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這三種情況下更容易自殺,第三種是最出乎意料

人在這三種情況下更容易自殺,第三種是最出乎意料

來自專欄依戀心理與缺愛治療12 人贊了文章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但鮮有人知道這天也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世界預防自殺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創建於2003年。今年是第15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宣傳的主題是:用您一點時間,挽救一個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超過80萬人死於自殺,也就是說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的發生是自殺死亡的倍。自殺的悲劇漣漪效應是指許多自殺者親友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儘管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但悲劇仍在發生。

心理學發現,自殺跟人所處的心理狀態有關係,當人越是處於孤立無援狀態,越是覺得想要放棄生命,據心理學家發現,這三種人自殺傾向更高:

1、內心的絕望,覺得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心理學發現,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是很容易自殺的,希望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

去年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盛世的螻蟻》,講述了蘭州市一個村裡的女人在自己殺自己前,先把孩子給毒死,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過跟自己一樣的生活,她覺得這樣的生活了無生機,毫無希望,沒有希望的人其實就是生活陷入一種絕望的境界,最終放棄了生命。

2、第二種自殺,心理極度缺愛者,抑鬱症的人更容易自殺

心理極度缺愛的人,有精神上的潔癖,這種潔癖是無法接受社會的現實最真實的面貌,往往而言,有精神潔癖的人包容性會差點,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會苛責到極致。

這種道德要求讓她與世俗主流世界就不夠合拍,內心的聖潔看到現實的世界,沒有辦法藏污納垢,所以就會陷入一種痛苦境界,這種痛苦不斷折磨人,詩人海子就是這樣,最終選擇卧軌放棄生命,許是知道自己的純潔無法在世上容納,所以選擇放棄或許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還有哥哥張國榮也是如此,他內心其實是非常高雅,但是在世俗世界面前其實是沒有辦法完全融入的。

3、第三種自殺是生存壓力或重大損失,導致他們心理崩潰

在《傾聽他們的呼聲: 自殺預防》書中,作者Appleby and Condonis卻提到:「大多數自殺的人都沒有精神疾病,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只是在特定的時間遇到了讓他們感到極端不愉快與絕望的事情,他們感到孤獨、與世隔絕。自殺者的想法和行為是來自於生存壓力和重大損失,以至於他們認為自己再也沒有力量去應付生命。還有許多人看起來非常正常,但是往往在遇到事情面前會很脆弱,在遇到事情時,更容易放棄生命。

去年報道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因為丟了學費然後自殺的事情嗎,或許就是知道這筆學費對她的的重要性,也知道是一個家底的極限,她感覺到萬念俱灰,所以選擇了輕生。

對於自殺的人,最重要是點燃他生命的希望,重新讓他有活著勇氣,最害怕是生命了無牽掛,人生意義走向盡頭,生命喪失了價值,這才是自殺的最根本。

(唐若)

——————————————————————————

?光之泉:依戀心理專家、黃山心理協會法人、心理學碩士、二級心理諮詢師、私人心理顧問

歡迎關註:公眾號 依戀心理(yilianxinli)、個人微信 ilufugong,可預約諮詢、參加系統治療

精華閱讀:精華文章匯總、缺愛心理綜述、為什麼越缺愛越沒人愛的女生越沒有人愛?

治療方法:研究14年,發現心理健康的秘密,竟是心理循環系統;治療效果反饋

——————————————————————————

推薦閱讀:

一年級新生哪些心理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那些在不和睦家庭中長大的看起來乖巧懂事的孩子會不會心理有問題?
「朋輩輔導」調製「心靈雞湯」(聚焦·關注心理健康③)

TAG:自殺 | 缺愛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