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最高華裔主管李飛飛離職:既要擔起生活責任,又要對得起夢想

谷歌最高華裔主管李飛飛離職:既要擔起生活責任,又要對得起夢想

來自專欄插坐學院職場專欄89 人贊了文章

昨天,谷歌公司級別最高的華裔主管——李飛飛離職了。

在擔任谷歌雲人工智慧團隊「掌門人」615天之後,她決定重返斯坦福大學任教,領導斯坦福 AI 實驗室。

Google 官方回應說,「李飛飛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慧領導者。」

你可能會問,李飛飛到底是誰?

她36歲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和視覺實驗室主任;

她的高質量論文,在頂級期刊發表超過100篇,被引用高達4萬餘次;

她參與建立的兩個資料庫:Caltech 101 和 ImageNet 被 AI 研究者廣泛使用,其中的 ImageNet 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資料庫;

她是學術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

作為一名華裔女性,李飛飛的影響力不只在學術界。

2015年,李飛飛入選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被評為美國「年度傑出移民」之一(愛因斯坦、基辛格也曾獲此殊榮);

2018年3月,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她的名字在科技圈無人不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的研究可能改變未來的人類世界。

但是,這樣一位如此優秀的華裔科學家,也是一路逆襲過來的。她曾對英文一竅不通,為了生活去做過清潔工、中餐館收銀員,甚至幫人遛過狗,還到處借錢開乾洗店。

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們梳理了她的成長經歷和人生經驗,希望能對你所有啟發。

1、如果你足夠想做成一件事,那你一定能找到辦法

1976 年,李飛飛出生於北京,在四川長大。16歲時,全家移民到了美國。陡然間進入一個語言、文化完全迥異的環境,李飛飛和家人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如何生存下去?

李飛飛父母雖然都受過高等教育,但英語關過不了,無法從事類似於國內的好工作。迫於生計,父親成了照相機修理工,母親成了超市收銀員,勉強維持溫飽。

除了上學,李飛飛還要儘可能補貼家用,課餘時間去中餐館、洗衣店打零工。打工和上學,就成了她適應美國新生活的全部內容,最辛苦時一天睡不到4小時。

但如果想進入一所好大學,李飛飛不僅要在少得可憐的學習時間裡,迅速掌握英語,還要拿出一份極其優秀的成績單。只有這樣,才能拿到頂尖大學的獎學金。否則,以他們的家境,根本付不起美國私立名門高昂的學費。

我想要理解很多本質的問題,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等,我想要生命中擁有那種智慧。」

李飛飛說,這是她全部的驅動力。

當然,她做到了。

高中畢業時,她就以 SAT(美國高考)1250 分,數學滿分的成績被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錄取,而且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這個優異成績連當地人都很難達到,為此當地報紙專門採訪報道了她,在小鎮上名噪一時。

▲ 當地報紙對李飛飛的報道

不過,此時李飛飛的家庭情況仍不大理想。

為了讓她的父母在美國謀生,她四處向朋友、甚至中學數學老師借錢,買下了一家乾洗店。就這樣,她周一到周五,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周末,她回到小鎮上,幫助家裡打理洗衣店的生意。

曾有記者問李飛飛:這麼多年,你是如何克服路上這些困難的?

李飛飛說:「這是我的DNA使然。如果我老是在感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2、既要能擔起生活的責任,又要對得起自己的夢想

1999年,李飛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作為一個和父母一路艱辛走來的中國移民女兒,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幫助全家人從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的最佳時刻。

當時是美股大牛市,就業市場一片大好。她受邀去面試了數家投行和諮詢公司,高盛和麥肯錫都給過她工作Offer。

如果她去了華爾街,從此讓全家人過上了富裕的中產生活,也是一個足夠勵志的「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了。

然而,李飛飛沒有從中選擇任何一份工作,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她去了西藏。在那裡,她要用一年時間研究藏葯。

這聽起來很瘋狂,很多人都沒法兒理解,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

接下來的整整一年,李飛飛都待在西藏,克服高原寒區各種困難,毫無怨言,快速融入當地生活醫療,進行藏醫藥研究。這段經歷對她影響很大。

長久以來,西方的科學方法論和哲學思維佔據學術界的主導地位,而以藏醫藥為切入點(之一),李飛飛體會到整個人類思想寶庫中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對於突破西方哲學、科學的方法論大有裨益。「藏醫在哲學和方法論層面上,給了我很多啟發。」

