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 跨界通行政策已敲定

9月16日,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經受住了超級颱風「山竹」的考驗:監控信息顯示大橋安全、正常,索力、位移、震動等關鍵指標都在設計範圍內。這個全球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跨海橋樑工程的施工質量再次贏得公眾稱讚,人們對大橋通車愈發期待。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施工難度非常大,設計施工團隊創新了31項工法、31套裝備、13項軟體、454項專利才建成大橋。而通車政策安排的挑戰一點兒不亞於設計施工。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聯通三個獨立關稅區的大橋,三個關稅區又各有不同的法律體系,通車政策和運營管理沒有先例可循。經過深入調研、細緻協商,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目前已敲定,大橋通車在即,本刊獨家專訪了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小組組長蘇毅博士。

|本刊記者      左婭

蘇毅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屆時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左右;香港和澳門之間也將第一次有了陸路連接通道。這將極大縮短粵港澳三地的通勤時間,促進粵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往來。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聯通三個獨立關稅區的大橋,三個關稅區又各有不同的法律體系,和一般的大橋相比,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政策更為複雜。大橋通車之初將與其他陸路口岸一樣實行跨界通行車輛配額管理,未來配額將逐步放開,按照120年使用壽命設計的港珠澳大橋,在設計伊始就致力於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長期有力支持。

跨界通行配額將逐步放開,

未來會有突破

記者: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按照目前的政策,什麼車可以經港珠澳大橋往來粵港澳?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蘇毅:

粵港、粵澳之間的跨界通行車輛一直按照配額制度執行,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跨界車輛的規管原則上仍沿用配額制度,但配額將逐步放開,未來會有突破。

簡單講,通車之初能上橋的車有四類。

2017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陪同下,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並觀看展板(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一是既有粵港跨界貨車、私家車。所有口岸發放的粵港兩地牌車輛都可以免辦手續使用港珠澳大橋。

二是新增兩地牌照車輛。粵港兩地經協商,按照入粵和出港10:1的比例發放了11,000多個私家車配額,獲得配額的車輛可經港珠澳大橋往來粵港兩地。值得指出的是,港珠澳大橋兩地牌降低了申請條件,取消了投資額限制、降低了納稅額度要求等,讓更多人可以申請兩地車牌照了。

三是港澳兩地牌照私家車。港澳之間以前是沒有陸路互通的,大橋開通後,勢必增加港澳之間的交通流量,為此廣東也做出特別安排,同意對經港珠澳大橋往來港澳兩地的車輛提供便利,包括:簡化廣東臨時入境牌證和駕駛許可的辦理程序;調整發放廣東臨時入境牌證和駕駛許可方式;延長廣東臨時入境牌證和駕駛許可有效期等。

四是公共交通工具,即跨境巴士和穿梭巴士等,也會增發一些跨境出租車牌照。

此外,經粵港雙方多次協商,未來預期「港車北上」政策將會有突破。

記者:

之前有傳聞說會發放一次性配額,還會發放嗎?

蘇毅:

我們曾針對深港西部通道的經驗應用於港珠澳大橋做過研究,目前暫未考慮在大橋上實施一次性配額安排。未來將結合深港西部通道的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加以完善後再予以考慮。

記者:

這麼看起來,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初車流量似乎並不會太高?

蘇毅:

我們估算試運行期間日車流量在一萬輛左右。一方面任何一個交通項目,車流量都是逐步增加的;短期當然要關注,更應從中長期來看。關於港珠澳大橋車流量,粵港澳三方會根據大橋通車後的實際交通流量來評估,三地政府還有不少政策牌可打,不用過度擔心車流量問題。另一方面,香港的接駁道路還在完善中,其中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段主線即將建成通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段預計明年後才能建成,在這之前港珠澳大橋上的車輛到香港後要經北大嶼山公路、青嶼幹線,車流量前期不太大,避免了給某些時段本就比較擁擠的機場路增加額外負擔。

