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到牛津哈佛,這個80後小伙30歲就賺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

從上海到牛津哈佛,這個80後小伙30歲就賺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

來自專欄精英說海外視界83 人贊了文章

在介紹今天的主人公之前

我們可以先看看這樣一連串的人生經歷:

他曾就讀於上海最棒的公立中學之一——復旦附中

高中畢業後去英國學習A-Level

在第一年課程結束後就被牛津大學破格錄取

入學牛津後不久又收到了來自哈佛大學的offer

於是入讀哈佛,並用三年的時間提前畢業

隨後順利地留在波士頓金融圈打拚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工作之餘,他拿下了麻省理工的工商管理碩士

與此同時,自己也從員工升任為總監

可這些並沒有阻擋他「更上一層樓」的努力

後來,他辭職前往紐約創業

成立了屬於自己的量化交易公司

很快發展為入駐紐約新世貿大廈的首批企業之一

他的公司成為入駐紐約新世貿大廈的首批企業之一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創造出這樣一份讓普通人震撼的履歷的

是一個來自上海的80後帥小伙韓中元

談論起過往經歷帶來的種種「光環」

他總會在謙遜的言辭中帶著羞澀的笑意

其實,在外人看來一路順風順水的歷程背後

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意外挫折與艱難拼搏

而看上去完全是典型「金融圈精英」的他

心底卻一直暗藏一個文學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

首次申請美本

卻因意外以全盤失敗告終

如果你去翻查復旦附中2002年前後的貼吧記錄,有很大可能會看到「韓中元」這個名字,而且在貼吧討論中,這個名字常和「學霸」、「大神」等充滿羨慕語氣的辭彙聯繫在一起。

而2002年,18歲的韓中元正是復旦附中文科實驗班一名成績拔尖的高三學子,如果按照既定的高考道路走下去,他也許會考上「清北復交」等國內頂尖名校,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可是當時的韓中元,卻有著不太一樣的想法。

在那個年頭,出國留學其實並不像如今,是已然普遍存在的道路與選擇,那時計划到國外讀本科的學生少之又少,能進入常青藤名校的,更是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麼,2000年出版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當時能在全國範圍內引發巨大轟動,久居暢銷書榜首。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高中時期的韓中元,也是第一次在書中讀到了哈佛和劉亦婷的逐夢之路,而那所與中國學校截然不同的美國高校,也以一種代表著「世界第一」的品牌效應,牽動起這個少年的心。

現在回想起來,韓中元笑稱,當時的自己是真的不知道美國校園生活到底是什麼樣,也只是從書籍或一些學長學姐的介紹中隱約感覺到:在美國求學的學生,似乎過著「更好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即便作為上海市區數一數二的公立高中,復旦附中當時的生活條件,在韓中元眼裡似乎只能用「艱苦」來形容。由於面向全市招生,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寄宿而非走讀。

而相伴高中寄宿生活而來的,是樸素的食堂飯菜、七八個學生混住一間10平米小寢室以及整個樓層只能共享一間的公廁。學校每晚會在固定時間斷電,想要繼續學習的同學,就只能頂著廁所昏暗的燈光苦讀,冬天的時候,躲在廁所讀書的同學常常會被冷風凍得瑟瑟發抖。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韓中元坦言,對於那個時候的他來說,出國留學的決心其實不僅僅代表一種理想,從現實層面上來看,更是一種「對更好生活的追求」。

當他得知國外學生可以居住在寬鬆的student hall中,享受著全年無歇的水電,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不免讓這個「尖子生」動心。

「對我來說,出國留學就是一種改善生活的途徑吧,不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將來學有所成,還有機會改善父母乃至下一代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幸運的是,懷抱著「改善生活」心愿的韓中元順利地被選拔進了公費赴美交換學習的行列。而那一年,全校只有三位同學得以享此「殊榮」。

他無疑是激動的,不僅僅因為這個機會是如此珍貴,讓他能夠親眼看看、親身體會外面的世界,而家喻戶曉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在正式申請哈佛之前,也走過十分相似的道路。

劉亦婷在申請哈佛之前

也曾參加過類似的赴美交換生項目

她寄住在一位美國招生官的家中

並獲得了對方的肯定、讚賞與推薦信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雖然他不是劉亦婷,可韓中元在某一時刻的成長軌跡卻和這位「哈佛女孩」有了驚人的相同——他們同樣赴美交換,同樣寄居在學校工作人員家中,同樣對美國教育及申請制度有了更深理解,並在回國後同樣將目標瞄準了哈佛。

交換回來的韓中元是志得意滿的,對美國學習生活的親身體會,更加堅定了他進入藤校的決心。高三上學期,他一口氣向包括哈佛在內的多所知名高校遞交了申請,並開始靜心等待。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同學眼中的「風雲人物」、老師眼中的得意門生,也許可以成為下一個「哈佛男孩」,韓中元吸引了太多羨慕、崇拜甚至嫉妒的目光。可漫長的等待過後,卻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有迴音。