▲ 放棄高盛的 offer,追隨夢想來到西藏

「我非常看重具體科研項目在更大領域範圍內的意義,每一項研究開始之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雖然有些東西看起來沒用,比如我去研究藏葯,但只要是深思熟慮過的、認準的,之後肯定會起到作用的,別心急。」

西藏歸來之後,李飛飛選擇繼續讀博,這意味著這段時間她還是只有微薄的獎學金,全家人仍然要承受經濟的不寬裕。

博士期間,李飛飛的母親接連患上了癌症與中風。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最後都挺過來了。

「人生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不辜負你最大的潛能,又不辜負你身上的責任,以及誠實面對你自己內心所希望追求的事業」。2017年,她在接受CNN採訪時這樣說。

3、眼光要看向未來,找到自己的焦點,而不是最熱鬧的點

其實,從西藏回來之後,李飛飛同樣收到了大量的諮詢公司Offer,但李飛飛還是想堅守以學術研究造福世界的夢想,不為金錢不為地位,也不為環境所迫。

在父母支持和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李飛飛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具體研究方向是人工智慧和計算神經科學。

不僅如此,在高校工作時她再一次做了「驚人」決定——專攻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這是當時的冷門研究,冷門到其他教授看不到結果,認為拿不到終身教授資格,都不願和她合作。

在這裡,有必要跟大家簡單介紹下——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通俗地說,計算機圖像識別,就是讓計算機認出任意一張圖片里包含的內容。

比如,讓計算機識別貓,那麼首先告訴計算機,貓是圓臉、胖身子、兩隻尖耳朵和一條長尾巴構成的東西。

然而現實生活中,貓的品種有成千上萬,就算同一隻貓,也可能擺出不同姿勢,這個時候,計算機可能就傻眼了。

面對圖像識別如此匱乏的「辭彙量」,李飛飛開始「訓練」計算機,讓它看更多圖片。

2007年起,她在網上下載了近10億幅圖片,然後給它們分類、打標籤,建立題庫為計算機看圖訓練而用。但由於工作量過大,幾個月後研究經費幾乎用光,而且,照此進度需十幾年才能完成建立題庫的目標。

在最困難時,李飛飛甚至想過重操舊業開乾洗店籌集經費。

當大家一籌莫展時,美國最大電商亞馬遜的眾包平台幫了大忙。通過眾包平台,李飛飛在網上僱傭了167個國家共計5萬人,給10億張圖片篩選、排序、打標籤。

今天,這個數據集包含了使用日常英語標記的超過 1400 萬張圖像,跨越 21800 個類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ImageNet資料庫。

更可貴的是,ImageNet 如此龐大的圖片數據是免費的。它向全球開放,所有致力於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團隊,都能從它裡面直接拿「試題」,訓練自家識別技術的準確率。

如今,計算機識別的錯誤率已經從28%降到3.6%,比人眼識別錯誤率5.1%還要低。這都要歸功於 ImageNet 資料庫以及李飛飛團隊的努力

2009年,年僅36歲的李飛飛獲得了斯坦福的終身副教授職位。不僅是斯坦福AI實驗室唯一的女性,還是計算機系最年輕的副教授,李飛飛更一直擔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和視覺實驗室的負責人。

4、行業越火,越需要有冷靜做研究的人

2017年12月13日,Google AI中國中心正式宣布成立,當天在上海宣布這一消息的人,就是李飛飛——享譽全球的AI學者、Google Cloud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

這也是 Google 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 AI 研究中心。

當初,剛進入谷歌雲還不到一周時間的李飛飛,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她之所以選擇去谷歌雲,「原因就是考慮到人工智慧的普世價值,雲能夠對應各個垂直的領域,比如金融、商業、醫療、製造、農業、教育、娛樂、傳媒……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李飛飛說:

「如果說要涉足工業界、產業界,我自己最想學習的是如何真正把人工智慧應用到大家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光是去畫一個餅。

