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孤獨地過中秋……其實也無所謂吧?

一個人孤獨地過中秋……其實也無所謂吧?

來自專欄張佳瑋寫字的地方1,819 人贊了文章

中秋節若一個人過,是怎麼樣的光景?


蘇軾似乎常一個人過中秋,一不高興就懷想子由,來個明月幾時有。

他煩恨月亮:何事長向別時圓?不小心出賣了個事實:他經常一個人過中秋。

他和蘇轍這一生,也確實聚少離多。他倆出仕後在一起過中秋,有記錄可查的,可能也就是熙寧四年那一次——距離蘇軾去黃州還有十年。這次中秋知道的人少,反而是「兼懷子由」那一個孤獨的夜晚,因為「明月幾時有」,千秋揚名。

後來另一次,蘇軾寫中秋,難得好月亮,便說: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他這輩子,很少遇到中秋節有好月亮的;不知道下一次看到好月亮,是什麼時候呢?

辛棄疾與蘇軾一樣,豪邁里透著深情。趕上中秋,辛棄疾會寫這樣的詞送人: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他這樣關山萬里過的大英雄豪傑,也終於要怕老,也嫌月亮不照人圓,只好祝福別人兒女相聚吃蒓鱸。

——蒓鱸是張季鷹的典故,他當年《水龍吟》里「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也是這玩意。所以在我想像中,辛棄疾一直在鎮江北固山吃鱸魚。

蘇辛最好的中秋詞,都是一個人過中秋時寫出來的。


我小時候,過中秋懵然無知。現代城市裡有看月亮習慣的人,少。到中秋,一家人吃月餅,上陽台或院子里看看月亮,「哇好圓啊!」過去了。到上海後,逢中秋前,接媽媽電話,中秋回家;回去了,也仍是如此:一桌宴席,吃月餅,看月亮。

到後來,看月亮總成了中秋節最後一個典禮了——類似於過年,大家都忙著刷微信紅包、吐槽春晚、吃年夜飯。彼此拜年,反而沒那麼重要了。

看月亮何時會成重頭呢?看蘇軾辛棄疾就是了。月圓人不圓時,看月亮才會觸發情腸。所以大多數發自肺腑的中秋好詞,都是離別時寫的。

不,我倒不是想說離別了才去珍惜。


大多數人不能回家去看月亮,是因為離家了,有比中秋看月亮更重要的事。這事連蘇軾與辛棄疾都不能倖免。

再說直白點,大多數人生的傾向,是越來越孤獨的。


我看過寫中秋圓月因由,最好的出自魯迅。以前說過,魯迅先生最好的小說集《故事新編》,裡面全是孤獨。老子出關口誦《道德經》,被官吏們哂笑;墨子非攻阻止了楚國的攻擊,被宋國軍士驅趕;大禹孤獨地力排專家議論,獨自和一群鐵漢去治水。

以及,后羿射完了天上地下的一切獵物,只好每天讓嫦娥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終於嫦娥奔月而去,后羿陷入終極孤獨時,發了英雄氣:

他忽然憤怒了。從憤怒里又發了殺機,圓睜著眼睛,大聲向使女們叱吒道——「拿我的射日弓來!和三枝箭!」

女乙和女庚從堂屋中央取下那強大的弓,拂去塵埃,並三枝長箭都交在他手裡。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著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個滿弓,正對著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著,眼光直射,閃閃如岩下電,鬚髮開張飄動,像黑色火,這一瞬息,使人彷彿想見他當年射日的雄姿。

颼的一聲,——只一聲,已經連發了三枝箭,剛發便搭,一搭又發,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別那聲音。本來對面是雖然受了三枝箭,應該都聚在一處的,因為箭箭相銜,不差絲髮。但他為必中起見,這時卻將手微微一動,使箭到時分成三點,有三個傷。

使女們發一聲喊,大家都看見月亮只一抖,以為要掉下來了,——但卻還是安然地懸著,發出和悅的更大的光輝,似乎毫無傷損。

「呔!」羿仰天大喝一聲,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進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卻又照數前進了。

他們都默著,各人看各人的臉。

這大概是魯迅筆下,除了《鑄劍》里的宴之敖外,最陽剛雄健的一段描述。

但臨了,后羿也只是懶懶地將射日弓靠在堂門上,走進屋裡去。

射下太陽的人,也對孤獨無可奈何。

整本《故事新編》,其實是講一個不被理解的故事:女媧后羿、伯夷叔齊、老子墨子,都是傳奇,卻都不被世人理解,註定是孤獨的——后羿尤其如此。

所謂孤獨,也就是不被理解罷了。

孤獨之後,就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偏執狠戾,比如「有缺陷的戰士依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依然是蒼蠅」、「要恨由他們去,我也一個都不饒恕。」一種是蕭散淡然,比如《朝花夕拾》


那,所以大人物也無法免疫孤獨——實際上,可能還更甚些。

回到我們每個普通人的角度,稍有年歲,自然明白。孤獨這玩意與日俱長,越到後來,越成為人生常態。因為如上所述,孤獨就是不被理解;而人的經歷千奇百怪,再有同理心的人,也無法理解另一個人。

單純想要有人陪,其實很容易,轉身回老家便是;為什麼許多人回不去了呢?理由千奇百怪,但大略可以這麼說:

回到不孤獨的、喧鬧但安全的環境里,就像回到小時候;少煩惱,但也少歡樂。許多離家出去闖蕩的人,都是存著點念想:不怕煩惱,只是怕不快樂。

而人世間喜樂無常,大多如此。少憂則少樂,多喜則多憂。


人間的事,分為應然與實然。應然是辛棄疾祝福的: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實然則是,大多數人很孤獨,還可能越來越孤獨,即便在中秋也如此。趕上中秋看到好月亮,但是人生無常,不知道以後月亮如何?所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孤獨是大多數人人生的常態,要往上走,勢必會越來越孤獨。所謂高處不勝寒,蘇軾這點也說到了。

由此可見蘇軾的大氣。他沒有跟蘇轍碎語念叨「希望我們能在一起」,知道人生難得圓滿,所以將就著,就這樣祝福吧:沒法在一起,那麼隔著千里也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所以了,一時一日是否在一起,並沒那麼要緊:人長久就好,有未來就好。

一個人過中秋的話,也沒啥,看看蘇軾魯迅辛棄疾都孤獨,未必心安,至少知道世上這樣的也不止自己。

畢竟這世上大多數人都孤獨著,而且很可能越來越孤獨——但依然可以在這一晚,看看同一個月亮呢。


大家中秋節要快樂喲——哪怕是一個人,也要快樂喲


推薦閱讀:

現烤現賣的長涇「菁芝園」月餅讓中秋更有味
亞洲各國不同的中秋節習俗
小小傳承人:幼兒園中秋節創意手工玉兔,月亮,月餅,花燈全都有
禮品大全、禮品商城、禮品送什麼好?

TAG:孤獨感 | 中秋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