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秋雨

贊秋雨

來自專欄玫瑰彩雲文學

讀了余秋雨先生的文脈,感覺非常的喜悅,先生有一種博大的文化眼光。

可以這麼說,先生是時代中最早受益於媒體的,這與先生的前瞻遠囑分不開,在這之後,才有所謂的學術超男,超女。先生走在了時代的前面,而且引領了時代。

看先生的文化苦旅時,我還是一個毛頭青年,對於深邃深刻的文字,感覺還是有所距離,但是經歷了漫長的個人文化苦旅後,現在看先生的文字變得非常的容易好懂,某種博大與深刻,不再壓抑,而更多領略的是有趣,活潑與生動。

自然,這也是與吸收過先生的養料分不開的。

先生是個學者,也是個文人。這更容易從學者的角度來看文,也更容易從文的角度去看治學。

雖然經常從先生的文字中會看到一些聰明的自我推銷,可是天才確實是需要推銷的,金子包裝一下,又有何妨呢。

先生的書,適合大眾讀,大眾需要哲學的提升,也需要文學的提升,先生這樣的書,確實很少見,把個人的情懷溶於歷史,溶於散文,讀起來為之動情,先生的書的好處,就在於讓我們進入了「文脈」。

先生說:古代的偉大和國際的偉大。但是這兩者卻也恰恰遠離了我們的生活,要啃古書,要讀外國名著,是需要有一定的天賦的,而當代的吧,詩歌又需要天賦,而小說,則是更要有讀小說氣質讀者,才可以勝冕的。

所以也只有當代散文了,先生恰恰是開闢了當代散文模式的奠基人,當代人工作繁忙,要想通過書籍提升自己,最好的途徑莫過於散文了。

先生是有趣的,唯美浪漫的,深邃的。要知道,小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得進去的,無論文化程度的高低,就好像寫小說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小說與散文,詩歌,是兩道勁頭啊。

雖然在文體中小說是最高的樣式,可是對於審美來說,讀睿智的散文,同樣可以抵達另一個美的高峰。

文化厚度偏向於小說,文化廣度偏向於散文,但是現在先生用散文來說文化,這樣豈不是雙管齊下,彌補了我們對於小說閱讀有所缺陷的讀者,是的,先生用歷史來當布景,寫生命的小說。

所以凡事可以講究循序漸進,慢慢來的,先生對於時代的脈搏,歷史的穴位,都是把握得十分精準與深刻的,是的,最重要的是,先生是親切的。

文化苦旅,文脈,但願唐宋八大家之後的先生,經常光彩熠熠。

推薦閱讀:

爺爺的酒葫蘆【散文記事】
迷信戰勝了科學——母親最終還是砍掉了這棵生了「繡球」的小棗樹。發帖以作紀念。
煙鎖秦樓,在水之湄_優美散文

TAG:人文 | 文學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