港珠澳大橋收費站

當然,大橋開通以後,私家車配額還會根據實際需求逐步增加,初步計劃是開通2個月評估後,視情況增發5,500個配額;之後3年內每年視情況增加1,320個配額。另外粵港雙方正進一步探討放開香港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來粵,同時適量放行廣東粵C牌(珠海牌)車經大橋前往香港的配額。毋庸置疑,未來將更加開放和便利。具體請以粵港雙方商定並公開的政策為準。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乘坐跨境大巴、穿梭巴士可以方便地通過大橋出入境,且三個口岸都將設有跨境出租車。港珠澳大橋確實為兩地人員往來增加了一條便利途徑,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三地間人才流動是非常有意義的。

大橋穿梭巴士高峰期可3分鐘一班

記者:

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跨境巴士和穿梭巴士的安排?

蘇毅:

大橋開通首年將安排粵港、港澳跨境巴士配額共400個,另預留200個配額供現時行走其他口岸的粵港穿梭巴士申請轉走港珠澳大橋。

大橋開通後每天港澳線和珠港線將各有約320班次穿梭巴士(即各個口岸之間對開的巴士)。高峰期穿梭巴士發車頻率可達3分鐘一班。

據我了解,各城市都規劃了與穿梭巴士接駁的公共交通,珠海和澳門口岸還規劃了軌道交通方式。大橋開通後首3年還將安排粵港、港澳出租車配額共250個,開行跨境巴士200個。乘坐公共交通過橋會越來越方便。

珠澳之間首次實現「兩地一檢」

記者: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聯通三個獨立關稅區的大橋,請問「一橋」將如何「三檢」呢?

蘇毅:

2017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對外開放,實施24小時通關。經粵港澳三地協商確定,擬採取分時段開放不同查驗區域的方式實施24小時通關。其中旅檢方面:旅檢大廳每天8時至22時開放,隨車人員查驗廳全天24小時開放。

三地口岸分別由三地政府在各自區域內負責設立和管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港珠澳大橋上,珠澳之間將首次按「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方式實施查驗監管,實質是實現了「兩地一檢」,將大大提高通關效率,方便兩地居民往返。

支持快易通或銀行卡等電子支付方式

記者:

目前港珠澳大橋的過橋費已經確定,貨車比私家車的收費還便宜,是比較少見的。請問過橋費是怎麼確定的?貨車比私家車還便宜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蘇毅:

根據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三地政府協議》,確認和調整通行費收費標準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港珠澳大橋屬公共基礎設施;

車輛通行費用於償還貸款本息及滿足主體部分運營、維護和管理費用;

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及車主的承受能力;

在可行情況下,儘量降低收費以增加車流量。

為此,港珠澳大橋收費僅用於償還工程建設貸款本金、利息及支付運營開支,並不獲取營利性收入。目前確定收費的只是主橋段,各地引橋及連接線都是免費通行的。

目前的定價標準已經出台:私家車和出租車收費150元/次,穿梭巴士收費300元/次,過境巴士收費200元/次,貨櫃車收費115元/次,普通貨車收費60元/次。定價經過了公開透明的聽證過程。2017年12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聽證會,與會代表來自粵港澳三地,經自願報名及公開抽簽產生。對這個費用,目前消費者反映總體還是比較正面,畢竟香港到澳門的船票一個人也要150元左右。而貨車比私家車收費低,主要是吸引物流的考慮,旨在充分發揮香港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物流聯通提供更多便利。

記者:

目前收費全都是以人民幣計價,對嗎?

