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葯的正確姿勢,秒殺奶奶姥姥的土方法

喂葯的正確姿勢,秒殺奶奶姥姥的土方法

來自專欄年糕媽媽說育兒11 人贊了文章

換季了,很多寶寶還沒來得及換上長袖,就在忽冷忽熱的溫度里中招,甚至搞起了醫院一日游,帶回了鬧心的「旅遊紀念品」:各種小兒葯。

這些葯帶回家怎麼喂,又是個頭疼的問題了。喂個葯跟打仗似的,幾個大人「對付」一隻娃,最後還是敗得垂頭喪氣。▼

除了強行灌藥,各種花式騙招也是笑哭了老媽子。

給孩子喂葯的確是個技術活,糕媽今天教大家幾個小套路,以備不時之需。

孩子抗拒吃藥,咱也得理解人家啊,畢竟很多葯的味道一言難盡呢。

話說舌頭上布滿了精明的味蕾,簡直是寶寶拒絕苦味的先遣兵。所以,爸媽們可以動動腦筋怎麼擺平寶寶的味蕾。

給大家介紹幾個「讓葯沒那麼難吃」的小妙招:

藉助喂葯器,繞開味蕾

爸媽們可以把娃固定在嬰兒座椅上,或是讓家人抱住寶寶坐著(不能讓寶寶躺著,防止窒息),這樣服藥會相對容易一些。

然後用喂葯器將葯慢慢送入寶寶的臉頰和牙齦之間,一次幾滴。注意避開寶寶嘴裡敏感的部位——比如味覺靈敏的舌尖和舌頭中部,還有容易引起嘔吐的舌根。

這個喂藥方式的好處是讓寶寶少嘗到苦味,也不容易把葯吐出來。

PS:萬一吐了怎麼辦?如果吐出了所有的葯,或者在吃藥後5到10分鐘內嘔吐,再喂一遍;如果喂葯已經有20分鐘了,就不用重新餵了。

降低口腔溫度,麻木味蕾

? 吃藥前吮口棒冰

如果你不介意給孩子吃冰,最省事的就是自製些冰塊(保證乾淨),在喂葯前讓寶寶吮一口棒冰,凍住警惕的小味蕾,再喂葯就容易多了。

? 冷藏勺子/葯

把喂葯的小勺子用乾淨的保鮮膜包起來,在冰箱里放幾分鐘,涼涼的勺子會降低味蕾的敏感度。或者直接把葯冷藏一下再給寶寶吃,低溫會讓葯的味道變得不那麼濃烈。

PS:冷藏藥物這個辦法,必須事先取得醫生的同意!

實在沒轍了,可以問問醫生配給寶寶的葯能不能和其他食物一起服用。如果可以的話,在葯里加入少量果醬、配方奶,或母乳等(可以讓寶寶自己參與選擇合適的「調味劑」),能改善葯的味道。不過加入食物的量一定要少,不然寶寶吃不完,就會影響葯的服用劑量。

另外要特別特別注意,某些藥物是不能和特定食物混合(或先後)服用的!譬如果汁中的果酸可能會降低某些藥物的藥效。所以一定一定要和醫生再三確認哦。

前面講了幾個讓葯沒那麼難吃的小妙招,更高境界的喂葯則是讓孩子「忘了吃藥」這件事。

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家裡可以備一套醫生主題的過家家玩具。吃藥前,讓孩子扮演醫生,家長扮演病人,走一套「看病喂葯」的流程。正式喂葯了,家長扮演醫生,孩子扮演病人,再搭配前面麻木味蕾的方法,孩子對吃藥可能就沒那麼抵觸了。

更或者戲精如糕媽,盡情開腦洞讓娃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把葯吃了。為大家還原一下老媽子我喂年糕吃藥的現場:

之前年糕小朋友肺炎了,要喝一個藥水。

當天我買了晚上托馬斯的表演票,吃完葯,我們就要出發去劇院了。

時間已經很緊了,但是他一點也不配合吃藥。

從餐廳追到客廳,把頭埋在沙發里,好說歹說都不行。那時小朋友已經三歲半了,硬灌是不行的,還會有風險。

糕爸幾乎要放棄了,「看來晚上的演出是看不成了!」

哪怕是這樣的話,也並沒有讓小朋友妥協,連托馬斯都失靈了!

絕望的我,突然想到了科恩的遊戲育兒法。電光火石間,我,戲精附體了,還是精分的那種。

「托馬斯說,你看,年糕連葯也不肯吃,他的病好不了了!今天他肯定不能來跟我們一起玩了!」

「培西說,你亂說!年糕是一個很勇敢的孩子,才不會認輸呢!」

(說到這裡,鬧騰的孩子突然就安靜下來了)

「托馬斯說,哼,連葯都不吃,一點都不勇敢!還說好了要來看我們呢!」

「培西說,不會的,我們再等等他,他只是需要準備一下,很快他就要來了。」

(全神貫注聽我講,表情完全不緊張了)

「托馬斯說,那我倒要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打敗病毒蟲蟲,看他會不會吃藥,然後快點好起來!」

「培西說,你看,他已經快要準備好了!他馬上就要吃了!你看!」

(我瞅準時機,把裝葯的小杯子遞上去,他竟然,一口悶喝掉了!)

喝!掉!了!

我!的!天!

留下一個空杯子!

還有目瞪口呆的爸爸媽媽!

開車去劇院,我跟糕爸爸一路感慨。真的要用孩子的語言跟他交流,用他喜歡的方式來告訴他。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們方法不對啊!

而我們身邊,多少家長給孩子喂葯,卻是連個招呼也沒給娃打,上來就是抓牢手腳、捏住鼻子、強行灌藥。這樣喂葯,不尊重孩子不說,也真的很危險讓娃很難受呢。娃不舒服抗拒是肯定的,咱們試試自己捏著鼻子喝口水都受不了啊。

好了,下次喂葯,不妨試試糕媽今天給的法子,應該會比「暴力灌藥」「甜蜜謊言」要管用。

不過啊,像普通感冒、咳嗽等,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吃藥。家長們別一看孩子有點不舒服就給娃買葯吃,還得聽醫生意見。

最後,祝願寶寶們身體棒棒不生病!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育兒 | 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