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T-34如此成功?

是什麼讓T-34如此成功?

15 人贊了文章

T-34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設計師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設計的中型坦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之一。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輛家喻戶曉的坦克。

時間追溯到20世紀初期,蘇聯剛剛成立時,根本沒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更談不上坦克製造。國內工業企業至多只能偶爾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國干涉下風雨飄搖的紅色政權又迫切需要裝備戰鬥車輛來加強紅軍的戰鬥力。1924年5月6日,蘇聯國防工業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這是蘇聯國家坦克製造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蘇聯第一款坦克

30年代蘇聯提出設計新坦克,指標為在近距離內抵禦37毫米火炮的直射,在中遠距離內要抵禦75毫米火炮斜射。列寧格勒方面提出的3個方案都是簡單的增強裝甲,之後也就發展出了KV系列重型坦克。而哈爾科夫工廠新到任的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在帶領的年輕團隊考慮的是通過防彈外形,即用傾斜裝甲來增加坦克的防護能力。於是有了A-20。

A-20坦克

在國防委員會對哈爾科夫工廠設計出的A-20不是太滿意的情況下,科什金又提出用新型的BD-2柴油發動機安裝在新的坦克上,在速度更快的前提下兼顧裝甲防護。而BD-2發動機功率高達540馬力,是後來著名的V-2坦克發動機的前身,同時懸掛部分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A-32達到每小時70千米的速度,也有著每秒40度的轉向能力。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斯大林表示對新坦克進一步提高防護就可以投入量產,哈爾科夫工廠按照要求,採用比A-32坦克更厚的裝甲以及更加強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傳動裝置研製出了T-34坦克。

1940年1月,工廠生產出兩輛T-34坦克的原型車。科什金為了測試這款坦克,親自率領2輛T-34坦克進行哈爾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輔-哈爾科夫的長途行駛試驗,給在莫斯科觀摩試驗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由於積勞成疾,科什金因患肺炎於1940年9月26日病逝,最終沒有看到絕筆之作T-34的精彩表現。其助手莫洛佐夫接替了他的工作,最終完成了研製

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

據數據統計,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蘇聯一共生產了T-34系列坦克84070輛,其型號主要為兩種:安裝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於1940年9月開始在哈爾科夫坦克廠生產。以及安裝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於1943年在3個坦克廠開始生產。後期蘇聯還利用用T-34底盤製造反坦克殲擊車,如著名的SU-85、SU-100和SU-122。

1942年的T-34按炮塔不同,主要分為採用簡易炮塔和新式六角形炮塔兩種,後者又分為鑄造型和焊接型,各廠製造方式也有不同。兩種炮塔均採用F34型火炮,簡易炮塔型一般被稱為1941/1942年型,在1943年,T-34的各生產工廠統一了生產標準,以六角形炮塔型為標準,採用統一的履帶、附加油箱等部件,在1943年夏季裝備了新的車長觀察塔。六角形炮塔型因此稱為1943年型,也成為T-34/76的最終型號。

簡易炮塔型T-34/76

時間來到1944年,T-34/85的正式生產型亮相。與T-34/76相比,T-34/85採用了3人制的大炮塔,增加了炮手位置,使T-34車長從兼任炮手的重擔下解放出來,從而大幅提高了T-34的作戰能力。

在1944年8月11日爆發的奧格萊德村戰鬥中,第53近衛坦克旅的奧什金中尉,駕駛T-34/85,以出色的戰術,在200米距離上一連擊毀三輛最新投入戰場的「虎王」坦克。這就是著名的「河畔屠虎」。(伏擊,從側面擊穿的)

T-34坦克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十分均衡。雖然比不上德軍的黑豹與虎式,但它廉價的成本,讓它可以在數量上取勝,實際作用比德軍的坦克高了不少。這間接把戰爭的勝利向盟軍拉近了不少。

部分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坦克世界1.0,Wargaming,空中網和多玩
命運如此多舛 記E-100坦克殲擊車的前世今生
蘇聯1000噸級巨型坦克恐實裝 與P-1000相映成趣
YAG-Update:WOT 1.0.2新車釋出
關於WOT輪戰的最新消息

TAG:軍事 | 遊戲 | 坦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