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之西(37)

漢之西(37)

來自專欄漢之西5 人贊了文章

第三十七章 背水一戰

韓信一邊向井陘口進發,一邊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計策,高興異常。他高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可以按他的原計划行動;一是他知道了趙軍之中有一個叫李左車的智謀之士。

聰明人欣賞的永遠是聰明人!

陳餘不聽良計,韓信沒有了後顧之憂,率軍徑直前進,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安營紮寨。

兵仙之所以稱為兵仙是因為他用兵如仙。

當天半夜時分,韓信突然命令軍隊集合,然後進行了如下的軍事部署:

一、從軍中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命令每人手拿一面赤旗(漢軍旗幟為赤色),從小道上山,到趙軍營壘不遠處隱蔽起來,觀察趙軍的動向。並告訴他們說:「交戰時趙軍看到我軍退逃,必會傾巢出動來追趕我們,你們即趁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我軍的赤旗。」

二、命令只給每個將士一點糧食,對他們說道:「待到打敗趙軍後我們再會餐!」

聽了韓信的話,所有人都不相信,二十萬趙軍豈是那麼容易打敗的?還打敗再吃飯!漢軍將士都覺得韓大將軍故弄玄虛,大言不慚,裝逼裝得驚天動地,但又不好當面駁他的面子,只好假意應承韓信:「好吧好吧!」

三、派遣一萬人打先鋒,先行從營寨中開拔,過河後背靠綿蔓河水擺開陣勢,等待命令。

出發前,韓信對他們即將遇到的情況作出了如下預測:「趙軍已經搶先佔據了有利地形安營紮寨,他們沒有看見我軍主將的旗鼓,是不會出兵攻打我們先頭部隊的,這是因為他們想將我們一網打盡,怕我軍到了險要的地方遇阻後撤回去。」

一萬人先鋒部隊按照部署靠河列陣之後,天已微亮,趙軍望見漢軍背河陳兵,都嘩然大笑。

為什麼要笑呢,因為在他們看來,漢軍犯了兵家大忌,靠河列陣,退無可退,相當於自尋死路,所以,他們被韓信蠢笑了。

趙軍大笑之餘,如韓信所料,並未出擊。

這時,韓信命令漢軍盡量多扛軍旗,並打出了主將的旗幟,擂響戰鼓,帶領漢軍主力聲勢浩大地開出營帳,直撲趙軍營地。趙軍見漢軍主將已出,立即衝出營門迎擊漢軍,雙方在井陘口通道激戰。

正在膠著之時,韓信和張耳又命令漢軍假裝丟旗棄鼓,逃往後方漢軍的河邊營地。

趙軍此時果然傾巢而出,他們邊追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為什麼要傾巢而出去搶旗和鼓呢?因為戰功的計算以是否搶到旗鼓及搶到多少計算。趙軍人人都想立功,營地幾乎空無一人。

韓信派出埋伏在趙軍營壘不遠的二千名騎兵突擊隊此時立刻奔入趙軍營地,佔領軍營,並拔掉所有趙軍旗幟,插上兩千面漢軍的赤色旗幟。

韓信、張耳率領的漢軍進入河邊的陣地後,後面是大河,退無可退,如果跳河,必死無疑;前面是敵軍,向前殺出一條血路,還有一絲生還的希望。所以,漢軍的求生潛能被激發出來了,全軍都拚死奮戰,勇往直前。

因為漢軍太過勇猛,趙軍無法打敗他們,戰了一會,陳餘眼看抓獲漢軍主帥韓信、張耳等人的計劃無法實現,便命令趙軍退回營地。他們撤回到軍營前時,卻見自己的營壘中遍是漢軍的赤旗,都驚恐不已,以為漢軍已將留守的趙王和趙國將領全部擒獲,於是趙軍軍心一下就渙散了,士兵們大亂,丟盔棄甲,紛紛逃跑。趙將儘管不停地斬殺逃兵,也無法禁止潰敗之勢。

河邊的漢軍和趙營中的漢軍隨即前後夾擊,大敗趙軍,混戰中逃到泜水(槐河,今河北省)邊的陳餘被殺,趙王趙歇被活捉。

漢軍押著俘虜回營,開飯!

整個戰爭的發展過程全部如韓信戰前所料,一切盡在其掌握!

韓信用兵,就是這麼瀟洒!