李飛飛在谷歌的這一年半時間裡,谷歌通過雲服務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帶來了最佳的Google AI,包括視覺、語言、語音和對話功能,並建立起一個平台,通過GPU和TPU在Google Cloud上擴展自己的模型。

此前,李飛飛還代表谷歌宣布收購世界上最大的數據科學家社區Kaggle,將200多萬數據科學家聚集在一起。

不過,對於現在「過熱」的人工智慧,李飛飛也一直在強調,「行業現在越火,越需要有冷靜做研究的人。誰能冷靜下來,誰就能走到最後。」

她說,「我做研究的心得就是,眼睛看到的前方應該是比較空曠的。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熱鬧的,那這個方向就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而空曠的地方一般都不是熱點,因此你必須找准自己的焦點。」

李飛飛始終相信,如果人工智慧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完全可以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 比如代替司機的眼睛

▲ 比如讓醫生多一雙眼睛

▲ 也可以讓人類探索未知的前沿

讓人類世界變得更好,是李飛飛的追求。而李飛飛的目標,也一直是整個世界。

5、求知慾和好奇心,是李飛飛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20世紀80年代,李飛飛在成都生活,當時的成都遠沒有今天繁華。但她的父母特別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只要成都有展覽就帶她去,儘可能拓寬眼界,接觸更大的世界、更新奇的事物。

同時家裡還有一條很有趣的家規:李飛飛放學回家後只能在40分鐘內做作業,40分鐘後就可以看課外書、可以玩,幹啥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再做作業。

父母此舉,就是為了讓李飛飛養成專註高效的習慣,做事不拖延,不左顧右盼,然後為自己留出充足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李飛飛從小好奇心很強,喜歡探求真理,對問題追本溯源,比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她渴望擁有這種智慧,夢想通過學術研究造福人類,通過科技改變世界。

一直以來的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在李飛飛日後的求學、工作選擇、研究探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是她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根本的一個原因。

好奇心、求知慾讓李飛飛逐漸接觸了更大的平台,但她並沒有沉迷於榮耀,而是始終平和面對。平和面對他人,平和面對生活,平和面對科學。

在斯坦福大學,李飛飛的課總是爆滿。有學生說,對她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總是她在課堂上那句,「來晚了的同學們,走廊上有小椅子可以坐下」。

曾經有記者這樣問李飛飛:你希望你能給你的孩子留下些什麼?

李飛飛:我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自己的孩子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記者:現在有哪些你日常在做的事正在幫助你達成這個目標?

李飛飛:「和我的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和觀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件。我的研究領域是智能。我的孩子們給了我太多關於到底什麼是智能的啟發。看著孩子們成長、變得越來越聰明,這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北京時間9月11日凌晨3點53分,李飛飛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來這樣一封告別信(節選):

「學術界和工業界人才的互動和思想的交流,一直是矽谷傳奇的重要精髓。

人類前行的道路需要思想燈塔的照耀,這是學術界和思想界,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機會。只有以人為本的科技才能真正地造福人類。

從成都到普林斯頓,從斯坦福再到谷歌,如今再度重重返校園的李飛飛,一直在路上。

祝福李飛飛!

關於作者:崔永旺

職場充電第一站,陪有夢想的你一起成長。關注公眾號插坐學院(ID:chazuomba),回復「鹽」,帶你進入插坐學院知乎大家庭。

Reference:

《做「佛系青年」,她從清潔工逆襲成首席科學家!》@環球人物

《領軍AI的華裔女性 ——李飛飛》@大科技

《重回斯坦福,李飛飛離開奮鬥2年的Google Cloud 》@硅星人

《李飛飛離職谷歌,前CMU計算機學院院長接管谷歌雲AI》@i黑馬網

《從不會英語的清潔工到斯坦福教授再到加盟谷歌,李飛飛是如何成功逆襲的?》@GirlUp

既要擔起生活的責任,又要對得起夢想??


推薦閱讀:

怎麼下載最新版的chrome?
如何評價谷歌空間這個應用?
gvisor 的發布對其他的 Container Runtime 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谷歌退出中國,卻還能用谷歌瀏覽器?
google chrome和google search這兩個軟體有什麼區別?

TAG:谷歌Google | 離職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