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不可見光的畫面,只能深夜偷看。

很高興認識你

接下來,點擊上方

藍色字體

加關注

我要於你世界裡不可抗拒地存在

做一個被置頂的公眾號

在中國深圳,生活著幾萬逍遙自在的人。

他們不是年薪百萬的富人階級,每天收入不過百十塊,偶爾睡大街,幾天吃不上飯。

他們也不是流浪漢乞丐,外界稱為:三和大神。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

前幾年在社會新聞看過,雖然是短短几分鐘帶過,但對「三和」印象很深。

這裡的人信奉

「干一天玩三天」

的生活理念,不想明天。

真·活在當下。

當時的幾分鐘帶過,這次竟有90分鐘,來深度了解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

島國之前也揭露過中國的各種弊端,雖不知抱著什麼目的但都很客觀。

比如2011年的北京鼠族,講述租住地下室的年輕人,或剛畢業來京謀生,或正在準備考研。

雖然艱辛,但起碼日子有奔頭。

但本片不是,從始至終如死灰一般,看不見明天,絕望溢出屏幕。

「三和人才市場」是深圳龍華新區的大型招聘市場,每天有大量的務工青年在這裡找到工作。

市場外佇立著另一個務工團體,他們不喜歡進工廠長時間勞動,只想找個日結工資的零工。

干一天結一天錢,吃個幾塊錢的挂面,喝瓶水,網吧里一鑽,干一天活可以逍遙自在好幾天。

他們被戲稱為:

三和大神

大神們都具備相似的經歷,睡過公園長椅,躺過馬路牙子,有時幾天都吃不起飯。

像神仙一般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理念更是超越了常人。

22歲的東東,高中輟學出來打工,花光錢才從網吧出來找工作。

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像東東這樣的人在這裡佔了60%。

靠著年輕一膀子力氣,干著單純的體力勞動。

不需要學歷,不用技術,隨干隨拿錢隨走。

隨著90後的湧入社會,他們新潮張揚的個性,在逐漸改變著就業的大環境。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很多年輕人跳槽頻繁,一年換五六份工作都是常態。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只是覺得不爽就拍屁股走人,甚至連工資都可以不要。

這些大神並不是一開始就灰心喪氣,得過且過,他們剛來深圳也懷著夢想,想找一份工作,安穩掙錢。

27歲的宋春江,從中專畢業後被學校送到這裡工作。

十幾歲的孩子你也知道,因為老實單純,老闆會無聲無息的壓榨你。

拿的工資是最少的,但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或凌晨,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紛紛離開。

宋春江在深圳的十多年,也曾做過其他工廠的工人,但是單純的流水線工人又讓他覺得生活無望。

不如干一天算一天,能多逍遙一陣是一陣,和朋友喝個小酒侃會大山。

夜已深,找工作未果的東東進了一個小旅館。

在三和人才市場附近,網吧和簡易旅館隨處可見。

不大的房間擺滿了高低床,骯髒的廁所散發著惡臭,東東不住的捂鼻。

今天你睡,明天我躺,這裡很少更換的被褥,偶爾伴著臭蟲蟑螂,髒亂差的住宿環境卻提供WiFi上網。

35歲的鄧大海是個中介,專門介紹零工,靠人頭抽取報酬,每個月能拿7000元。

做中介的這幾年,他深知這些大神的心理:

工資高,日結來錢快

最重要的還是來錢快,哪給的工錢高就去哪。

幹完今天也許明天我就不來了,所以必須日結。

影片除了真實記錄,還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探究了這種現象的原因。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作為開放發展的先頭城市,在這四十年里日新月異。

多年前,大量的農民放棄家鄉的土地,湧入城市,成為第一代農民工。

他們吃苦耐勞,努力做工,只為能多給老家的父母孩子多寄一點錢。

留在家鄉的老人是空巢,孩子則是留守兒童。

而如今,留守兒童一代代的長大了……

在家鄉,由於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祖父母也不重視教育,再加上父母不在身邊,很多留守兒童都早早輟學。

教育的缺失,親情的缺失,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跟隨父母步伐進城務工。

廠長突然想起一句可能很不恰當的話:奴僕的孩子仍是奴僕,但好像就是這樣。

在深圳約有7萬家庭資產過百萬,占深圳人口的7%。

他們及他們的孩子享受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房價一漲再漲,一座百平的新建公寓市價約500萬。

這個價格已經使打工者再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39歲的豆漿店老闆陳用發,在工廠因事故失去了右臂,工廠賠的醫療費寥寥無幾。

8年前,他開了這家早餐店,他真切的感受到周圍務工者心態的變化。

責任感不再強烈,頻繁換工作。

中介鄧大海也對年輕一代打工者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

他也曾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勸過他們,沒想到他們卻反過來把他說的啞口無言。

你天天累死累活的拚命干,有什麼意義?

富人吃山珍海味也是吃,我吃挂面也是吃。

emmmm……

當攝製組問起:那你們老了怎麼辦時,他們也會沉默,老了死了就死了唄。

隱藏在逍遙自在的外表下的是深深的絕望。

他們也知道這樣混日子不是辦法,可是又找不到想要的出路。

受不了工廠的剝削壓榨,當初沒好好上學,自己沒有可以吃飯的技術,坐吃等死好像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但三和也不是所有的都是輟學的,25歲的陳勇成績優異,考大學是他讀書時唯一的目標。

包括當今中國,考大學可能是很多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方法。

但大學的一再擴招,學費的不斷飆升,把很多農村孩子攔在了校門外。

陳勇就因為交不起學費,只讀了大一,便來到深圳三和。

知識改變命運,把很多農村孩子的路也給封了。

同樣被封路的還有豆漿店老闆,他唯一的女兒馬上就到上小學的年紀,但卻因不是深圳戶口,無法就讀深圳公立學校。

陳用發在深圳打拚多年,從來都只把自己當做過客。

他跟本沒想過紮根在此,但是為了孩子,他不得不考慮那些昂貴的私立小學。

就算是私立小學,也是供不應求。

需要排位才能逐一錄取,深圳本地是優先考慮的第一類人。

而沒有住房,沒有本地戶口的陳用發則是末等人群

(第六類人)

回老家上學,把孩子交給父母,又會對她的心理產生影響,全部都回老家也是陳用發不想面對的。

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在高速的同時問題也在不斷顯露,貧富差距過大,底層階級不滿情緒越來越大。

但不滿又能怎樣呢?

22歲東東為避免自己成為三和大神,離開了深圳去廣州找母親。

25歲的陳勇雖沒能繼續上大學,但他還是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努力生活。

27歲的宋春江和朋友們坐在小酒館,用今天賺來的錢點了酒和面,談論著這個世界如此的不公平。

有人說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陳用發說想做什麼就努力去做。

三和人才市場只是中國底層青年的一個縮影,得過且過,渾渾噩噩。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年輕人都如此,攝製組勸他還年輕,找點長久的事情做,他們也只是笑而不答。

按說我們沒資格去評論別人的人生,廠長還是想祝福他們:

永遠年輕


推薦閱讀:

她二婚嫁刀郎卻嫌棄家貧深夜逃走 然而刀郎哭著也要寫下這首歌
謝娜深夜發文,表示心痛,竟是為了他!
慈禧守寡時,深夜將一位戲子召入寢宮,早晨戲子的屍體被送回家中
深夜好文|裝飾器為什麼難以理解?
完美復刻《深夜食堂》里熱騰騰的奶油燉菜

TAG:深夜 | 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