陳餘最後還是死在了張耳手上,這哥倆之間的恩愛情仇最後以一人的死亡終結。陳餘終其一生都未斗贏過張耳,因為張耳更加老辣成熟,陳餘在很多時候都太過意氣用事。

司馬遷評論他們倆的關係時說道:「張耳、陳餘在社會上都是有名的賢能之人,他們的賓客奴僕,沒有不是天下的英雄豪傑,他們在所到的諸侯國中,沒有不能取得卿相地位的。然而,當初張耳、陳餘貧賤不得志時,彼此信任,誓同生死。等他們有了地盤,就爭權奪利,相互殘殺,恨不是把對方消滅。為什麼以前是那樣真誠地相互傾慕、信任,而後來又相互背叛,對彼此的態度是那樣的乖張、暴戾呢?難道他們以前不是為了權勢、利害才相互交往嗎?(豈非以勢利交哉?)雖然他們的名譽高、賓客多,而他們的作為和真正的名士相比,就大相徑庭了。」

說的好,有多少朋友在苦難面前可以堅持相依為命,在利益面前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再次印證了那句話: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雖然不太常見,但如果你有一個不會為利益出賣你的朋友,那麼請好好珍惜!

漢軍將領們在營帳中紛紛向韓信獻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大肆慶祝,並趁機向韓信問出了他們心中憋了好久的問題:「兵法有云:『布軍列陣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孫子·行軍篇》)而這次您卻反而讓我們背水布陣,還說什麼『待打敗趙軍後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是我們竟然取勝了,您這是什麼道術呀?」

韓信說:「這也是兵法,只不過你們沒有細細探究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孫子·九地篇》)嗎?況且我所率領的並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士兵,這即是所謂的『驅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作戰』,勢必非把他們置於死地,使他們人人為各自的生存而戰不可;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那樣一來,怎麼還能夠用他們去衝鋒陷陣呢?」

漢軍將領們一聽,恍然大悟!馬屁拍得心悅誠服:「您的謀略的確非我等所能比啊!」

不管什麼兵法都是死的,要讓兵法活起來關鍵在於使用兵法的人,同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韓信用得爐火純青,戰國時長平之戰中的趙括卻只能紙上談兵。

關於這一點,荀悅在其所作《漢紀》中發的議論可謂精彩:

「漢軍攻趙,韓信率軍駐紮在地形不利的水邊上,趙軍卻無法打敗他;彭城遭陷落一仗,漢王也是在睢水岸邊作戰,但士兵卻被趕入睢水,楚軍大獲全勝。這是為什麼呢?

趙軍迎戰漢軍,認為可以打嬴就前進,知道難於取勝後就撤退,懷著關顧自身存亡的心理,毫無出陣拚死一搏的決心;而韓信的軍隊孤立無援地列陣在水邊,士兵背水作戰,不進就必死無疑,故將士們都不懷二心,抱定決一死戰的信念。這即是韓信所以能獲勝的原因。

漢王深入敵國佔領彭城之後,擺設酒宴盛會賓朋,士兵們享受安逸歡樂,求戰心理不強;而強大的楚軍喪失了自己的國都,將士們都義憤填膺,急於挽救敗局,毫無畏懼地奔向死亡。這便是彭城之戰中漢軍失敗的原因。

韓信挑選精兵堅守陣地,趙軍卻用瞻前顧後的士兵去攻打他;項羽選擇精兵發動進攻,漢軍卻用怠惰散漫的將士去對付他。這就是所做的事情相同,因為堅定與懈怠的不同心理而結果各異的例子。」

所以,「權不可豫設,變不可先圖;與時遷移,應物變化,設策之機也。」

這就是「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和運動之中」、「 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原理在東漢荀悅筆下的闡釋。

和「破釜沉舟」一詞屬於項羽一樣,韓信也有了一個永遠屬於他的成語:「背水一戰」。不管多少年後,中國人在探究這兩個經常使用的成語來歷時,必須提到他們兩個人,直到永遠!這就是青史留名和碌碌無為的區別,也是歷史傳承的魅力。

大勝之後,韓信沒有閑著,因為他沒有忘記一個人——李左車。

漢之西:漢之西(36)?

zhuanlan.zhihu.com圖標漢之西:《漢之西》目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漢之西:漢之西(38)?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第002章 界空神樹,道源祖師
寄居燈光(上)
網文圈時勢與英雄
已完結小說強推:《又是青春年少》,作者:三水小草
《尋妖記·長相思》:太虛觀主(五)

TAG:歷史 | 小說 | 網路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