那時,電子郵件並非常用的通信方式,許多美國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也都是用平信郵寄。在高三下學期的四月份,忐忑不安的韓中元迫於無奈,首次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了學校,詢問此次申請的最終結果,可他卻等來了一個讓他心灰意冷的消息——他的申請「全軍覆沒」。

而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校方通過郵件告訴他,他早就在發榜之前,主動撤銷了申請!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個結果無疑是荒謬的,因為韓中元及其家人根本不會主動向學校撤銷申請,可校方回復郵件的附件中,卻讓他清晰地看到:一個以他的名字註冊的電子郵箱,向學校發送了撤銷申請的郵件,並得到了校方的確認與回復。

突如其來的意外讓韓中元彷彿一瞬間墜入冰冷湖底,即便如今已是十幾年過去,早已以「最高榮譽生」身份從哈佛提前畢業的他依然理不清這件事的頭緒:到底是誰以他的名義註冊了郵箱?這個人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他苦笑著說,這些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了。

雖然這次意外沒能阻擋他在三年後成功入讀哈佛,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但這件事卻讓他得到了一個深刻教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他看來,做人低調一點,不是壞事。

2

赴英留學,被牛津錄取

卻始終沒有放下那個「哈佛夢」

已過而立之年的韓中元,現在回憶起這些「陳年往事」,語氣中滿是從容與淡定。可將時光向前回溯十幾年,面臨著人生分岔路口的那個少年,卻完全無法預見自己的未來。

試想一下,當任何一個人處於高三畢業的那個關口,此時去國外讀大學的申請全盤失敗,離高考又只剩兩三個月,你會如何抉擇?

對於韓中元來說,他可以去參加高考,選擇在國內讀大學這條相對安穩的道路,可是去美國的夢想一旦燃起,又如何甘心因為意外與挫折而徹底放棄?幾番糾結之後,他選擇了一條「折中」的道路,那就是去英國讀兩年的A-Level(英國高中課程),作為短暫「過渡」。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用韓中元的話來說,去英國其實是個不得已的無奈之舉,當時的情況下,他並無太多選擇。

好在赴英留學的第一年,一切都還算順利,寄宿的房東老太太慈祥和藹,學習生活也算適應。只是在午夜夢回的時候,他的心頭還是會湧現起那股強烈的「不甘心」。去美國,去哈佛,去常青藤,這一直就是韓中元的「初心」。

在英國讀完第一年A-Level那個暑假,他重整旗鼓,開始著手準備那一年哈佛大學Early Action(提前錄取)的申請工作。顧名思義,Early Action就是給你早申請、早錄取的機會,當年的九月遞交材料,十二月發放錄取,但只能選擇一所學校進行申請。韓中元的唯一選擇,自然就是哈佛大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由於對上一次申請時的「意外狀況」記憶猶新,這次韓中元悄悄地著手準備申請工作,沒有敢大肆宣揚,一切都在「秘密」的氛圍中進行。

他翹首盼望著十二月的到來,可還沒等到哈佛的消息,卻等來了意外被牛津錄取的通知。

那是在牛津的暑期校園開放日活動中,韓中元試聽了一堂數學講座,並對於其中一道題的解法產生了異議。在後來的社交酒會上,韓中元徑直來到教授面前,在餐巾紙上演算了新的解法。可以想像,那位教授對這個「年輕氣盛」的中國小伙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只是誰都沒想到的是,這位教授竟是牛津數學科學院的院長。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韓中元與牛津大學教授的結緣,雖是無意之舉,卻起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後來,在教授的邀請下,他接受了筆試、面試等一系列考驗,並順利獲得了這位教授的賞識。

當教授帶著他前往招生辦,現場給他列印了一張offer的時候,韓中元完全是懵的。雖說牛津的確有錄取只讀一年A-Level學生的先例,可像他這樣,當場就拿到「新鮮出爐」錄取通知書,可以說是十分罕見。他很快被驚喜所淹沒。

2003-2004年,韓中元在牛津大學數學專業學習了一年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韓中元收穫牛津offer的時候,離哈佛放榜還有小半年時間,是繼續讀完第二年的A-Level,順便等待哈佛不確定的offer,還是先進入牛津校門,在更高的平台上學習?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清楚。2003年秋天,韓中元終於正式成為一名牛津在校生,開始了全新生活。

在牛津的日子是愜意的,擅長的專業、負責的導師,帶給他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如果沒有任何插曲,他大概會在那裡度過完整而充實的大學時光,成為一位優雅得體的「牛津人」。

