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敢跟員工交朋友。

我從來不敢跟員工交朋友。

來自專欄門徒俱樂部12 人贊了文章

創 / 丹牛

前些日子,沙拉醬跟可妮醬採訪我:上司和下屬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私人情誼?

我的回答是:沒必要,不敢有。

為什麼說沒必要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的下屬小A,你跟他關係很好,他也從來不會因為是你的朋友而覺得自己就有什麼特權,每天依然勤勤勉勉戰戰兢兢恭恭敬敬,與同事相處和睦,對工作認真嚴格,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到公司,每天晚上推遲兩小時下班。但是,就是死活做不出業績,請問: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假如是我,肯定會想著盡全力拯救他,甚至會不惜動用我的下班時間幫他「補課」,因為我倆是朋友,朋友之間本來就不應該有什麼計較。

然而很殘酷的是,商業世界容不得半點仁慈。

今天我對你善良,市場不對你善良;今天我對你仁慈,我的老闆又會怎麼看我?

他只會覺得我這個人公私不分,不懂管理,沒有效率。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就曾經在《怪誕行為學》中闡述過一個類似的觀點: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世界由社會規範主導,一個世界由市場規範主導。

在社會規範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受情感驅動的,是友好且界限不明的。

今天你幫我一個忙,明天我幫你一個忙,雙方都不計付出,也不考慮回報。

在市場規範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受效益驅使的,是冰冷且黑白分明的。

你賣給我的東西出了質量問題,那麼你就得賠償,即使你會因此而傾家蕩產。

那麼,我們和上下屬之間的關係是受什麼規範主導的呢?

我認為,當然是社會規範。

譬如很多年前,在我還沒有分清楚這兩個規範之前,我把我的一位朋友招進了公司。

這個其實會帶來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一旦他的工作上出現了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身份去指責他?又或者說應該如何去同他溝通這件事情?

同時,無論是在他的心中也好,在我的心中也好,都難免會出現把握不好這個度的這麼一個情況。

但是假如他只是我手下的一名普通員工,我就不會有這種顧慮了。

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我不會去想他的心情怎麼樣,不會去考慮責備他會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我可以單純地從工作的角度去處理他所犯下的錯誤。

但正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是我主動把他招進的公司,我就需要對他負責,那麼我就不可能輕易地開口去責備他。

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假如和朋友發生了工作關係,就會很容易拿捏不住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之間的尺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沒必要。

為什麼說不敢有呢?因為我現在是真的不敢再和員工們交朋友了。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曾經你的愛將辭職的時候,你是不是或多或少會產生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這其實就是因為你與對方之間,並不僅僅只有商業上的合作,可能還投射了你自己的情感進去。

而從人性的角度,都是付出得越多,想要的自然也就越多,甚至會不自覺地產生一些控制對方的想法。(例如我們的父母們就是如此)

這種複雜的情緒其實並不健康,尤其是在職場的場景中,我們能夠同行是一種緣分,假如有一天要分開了,最好也能夠做到互相祝福對方。

可假如摻雜了私人感情的話,說實話會比較困難(例如男女分手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敢輕易踏出和員工們產生私人情誼的那一步。

當然話說回來,即使我想和他們交朋友,估計他們也不樂意。

誰會願意和一個掌握自己KPI的人交朋友,然後一個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脆弱和柔軟的一面呢?

據我觀察,百分之九十的員工都不願意和上司產生除卻工作夥伴之外的情感聯繫,認為和上司相處是一件壓力山大的事情。

就像我當初做員工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怕我的領導。

雖然我的這位領導在感覺上其實和現在的我差不多,就是凶起來的時候很兇,然後整天還面無表情的,但我就是很怕他,和他單獨待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倍感壓力,就更別說是和他交朋友了。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我認為跟下屬交朋友,很大一部分障礙其實是來自於下屬。

那麼為什麼員工大都不願意和上司交朋友呢?

我認為除了我剛剛說到的,和上司交朋友會讓員工有束縛感和容易暴露自己的脆弱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員工的觀念里,認為和上司交朋友其實也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

譬如,我來公司就是為了賺錢,我好好工作,你按時給我發工資就成了,談別的多費人民幣啊。

而且在我看來,友情它一定是要處在一種對等的情況下才會長久。

雖然說我們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但是,眼界、經濟地位、閱歷什麼的都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對等。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身邊的朋友大多都是相識於微時,因為那個時候雙方都是一樣的白紙,不存在什麼明顯的差距。

像我和Gary(我的同事以及好友),我們兩個人幾乎是同一時間進入的職場,因為是同一批進來的,本來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存在。再加上那個時候的我們都還是小孩,互相之間也覺得沒什麼需要在意的,大家成天嘻嘻哈哈的,自然也就更容易親近一些。

所以這麼多年過來,我並沒有因為公事上的一些情況而影響到我們之間的私人情誼,因為我們兩人之間一直都存在著平等這一前提條件。

但是,你要說現在人和人之間到底還會不會有一些真實的情感存在,我們或許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到底是因為職場這種環境下沒有辦法形成真正的友誼,還是因為人原本就是越長大越不容易交心的呢?

我認為可能還是存在於後者。

因為在職場,並不是每個人之間都存有利益衝突。

譬如你和其他部門的同事之間其實是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你們也不能成為朋友呢?

我想,可能就是因為我們長大了,覺得擁有了自己的世界之後,就不會像年輕時那樣,一定得去和別人交換一些內心深處的東西。

大家可以留心回憶一下,我們現在身邊的這些閨蜜或者兄弟都是我們什麼時候認識的呢?

像我,身邊這些交心的朋友,大多都是在讀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認識的,甚至讀大學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都慢慢地變得少了很多。

我想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因為我沒有心事了;第二,我已經不習慣和別人去分享這些東西了。

就像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隨隨便便地就和朋友煲上好幾個小時的電話粥;然而等到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形成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圈子,別人進不來,你也出不去,社交也變得愈發困難起來。

說實話,我很羨慕愛情公寓裡面的場景——最好的朋友就在身邊,最愛的人住在對面,但同時我也明白,這些都是很不現實的。

等到你年紀稍長,即使你還尚未成家,但倘若你的朋友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他其實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此時的他,將不得不把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悉數貢獻給自己的太太/先生、孩子或者其他家人,這個時候即使你想去找他「再續前緣」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了。

然後慢慢地,你也會有自己的圈子,一個以家庭為基礎而形成的封閉型社交圈。

這其實也可以算是成長的代價了。

所以,總得來說,我的建議就是,對於這個話題,我們沒有必要太過於上綱上線。

上司和下屬之間順其自然就好,友誼有了固然好,沒有的話,反正我們來工作也不是為了交朋友的。

以上。

推薦閱讀:

交友「八戒」
交友不可不防的14種人【掃描版】
夫妻交友的需求階段論

TAG:交友方式 | 交友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