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熟 - 為結果負責,為自己負責

所謂成熟 - 為結果負責,為自己負責

4 人贊了文章

記得每一年年終總結的時候,老闆總是會跟我強調,我覺得你做事情很積極主動,反應快,效率高,但是我一直提給你的建議都是 - 更成熟,這是公司能夠給你更多的責任的前提。

我問過很多人,什麼叫做「成熟」,給出的答案用詞不同,舉例不同,但是殊途同歸。我也帶新人的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和總結。總而言之,就是 - 專業化,為結果負責,為自己負責,或者叫理性。

按照查理芒格的「從反面考慮」的方法,我來解釋一下不成熟的幾個突出表現和如何治療。

第一,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 (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

出生獨生子女家庭的人,比如說我,這個傾向更嚴重。就是凡事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和別人討論一個事情,總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要如何如何」「我不想如何如何」等等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

觀察身邊很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話能說到你的心坎兒里」。他和你討論事情的方式通常是這樣 :

你告訴我你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什麼 ->傾聽,傾聽,傾聽-> 明白,理解和肯定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但是最起碼這樣的想法是有原因的)-> 建議你換個思路考慮一下這個問題(這個思路通常會通向他想要的方向)- > 得出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答案 。

這裡很關鍵的是,可能從一開始,他就對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很清晰,但是不會立刻馬上告訴你這個結論並且強制你這樣去做,而是站在你的角度引導你用你的頭腦去思考和判斷,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思路和最終的方向。

還有,他們在做報告,分享或者展示的時候,有影響里的人的方式是這樣 :

今天來聽這個展示的人是哪些人-> 你們想要得到的信息是什麼,你們頭腦里的疑問,擔憂和好奇是什麼 -> 讓我來引導你們按照我的思路來一步一步扎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而「自我為中心」的表達方式是這樣的:

我的方法和結論是這樣的一,二,三。。。支撐的數據是這樣的。。。Ok,聽懂了嗎?如果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樣,一定是你錯了。其實容易這樣做的人,可能恰好是很聰明,邏輯分析能力很強也有很強執行力的很優秀的人,對自己非常自信,所以非常固執和自信。

那麼聰明而自信的你,如果能夠再多一點點考慮到對方的價值觀,title,擔憂等等,你就能和更多的人之間建立溝通,建立聯繫,建立聯盟。

不論我們身處什麼樣的位置,我們都不喜歡被無視,被掌控,被強迫,我們都渴望尊重,理解,肯定和合作。

第二,玻璃心 (不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只考慮別人為什麼不照顧自己的感受)

玻璃心也是「自我為中心」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是因為太重要,所以我把它單列出來分析一下。

- 在會議上討論幾個話題,老闆稱讚了別人,沒有稱讚你。你就覺得老闆就是不看重你做的工作,就是不喜歡你這個人。甚至你會擔心別人會不會也感覺到你不被喜歡和重視,因而看低你和同樣討厭你。你所以你就覺得在這個公司呆不下去了。

實際情況是,能力不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或者做事情不給力的人真的很多,而你完全能夠勝任你現在的工作。也許你現階段做的事情確實不是老闆眼中眼下最重要的,最讓他掛心的事情。但是,這是很正常的,在一個跨國大公司里,作為一個最基層的員工,沒有人能夠一直活在風口浪尖上,你永遠只是一個龐大機器的一個螺絲釘。而且即使是目前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也說在這個領域不被看好的時候,他們堅守了二十多年,才等到了今天這個繁榮的,他們被關注和期望的時代。

很多被大家所喜愛的老好人,其實並不得到公司的重用。

- 你的同事或者朋友不給你朋友圈點贊,給別的人點贊,你就覺得他們不看重你,不喜歡你。

事情情況是,其實你也並不是給所有這些人點贊的。他們點贊的很可能是那些長期堅持給他們點贊的人。你和他們其中很多的人只是認識而已,並沒有很多交集和相互的利用價值,而他們其他人可能已經認識很久很久,並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交集的人。利用價值這件事很難說,可能前台複雜發文具,部門裡老闆的秘書,服務部門裡辦些人力和財務手續等等的人們,都比你這個碩士畢業的正兒八經的工程師有更多的利用價值。

把你有限的精力分布在最優組合上,花大部分的時間專心學習和做事,花一部分時間和朋友,潛在的合作夥伴等面對面交流或者電話交流,花少部分時間在線上用朋友圈,點贊評論這種簡單的方式「廣撒網」。

- 你發了一條信息,朋友沒有回復。你就一萬個擔心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讓對方不舒服了,或者對方不再在乎你和愛你了。

事實是,別人默認信息對時效性的要求比電話低得多,甚至於很多信息只是發發牢騷,抒發情緒,節日祝福等等,回復不回復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是不是在你真正需要傾聽和幫助的時候選擇給你伸出援助之手。別人可能花費一個下午時間陪你聊天,你卻因為別人不回復你一條信息就斷定別人不在乎你,這未免太矯情了。

不過,作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你也應該尊重別人的時間,不要拿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去佔用別人的時間,更不要用各種drama 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不要用各種消極態度和受害者的語氣來博取同情和關注。

成熟的關係里,沒有drama,沒有passive aggressive, 沒有各種試探和猜忌,沒有各種正話反說,沒有受害者心態,只有建立在自尊和相互尊重,自信和相互信任,自愛和相互愛護,真誠基礎之上的溝通交流和互相幫助。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有什麼就直說,不要拐彎抹角,指桑罵槐。需要別人說什麼做什麼就直說,不要矯情。大家都是成年人,就用成年人的方式溝通和相處。

