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設計里的中國|黔東南深山裡的瑰寶:蠟染

探尋設計里的中國|黔東南深山裡的瑰寶:蠟染

來自專欄軟裝設計1 人贊了文章

我們不賣產品,我們只是解決美學問題

——麥尖陳設

1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居住於貴州、雲南、湖南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特別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在苗族傳說中,蠟染的出現跟一位叫瓦爽的女神有關。相傳天地初開之時,女神瓦爽想製作一把撐天大傘,她請來蜂蜜之神在衣物上起舞,用蜂蠟製作圖案;而後,她又請來槐藍屬植物之神將布料染成靛藍色;最後,她把布料伸展到框架上,天傘就完成了。

後來,女神將蠟染技藝傳授給兩位苗族女孩阿卜和阿仰,這項古老的技藝經兩位女孩之手傳授給了更多的苗家女子。

蠟染是先將白布平鋪於案上,置蠟於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於布上。一般不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中行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摺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溶化後即現出白色花紋。

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採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蠟染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防染劑。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製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蠟染所用的染料來自一種叫藍草的植物,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這就是製作染料的靛藍草,因為味道有些刺鼻,當地人又稱藍臭草。稍微留意一下就會在苗寨的田間地頭髮現這種草的身影。每年七八月正是收稻穀前的農閑,很多苗族婦女都要去收藍臭草,為製作蠟染做準備。

2

蠟染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存世的蠟染技藝比較出名且商業化比較成功的當屬有著「東方蠟染第一鄉」的貴州丹寨揚武鄉,揚武鄉的排莫村又是最先把蠟染工藝推向現代市場的發源地。

住在丹寨排倒莫一帶的苗族屬於苗族「丹都支系」,又稱「白領苗」。該支系自稱「嘎鬧」,「嘎鬧」在苗語意譯為「源於鳥圖騰的部落」。嘎鬧出名,是因為其瑰麗的民族服飾。苗族嘎鬧支系服飾,是一項享有盛名的國家級非遺。而苗族「嘎鬧」支系下又分為7個不同的亞族群。

兩位婦人穿著都是傳統蠟染:雅灰型的百鳥衣和麻鳥型的錦雞服

在排莫村裡還有極少數苗族婦人還保持著從栽種棉花到織布再到蠟染的手工生活,這是是匠心,也是傳承

曾經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裡,耕種是他們的糧食來源,而織布和蠟染則是她們的生活所需。現在條件好了,很多人家都選擇直接買布做蠟染。畢竟,從棉花到成品,幾十道工序走下來也是極為費力的活計。

蠟染的製作工藝說起來並不複雜,無非是織布、作畫、染布、漂洗、晾曬幾道工序,但每一道,又都非常需要耐心。就拿在白布上作畫來說,很多苗族婦人連草稿都不用打,完整的圖畫早已在頭腦里勾畫好:美麗的蝴蝶紋、飛翔的鳥紋、象徵多子多孫的魚紋、代表太陽光芒和祭祀崇拜的銅鼓紋、體現普通生活的勞作圖等。

這些講述著苗族歷史和生活的圖紋,是苗族所有民間藝術的邏輯起點,它們代替文字,成為了文化傳承的載體。

織布機上放著的是還未完成的作品,旁邊的婦人正在靜靜地製作蠟染畫。她正在畫的是苗族服飾里最傳統的幾何紋,有說是代表太陽,有說是代表鐮刀。

苗族的蠟染圖紋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的變化著,但是常見的魚紋、蝴蝶紋、龍紋、鳥紋都完整地傳承了下來,那是苗族人的審美根基,不可動搖。

3

幾乎所有苗族婦女的蠟染技藝都來自於母親的言傳身教,這是一位正在用蜂蠟作畫的年輕女子,看起來不過二十齣頭,(在丹寨村落里從事蠟染的年輕婦女極少見了)她正全心全意地握著銅刀作畫:白布上先前用鉛筆勾勒過,再用蜂蠟將一些缺乏細節的圖紋填畫完整。

姑娘年輕,一雙手還沒有被經年累月的蠟染染料『靛藍』給染黑,依然白白凈凈。她說自己嫁過來後才開始跟著婆婆學蠟染,後續的工序依然由婆婆來完成,她只全心全意練習這最難的部分。

姑娘說現在排莫村很多手藝好的師傅都去了丹寨鎮上,那裡有一家浙江老闆開辦的大型蠟染作坊,近幾年銷路不錯,師傅們拿工資幹活,包吃包住,這門手藝也算是為他們維持了基本的生活。

以前苗家人做蠟染只是為滿足生活所需,但社會發展了,村子與外邊的溝通順暢了,堅持製作蠟染的動力也就弱了下來,年輕人覺得這門手藝麻煩,不賺錢,大都選擇外出打工,不再選擇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尷尬。很多傳統技藝的消失,也預示著古老生活哲學的式微。

注意看她的手,這就是常年從事蠟染技藝的手

在排莫村說起蠟染,張世秀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蠟染大師算是把排莫村蠟染推向國際化、市場化的先鋒人物。在她家的蠟染作坊里除了各式各樣的蠟染產品、遊客的合照和一些獎狀之類的東西外就是埋頭作畫的蠟染師傅們。

在張世秀蠟染作坊里這兩位正在作畫的師傅說,這是客人下的訂單:枕套和圍裙。這些圖紋看起來少了一絲傳統的韻味,多了些現代氣息,畢竟商業化的東西還是要以市場喜好為導向。

負責漬染的師傅們正在染池邊工作,如果離開了她們熟悉的村莊和那口小小的染缸,他們還能懷著同樣的心情製作蠟染嗎?

蠟染技藝能否傳承下去?

未來蠟染會走向何方?

這些問題我們都不得而知,只能交給時間去解答……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End.

weixin.qq.com/r/_y8PFzr (二維碼自動識別)

麥尖陳設

專業軟裝設計機構


推薦閱讀:

有誰知道朱錇建築設計事務所怎麼樣?
【你意想不到的全球星巴克門店設計】
這15個網站,為設計師提供用不完的免費素材
喜慶洋洋創意喜慶剪紙設計藝術
創意設計_樓梯設計

TAG:設計 | 軟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