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法律不強人所難,從「癖馬案」無罪判決到崑山反殺哥不負刑責

法律不強人所難,從「癖馬案」無罪判決到崑山反殺哥不負刑責

來自專欄你需要的法律知識

「癖馬案」是刑法史上一個經典案例,標誌著期待可能性理論正式成為一種刑法理論和學說。

案情介紹:

被告人為一馬車夫,他多年以來受雇駕駛一輛雙匹馬車,其中一匹名叫萊倫芳格的馬有以其尾繞住韁繩並用力壓低的惡癖,馬車夫和僱主都知道萊倫芳格的這一癖性。

1896年7月19日,馬車夫在僱主的特別命令下,被迫使用了萊倫芳格,結果在途中它又象往常一樣癖性發作,以其尾繞韁用力下壓。馬車夫極力使馬尾脫離韁繩,卻未成功。此時,馬匹暴狂起來,馬車夫完全失去了對該馬的控制。結果,狂奔的馬撞倒了在路旁行走的鐵匠,致其腳部骨折。

檢察官根據上述事實,以過失傷害罪對馬車夫提起公訴,但是原審法院宣告被告無罪。

檢察官以原審判決不當為由,向德意志帝國法院提起上告,1897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國法院第四刑事部宣布了對於「癖馬案」的判決,駁回了檢察院上告。

其理由是:本案馬車夫雖然認識到該馬有以尾繞韁的癖性並可能導致傷人的後果,但當他要求更換一匹馬時,僱主不但不允,反以解僱相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期待被告人不惜失掉工作,違抗僱主的命令而拒絕駕馭該馬車。

「癖馬案」的判決意味著行為人在無條件選擇合法行為時,即使實施了違法行為,而且存在過失,也不負刑事責任,此即為期待可能性理論。

實踐:

「癖馬案」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法律不強人所難,崑山反殺哥不負刑責就是最好的事實。

因為許多不法侵害是突然、急促的,防衛者在倉促、緊張狀態下往往難以準確地判斷侵害行為的性質和強度,難以周全、慎重地選擇相應的防衛手段。那麼,法律也不會苛刻要求防衛者的行為。

推薦閱讀:

上海道路運輸許可證辦理條件,材料
德國一男子被疑毒死21名同事,警方或將開棺驗屍
刪帖應對手冊
慈善,法律服務未開墾的最後沃土

TAG:法律 | 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