可誰都無法預料命運的轉折,同年十二月,就在距離他首次申請美本已過去一年多的時刻,韓中元終於收到了哈佛大學的offer。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現在回想起來,韓中元都很難描繪那時百味雜陳的心情,也許有甜蜜,有感慨,更有終於實現初心的安心。他把自己毅然「拋下」牛津、奔赴哈佛的舉動解釋為「就像在男女交往中,你永遠會覺得初戀女友最好」。當哈佛決定錄取他的時候,他就頭也不回地投入了它的懷抱。

韓中元覺得,自己的這段經歷可以給想要申請美國學校的同學一些啟迪:申請美本不存在像高考那樣「一考定終身」的絕對意味,你可以嘗試第一次、第二次,甚至在下一次的申請中直言不諱地描述上一次的「失敗」,不斷自我完善,直到獲得學校認可為止。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申請:「這其實就是一個關於堅持的故事。」

韓中元在哈佛發表演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3

我有一個小目標

那就是在30歲之前「退休」

2004至2007年的三年,正是韓中元在哈佛勤勉求學的歲月,它充滿了奮鬥的充實感。為了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作息規律,韓中元曾嘗試過不同的學習與休息時間,有時他會凌晨四五點起床,把握好白天的學習時光;有時他也會趁著夜深人靜時埋頭苦讀,享受那一刻的靜謐。

身為哈佛學子的韓中元笑稱,曾經在網上瘋傳的「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並非完全是謠言,因為的確會有許多哈佛同學在深夜裡忙碌——不過這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完全不休息,而有可能是因為深夜看書對他們來說,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

曾經風靡網路的「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

哈佛學生深夜在圖書館苦讀,座無虛席

讓許多人對哈佛學子勤勉學習的毅力驚嘆不已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也許對於韓中元來說,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正如他只用了三年時光就從哈佛經濟系提前畢業一樣,他覺得自己只是剛好「用三年的時光做完了四年的事」,一切都是那麼順其自然,並無一絲一毫功利之心。

畢業後的韓中元選擇了留美工作,他進入波士頓一家小型資產管理公司擔任亞洲版塊交易員。這份需要「同時盯緊幾個屏幕、實時做出決策」的工作,充滿博弈色彩,讓他覺得有趣。

與此同時,韓中元並未放棄在學業上的追求,他在MIT繼續修讀MBA。儘管這「半工半讀」的生活,的確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過的是「白天上課,晚上工作」的生活——作為亞洲版塊的全職交易員,為了順應亞洲時間,他不得不通宵工作;白天本可以用來休息的時間,又被用來聽課、寫作業、與同學討論等等。一天下來忙得像一隻連軸轉的陀螺,「只能見縫插針地睡覺」。

可在如此辛苦的情況下,韓中元還是頑強堅持了下來。他順利讀完MIT的工商管理碩士,又以優秀業績升任公司的量化研究總監。每當問及支撐自己前進下去的動力,韓中元就會滔滔不絕地談起老一輩留學生的奮鬥經歷。錢學森、楊振寧、李政道……這些面臨著家國苦難和生活艱辛卻仍然能夠汲取知識、獻身科研的偉人,總是能帶給他無窮無盡的力量與啟迪。

「和他們相比,我們吃的苦根本不算什麼。」

我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

也曾是麻省理工與加州理工的中國留學生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與韓中元一起成長的,還有他所就職的韋氏資產管理公司。它從一個小公司發展為名列全球對沖基金百強榜的中型公司,少不了韓中元和同事們的努力,這也是他第一次親身感受創業生活的酸甜苦辣,見證創業團隊的開花結果。

而這也為他日後自己創立公司打下了基礎。

在第一間公司供職五年之後,韓中元離開了欣欣向榮的老東家,離開了曾度過本科與碩士時光的波士頓,前往紐約創立了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並很快取得成功。

韓中元創立的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每個創業故事一樣,韓中元經歷過白手起家、艱難困苦的時刻,也品嘗到了創業成功後的喜悅與碩果。但有所不同的是,由於他的首份工作本就在一個創業型團隊中,所以自己創業時,更像是把過往經歷「重新走了一遍」。

當然,創業的成功不僅僅帶給了他「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寬慰,更讓他有機會實現從學生時代就有的一個夢想——「30歲之前就『退休』」。

韓中元創立的量化交易公司Town Square Trading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個看上去十分「荒唐」的念頭,從他在校園念書的時候就已成型——30歲之前,他要想辦法賺到足夠的錢,能夠順利撐起自己和家人後半輩子舒心而無憂的生活,而在那之後,他就可以不必為生計操勞奔波,不必把工作當成人生重頭戲,而可以專心投身於自己熱愛的事物。

韓中元把這樣的生活狀態,稱之為「退休」。

而如今的他,已成功實現了年少時的這個夢。

作者: 克里斯,精英說90後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推薦閱讀:

24年後的上海 房價何如?
上海灘失蹤的女神像
年味上海
那個乞丐的女兒,在上海買了100平米的房子
廈門市府PK上海市府

TAG:牛津 |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