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跌的邏輯:槓桿

房價漲跌的邏輯:槓桿

一、成也槓桿,敗也槓桿

這兩年經濟一般,2016年人民日報就已經表示中國經濟的走勢將是L型,L了兩年之後老百姓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每年收入和支出一相減,攢不下錢來。

的確,2015年和2018年比起來,老百姓的收入有大幅增加嗎?賺工資的也許加了2000塊錢一個月,但做生意的基本上沒聽到有賺錢的,這兩年不虧算不錯了。

但是房價卻硬生生得暴漲一倍!成交量也放出了天量!這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槓桿,老百姓加槓桿太容易了。

1、自有資金

前文說過,老百姓收入沒漲、攢不下錢來,手上的大額現金來源只能是①以前的積蓄,如股票、理財、信託等的資金搬家,②拆遷所得,棚改貨幣化補償給城市注入了充足的現金流,③賣房所得,把房子賣了也能換大量現金。

如果只是自有資金在樓市中運作,房價根本就是動彈不得。舉個例子,有人手裡只有50萬,如果借不到錢,那隻能去看總價50萬以下的房產,那些80萬、100萬的房只能是望洋興嘆,當然誰都想住好房子,但是的確是買不起。

你說對了,最好的抑制需求的樓市措施就是買不起,比限制買賣還管用。

2、槓桿之力

槓桿是什麼?是借錢的能力,有本事把買房子的錢全部借到手,那才是牛逼。一套50萬的房子,如果你只出了10萬的首付,40萬是銀行按揭,結果後來房子漲到了150萬,賣掉後還掉銀行的錢,凈賺100萬,此時槓桿的力量是什麼,是用10萬的現金賺了100萬,如果連10萬元都是借的呢,那簡直可怕。

樓市的槓桿都來自哪裡?①銀行按揭,這是最普遍正常的槓桿,②親友借款,一般用於首付,③消費貸或首付貸或信用卡透支,一般用於首付,④房屋抵押貸款,就是用以前買的房子進行抵押或再次抵押,一般也用於首付,當然在現在銀行按揭限貸的形式下,也有用房抵貸全款購房的。

有了充足的槓桿,100萬的房子甚至可以不掏自己一分錢就拿下,在房價大漲的背景下實現窮人的逆襲,社會中甚至也出現了相關的論壇來傳授極限的槓桿技巧。房子沒有一分錢的自有資金投入的時候,其實投機者對房價已經鈍感了,只要能把銀行貸款貸出來,並且管好自己的現金流,保證每月按時還款,他就已經成功了。

槓桿達到100%以後,因為沒有自有資金的制約,想買幾套就買幾套,這個時候房價就已經進入了癲狂期,因為投機者可以0成本的囤房,並且往上喊價,剛需者也被迫放大槓桿去接盤,有了成交也就有了暴漲的「市場價」。

但是高槓桿衝鋒也是有危險的,萬一房價下跌,虧損也是無限放大的,其實就是賭,賭贏了會所嫩模,賭輸了下海乾活。但在一個加槓桿的大環境下,誰先加槓桿誰就能贏錢,如果在一個降槓桿的大環境下,誰還敢加槓桿一般都要受苦。

二、房價形成的邏輯

房價本質上來說其實只一個價格指標,是某一階段人們所能接受的物品價格,本身是波動的,有點像股價,是有其價格形成機制的。

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

需求端的支付能力卻又是和槓桿的獲取能力有關。

簡而言之,供應端還以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支付能力來判斷市場、制定價格,認為人們能承受的價格是高的,但是需求端卻已經拿不出更多自有資金、也借不到錢去加槓桿,所有的加槓桿的路都被政府堵死了,人們能承受的價格大幅下降,俗稱「買不起」了。由於需求端的支付能力是成交的前提,所以供應端在看清市場後,只能隨行就市,把價格往下降,以利成交。

降槓桿的樓市也被「消費降級」了。原來拿著20萬能買100萬的房子,現在只能買50萬的。所以給個思考題:是不是意味著,100萬的房價跌到50萬才是合理的?

三、房價的重構

房價沒有對錯,只有其成行邏輯以及現狀房價是否合理。比如上海的房價,2萬/平的時候也是合理的,5萬/平的時候也是合理的,未來真的衝上10萬/平了也是合理的,因為存在即合理。

但是房價也是會調整的,當需求和供應發生了不匹配,導致成交不了的時候,自然而然,需求和供應會自發的調整以尋求成交,牛市的時候就是漲,熊市的時候就是跌。

但是價格漲跌只是表象,關鍵是估值是不是合理,即房價需要重構,而重構的影響因子其實是:城市目標客群是否買得起>城市目標客群的預期>供應量的增減>經濟好壞的影響。當然影響城市客群是否買的起的關鍵因素就是錢,即有沒有現金、能不能貸到足額的款、收入夠不夠還貸款等。

回到上海的房價來講講,現在上海都是7成首付,認房又認貸,動不動500萬以上的房價,包稅後得拿出400萬的首付,年入百萬的家庭不吃不喝都要被養4年韭菜才有可能買得起,基本上就可以休息了。什麼時候能回到2016年的榮光?自然是槓桿放開,你讓人家500萬的房價,拿出200萬的首付,就會好很多。


推薦閱讀:

全國9大城市房價走勢圖,看完以後在預測房價漲跌!
中國房價未來或將繼續爆髮式上漲
中國房價或遭致命一擊
中國房價稱霸全球漲幅前十佔6席 第一名加拿大
借任志強一句話:探討房價看本質,長期趨勢肯定是看漲

TAG:中國房價 | 房價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