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總往壞處想,睡眠都被嚇跑了

凡事總往壞處想,睡眠都被嚇跑了

1 人贊了文章

「我這兩天左眼總是跳個不停」

「新來的領導對我很冷漠,飯碗是不是要不保了」

「體檢結果說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看來是有大問題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或正在經歷這些,總把事情往壞處想,路上看到個井蓋都會聯想到一不小心踩上去「撲通」一聲的倒霉狀;有時候想發條朋友圈,琢磨半天措辭,誰看到了會不會不高興,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你也不想這樣,可總是沒辦法控制。到底是什麼力量把我們推向黑暗的負能量場呢?

01

越害怕越多想,越多想越焦慮

「把事情往壞處想」其實是我們的一種本能,而這種本能來自對未知的恐懼。就像一個人走夜路時,如果四周漆黑一團,總能馬上亮起危險的信號燈,不自覺地加快腳步。心理學上稱之為「黑箱憂慮效應」,當關心的人或物不在視野範圍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因此才忐忑不安,憂心焦慮。

遇到不確定因素,做最壞的打算,看似是未雨綢繆,但如果掌握不好度,任由負面情緒的藤蔓瘋長,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凡事都往壞處想,日子久了,這種思維習慣就變成了很大的精神負擔。

負面情緒越積越多,會壓得自己透不過氣來,找親朋好友吐糟一下總可以吧。不過新的問題馬上來了——想什麼怕什麼,怕什麼說什麼,而說什麼呢?常常就會來什麼!現實情況是,傾訴有時不僅不能緩解焦慮,反而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畢竟我們無法保證坐在對面的傾訴對象都像專業諮詢師一樣,能保持中立的態度,能自身處在平和的狀態,能科學地幫我們排憂解難,而不是急你之所急,最終變成火上澆油。

既然不能輕易找人傾訴,那就自己慢慢消化吧,畢竟有些事還是要獨自承擔。

02

越想越清醒,越清醒越煩躁

於是,躺在床上,白天發生的一切就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里上演。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被教導要「吾日三省吾身」。

「今天評選優秀員工,如果我那樣說就更好了」

「明天該去給孩子開家長會了,不會又被老師點名吧」

「不行了,不能想了,今晚可不能失眠,明天開會遲到就糟了」

……

不安的情緒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眼看著時鐘滴答滴答指向凌晨一點,睡意卻在緊張憂慮的情緒中,一點點消減。當人出現不安焦慮情緒的時候,腎上腺皮質會分泌一種激素「皮質醇」,它可以使血糖升高、對抗各種應激反應,從而使身體警惕性提高、頭腦清醒,睡著就變成了奢望。

最後只好瞪著天花板發獃,直到眼皮困得睜不開,才能慢慢睡去,早上醒來,整個人都是懵的,感覺睡了一覺比工作一天還要累。努力打起精神去上班,結果昨天晚上的擔心被一一應驗了。

為什麼會這樣?

03

喚醒內心的正念

人的潛意識是情緒的根據地,它像一種能量場,你往好處想,潛意識的這種正能量就會跟好的事情產生「共振」,好事便會隨之而來;同理,凡事往壞處想,壞事也會接踵而至。潛意識的反應或回應,會受到你意識中的念頭或想法的影響。所以當你的意識里全是負面情緒,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怕什麼來什麼」。

與之相反,當我們以正向的方式去思考未來,潛意識便會調動你內在的智慧與能量,努力達成目標,當然這個「心想事成」的過程並不會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幾天、幾個月、幾年甚至是更久。

不過,誰都不是聖人,難免會積累一些負面情緒,當它們懸在大腦中無法落地時,勢必會帶來混亂與焦慮。在我們帶你進入催眠狀態,就是幫你去除心中的雜草,撥開眼前的雲霧,讓你找到久違的輕鬆感。關於緩解焦慮,其實在呼吸上我們還可以「大做文章」,這點我們後面會和大家進一步談。

當我們捧起一把沙子時,越是專註緊張,沙子會漏得越快。所以,忘掉那些不確定的煩心事吧,與其過度擔憂未來,不過抓住當下一刻的快樂。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姑娘滿心憂慮地對媽媽說,「他已經兩天沒有和我聯繫了,他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說,「傻孩子,別什麼事都往壞處想。他可能只是出車禍了。」

嗯,你看媽媽多樂觀。當然這只是個玩笑。

有些人凡事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有些人凡事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

世間事都在一念之間,那麼,你要哪種人生呢?


推薦閱讀:

家長為什麼焦慮?為何對未來沒底,對現在不滿?
治好失眠+戰勝壓力,你只需要學會如何好好呼吸?

TAG:睡眠質量 | 負能量 | 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