客服玻璃心的要點是:切記,力求完美的結果可能是讓自己筋疲力盡或者沒有辦法把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值得的人和事情上。比如:

- 真正花時間和技巧去學習說話,做事更照顧別人的感受,比每天敏感地去察覺和評價別人如果委屈了自己要重要得多。

- 學習真正的傾聽和溝通,理解和支持,比每天在朋友圈裡為誰點贊,誰不點贊而己計較要重要得多。

- 學習積極主動地應對問題,積極主動地創造機會,比每天計較別人為自己做了多少,為什麼別人不為自己做所有的事情要重要得多。

第三,非黑即白 (把對錯放在比得失更重要的位置)

我在《浮躁,蛻變,職場和人生都是這樣》這篇文章里也講述了這種思維和表現。

過去比較幼稚的時候,我一直自詡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所以在職場里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是可以為對方兩肋插刀的「生死之交」,而當別人「辜負」了我,在我需要ta支持我的時候,選擇了袖手旁邊,就覺得ta背叛了我,ta是一個我要立刻拉黑的小人,偽君子。現在回頭看,覺得真的好「魯迅」哦。後來學了心理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 一個人的表現,大部分取決於他的身份,英語里叫做"title"。在很多事情里,不是ta在和你對話,在做覺得,而是ta的這個title覺得ta只能夠這樣對你,換作了別的人,也是一樣。

昨天中午和幾個同事出去吃飯,也算是慶祝一下我入職四周年吧。正好我之前的老闆也參加了,我們之前有1-2年的很不愉快的經歷,很多衝突,很多元亨。而當我們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突然覺得內心不再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因為理解而原諒。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是想獲得更豐富有趣的生活,還是想做一番「大事業」,都需要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一起奮鬥。 沒有永遠的對錯,沒有永遠的敵友,沒有永遠的愛恨,所以學著看淡一點,順其自然一點,放下非黑即白,只有團結奮進。

第四,付出立刻要回報 (只考慮短期利益,不考慮長期利益;只考慮穩定,不考慮成長)?

「萬一我交了簡歷,被拒絕怎麼辦?」 「現在市場競爭那麼激烈,比我年輕,比我有經驗的人那麼多」

「努力學英語,萬一外企不要我,我不是白學了」

「我再努力工作,老闆也不一定看得見,就是看得見,也未必就會提拔我,或許他就是討厭我」

「萬一我提升職加薪,老闆覺得我不忠心耿耿怎麼辦」

「創業多不靠譜呀,太不穩定了,大家都在創業,賺錢哪有那麼容易」

「我都這個歲數了,比我年輕貌美的小姑娘外面多得是」

「外面渣男那麼多,怎麼見得我就能遇到比現在這個更好得」

。。。

人的本性的確是傾向於選擇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利益,傾向於穩定性,而非不確定性。其實是同一個原理,長期就意味著不確定,而人類最怕的就是不確定。所以我們寧可在不舒適的舒適區里一直待著,抱怨連天,憤世嫉俗。

而其實,不確定性就意味著可能性。

比如我自己,我從童年時代就喜歡汽車,火車,飛機這些東西,我當年選專業的時候就選了車輛工程,那時候「別人」都說「女孩子學這個專業不好找工作的」,「以後當個老師多好呀,到點下班,還有寒暑假,工作穩定,能多在家帶孩子」。我沒理會,一直讀完了研究生,進了一家跨國車企的中國研發中心,做了研發工程師,而且我工作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 主觀駕評 (幾乎沒有女生做這個工作)。一路走來,我從來沒有理會過那些「別人說」。

後來,我發現我又更多的興趣愛好,最近,我開始思考,如何讓把我的這些興趣愛好結合起來,既能夠讓我的生活和事業變得豐富有趣,又能夠創造價值,進而從中獲取一定的額外收入。

我的業餘愛好:

- 旅行 + 山水美景

- 拍照

- 思考,感受,感悟

- 看畫

- 寫文章

- 交朋友

- 心理學

- 運動 + 美 + 健康

- 禪

我理想的工作:

- 工作時間自由

- 工作強度自由

- 每天看得到自己在創造價值,並且在進步

- 工作回報(包括心理上的積極感受)和付出成正比/感覺到值得

- 不斷地在接觸到新知識,去新地方,和新人建立聯繫

- 每天都有新的挑戰

- 工作的回報直接被價值衡量,儘可能少受到「老政治」的影響

興趣組合-> 價創造值:

- 攝影

- 平面設計

- 攝影

- UI設計

- 遊記宣傳

- 內容 + 運營

- 技能分享

- 諮詢 + 培訓

實現路徑:

- 參加培訓 + 大量閱讀

- 大量閱讀,學習和總結別人的作品

- 大量練習

- 提供大量的免費服務,積累經驗

- 帶著好奇心,不斷嘗試,同時建立新聯繫,找到新機會

面對這個大大的世界,願我們有多多的好奇心,大大的努力,小小的不安全感。

推薦閱讀:

舊時光,你好
談心 | 第5期 | 請讓我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袁愛玲教授談女兒的成長》 www.wenku1.com
如何讓學習共同體變成成長共同體
「父性教育缺失」影響孩子成長

TAG:職場 | 成長 | 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