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兩次臨停,跌幅超過23%,北汽新能源到底怎麼了

上市首日兩次臨停,跌幅超過23%,北汽新能源到底怎麼了

來自專欄商業社會1 人贊了文章

由於預期不高,沒對北汽新能源做過深入研究。上市下跌不出意料,但是跌這麼多,兩次手動熔斷,還是很值得驚奇一下。

其實原因吧,不難理解,就我沒仔細研究的情況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1.借殼企業停牌期間股市大幅下跌,補跌預期太強。殼公司的上一次有交易出現在2018年2月1日,當日深市指數3463.16,之後大盤持續下跌超過20%,平安新能源汽車指數下跌同樣達到20%,萬得汽車指數下跌超過30%。殼公司股票持有者通過停牌完美躲避了今年上半年以來的股市大跌,同時當前市場背景下,無論宏觀還是微觀,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前期壓低股市的不確定因素均為消除,除非換入資產足夠優質,能支撐起被半年多股市傷透的心靈,否則北汽新能源開盤下跌,實在是預料之中。

2.汽車行業表現太差,市場信心弱化。汽車行業自2017年十月份市場預期的購置稅減半政策掃尾效果破滅之後,進入連續殺估值階段,2018年不僅全年銷量預期極低,7、8月銷量出現負增長,9月預期繼續負增長外,上半年中報業績增速也在各大行業中處於墊底位置。短期利好只有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方向性的對汽車消費的指引,雖然市場預期後市將出現刺激政策,但當前宏觀背景下,政策選項少之又少,市場信心仍然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在A股上市,並不利於估值提升。

3.北汽新能源自身亮點缺乏,上市價格溢價過高。不同於2015-2016年,時序進入到2018年,市場上可圈可點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越來越多。比亞迪秦PRO、上汽Marvel X,再加上國產化已經可以見到一撇的特斯拉,已經上市的蔚來,北汽新能源在眾強環伺之下,仍然拿不出足夠有影響力的產品。而從上市披露的信息來看,北汽新能源的三大電池供應商未普萊德、孚能和國軒高科。在當前中國電池半壁江上被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佔據的背景下,實屬小眾。且威馬火災事件後,目前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對新能源電池事故不斷的了解遠比企業想像的要多的多,這種背景下,大品牌電池背書能夠給電動車本身提供足夠的安全性加持。非知名品牌電池則足以讓投資者和消費者三思。目前主流車企中,上汽聯合寧德時代,廣汽、東風聯合寧德時代,長安聯合比亞迪,比亞迪使用自家電池,吉利使用寧德時代電池,並收購LG南京工廠,後續電池供應也是足夠大牌。而北汽新能源的電池供應商則顯然低於市場預期。

從財務方面看,北汽新能源利潤極低,同時數據只披露到了2017年10月,逼的市場無法使用PE、PS等指標為其估值,只能使用PB指標。而為了做高利潤,北汽新能源選擇了輕資產模式,但是高達3被多的PB之下,利潤仍然微乎其微,而同樣PB的吉利汽車則已經賺的盆滿缽滿。對比同行業表現相近企業1.37被左右的PB,北汽新能源3倍多的PB估值相當於溢價130%。被殺估值幾乎不可避免。

總體來看,北汽新能源此次借殼上市之後的狂跌,既有時機選擇的因素——市場、行業都處於低景氣空間,也有自身表現因素,技術、資源與業績均未能達到優秀的區間。但這些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無奈。在籌划上市一年多後,時間上越來越接近各車企新能源產品爆發的窗口期,繼續等待雖然A股有可能回暖,但行業競爭只會更加激烈,北汽新能源的機會仍然難見優勢。只是就自身層面看,一家國內最早啟動的純電動造車企業,多年來狂喊聚焦資源、聚焦產品,且背後有足夠大的靠山加持,卻直到上市仍未能讓自己的動力系統有足夠的競爭力,產品有足夠的號召力,個種原因實在值得惋惜。

推薦閱讀:

重新定義殼股
火幣借殼,港股上市?
火幣花6億欲借殼上市,不如打廣告? | 深度解讀

TAG:北汽新能源 | 借殼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