清真寺中,龕室和拜向廊道進一步使用了「垂飾拱」(Lambrequin/muqarnas-shaped arches)進行強調,側面的拱券皆為尖頭馬蹄券,造型格外優雅且充滿生機。

伊本·圖馬爾特聚禮清真寺 平面 (據Marcais,1954年)

圖馬爾特聚禮清真寺所使用的「垂飾拱」

在這一時期修建的另外兩座清真寺是馬拉喀什的庫圖比耶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封面圖案即該寺)和拉巴特的哈桑清真寺(Mosque of Hassan),在這裡我們想要講一講在拉巴特修建的哈桑清真寺,因為在體量上這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巨大清真寺。由當時的蘇丹曼蘇爾(Abu Yusuf Yaqub al-Mansur,1191-1199)在位時期所修建,但直到1199年他去世,這座建築仍然沒有完成。如果這座建築完工的話,它將是當時規模僅次於薩馬拉大清真寺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拉巴特 哈桑清真寺 平面 (據Georges Marcais)

這座清真寺的規模是如此之大,大到在他的大廳中插入了兩個用於採光和通風的院落。外牆用一種近似於混凝土的材料進行修築,拱券則採用磚構。

這座清真寺的主體目前已經沒有遺存,僅僅是一座石構宣禮塔哈桑塔(Hassan tower)孤零零地立在空曠的廢墟之上。這座宣禮塔的四個面在上部採用了完全一致的外觀,以哈桑塔為範例的宣禮塔裝飾也被作為經典的宣禮塔裝飾在後世不斷延續使用……

哈桑塔上的裝飾

總的來說,由於當地居民偏向其保守的特性,和東方的相對隔絕和對基督教鄰邦的敵意,在12和13世紀期間,西方伊斯蘭世界並沒有表現出同時代西亞建築那樣的獨創精神,也沒有煥發出那樣的絢麗光彩。9和10世紀一系列建築傑作的強大影響,使它只能在傳統的多柱廳範圍內探求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並將已有的古老裝飾辭彙發展成一種更為複雜的語言。但是儘管這樣,以摩洛哥建築為代表的西部伊斯蘭世界建築仍然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它還將繼續發揮著自己的影響……


寫在後面:

1:本文中所提及的「北非馬格里布」(Maghreb,意為「日落之地」)在說法上也有著狹義和廣義的區分,狹義的馬格里布國家,指的是阿特拉斯山(Atlas)周邊的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三國。而廣義的馬格里布的範圍要比這這大得多,除了上述三國外,它還包括了從利比亞到茅利塔尼亞之間的大片沙漠地區。

廣義上的大馬格里布地區

2:在摩洛哥的歷史上素有「四大王城」的說法,它們指的是摩洛哥歷史上的四座古都:馬拉喀什(Marrakesh)、菲斯(Fez)、梅克內斯(Meknes)和拉巴特(Rabat),這四座古城紅白藍黑,從卡薩布蘭卡出發——取道溫暖的紅色皇城馬拉喀什、充滿霸氣的白色皇城拉巴特、相對年輕的黑色皇城梅克內斯,最後抵達千迴百轉的藍色皇城菲斯,是今天摩洛哥旅遊的必經之地。

3:拉巴特的哈桑塔在今天被開發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毀壞了這座清真寺的絕大部分結構,唯獨哈桑塔在風中紋絲不動。在哈桑塔的對面是摩洛哥著名的國父陵(Mausoleum of Mohammed V)景點,埋葬著被稱為摩洛哥獨立之父的默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 of Morocco,1957-1961年在位)。

4:位於阿爾及利亞的貝尼·哈馬德宮城在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它被稱為 "an authentic picture of a fortified Muslim city"即「一座防禦堅固的穆斯林城市的真實寫照」。

貝尼·哈馬德宮城遺址 唯有宣禮塔在風中紋絲不動

下期預告:

參考資料:

《世界建築史 伊斯蘭卷》王瑞珠

《世界建築史叢書 伊斯蘭建築》約翰·D·霍格

Beni Hammad Fort

Hassan Tower - Wikipedia

文章中所用所有建築平面圖均掃描自王瑞珠《世界建築史 伊斯蘭卷》

圖片來自英文維基百科、視覺中國

推薦閱讀:

北京四合院:京味文化的建築之美
月球驚現離奇建築物疑外星人基地
『 中國古建築-- 磚雕 』
胡氏民居 明清古建築的縮影(組圖)
江西這座千年古村全是徽派建築,出了18名進士

TAG:摩洛哥 | 建築史 | 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