蘇毅:

是的。但是以人民幣計價並不是說只能以人民幣支付。

港珠澳大橋擁有世界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圖為海底隧道入口

主線收費站設在珠澳口岸人工島,雙向共20條收費車道,所有收費車道均支持ETC和人工收費功能,屆時將根據實際車流情況開通相關車道。

根據國家有關外匯管理規定,人工收費車道,現金收費只接受人民幣,但我們也考慮了港澳地區居民的支付習慣,開通了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非現金電子支付方式,使用這些支付方式就可以用港幣或澳門幣支付了。

而電子不停車收費車道也充分考慮了港澳居民的需要,不僅支持內地的ETC收費,還將同步支持納入全國ETC聯網標準的國標ETC卡用戶和安裝香港快易通電子標簽的用戶。

左右側交通轉換在立交橋上自然完成

記者:

香港澳門的車輛是靠左行駛的,內地車輛是靠右行駛的,有司機擔心轉換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

蘇毅:

港珠澳大橋是雙向六車道通行。根據2010年粵港澳三方簽署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三地政府協議》,大橋主體部分工程設計為車輛一律靠右側行駛,車輛到達香港或澳門口岸後完成左右側交通轉換。

在大橋靠香港和澳門那頭,在車輛下橋時通過立交橋自然而然的轉換了車道方向,將從右行改到左行的方式;而在上橋時,也是通過立交轉換行車方式。為此,香港接線處設計了香港邊界至觀景山建造全程約9.4公里的三線雙程高架橋,以及位於散石灣附近的高架橋迴旋處設施。簡單講,就是左右側交通轉換是在行車過程中自然而然完成的,司機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操作,沿著行車道走就可以了,完全不用擔心。

一地可以購買三地交通保險

記者:

港珠澳各自有獨立的法律體系,車輛在橋上行駛的時候,要遵守哪裡的交通規則呢?一旦遇到交通事故,責任如何界定?會不會因為邊檢的限制影響救援?

蘇毅:

交管部門執法按照屬地原則。主橋在內地水域,由內地依據內地法律執法,簡單講就是要遵守內地交通規則。但在應急交通管理方面,則實行三地聯動,我們按照「屬地管理,快處快撤」的原則,建立了交通事故快速救援工作機制。發生突發事件或其他需要三地交通管理部門配合疏導交通時,三地交通管理部門將採取聯合交通管制措施,互相提供協助。

港珠澳大橋主橋為雙向六車道,大橋主體部分車輛一律靠右行駛

記者:

這是不是意味著開上主橋的車輛都需要購買內地交強險?如果汽車在港珠澳大橋上出現事故,保險理賠是否有章可循?

蘇毅:

機動車保險方面,粵港、粵澳兩地牌車仍按照現行的機動車保險及理賠制度執行,港珠澳大橋並不做額外要求。而且,經過三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努力,目前已實現了「一地購買三地險」,即在一個城市就可以購買粵港澳三地的機動車保險。具體的操作辦法,包括三地保險法律規定、在哪裡買保險、出險後如何理賠等,粵港澳三地保險行業製作了專門的網頁,給出了詳細全面的指引,目前香港已完成網頁上線工作。

此外,中國保監會廣東監管局已召集在三地均有機構的保險公司推動研究制定符合三地跨境車輛需求的創新保險產品。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批覆了廣東對港澳入境車輛投保內地保險實施電子保單試點。粵港澳三地監管部門亦在探討三地保險互認、一張保單保三地等便利措施,相信未來購買機動車保險會更加便利。

東人工島預留旅遊觀光功能

記者:

港珠澳大橋上有服務區嗎?

蘇毅:

港珠澳大橋主橋長29.6公里,沒有服務區。但在港珠澳大橋各口岸都有停車場可供車輛臨時停靠,口岸有洗手間、商鋪等便民設施。另外主橋還連接著東西兩個人工島,其中西人工島主要承擔運營管理維護及監控等功能,而東人工島則預留了旅遊觀光功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開發方案》,當完成旅遊開發後,東人工島上不僅會有餐廳、洗手間等系列便民服務設施,還會有觀光點。

記者:

一提到旅遊開發,人們總會擔心環保問題。港珠澳大橋水域是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為此設計施工過程執行了非常嚴格的環保標準。那麼在大橋運營維護過程中,是否也會有嚴格的環保要求呢?

蘇毅:

嚴格的環保要求可以說是港珠澳大橋建設施工的一個亮點,我們也要求自己把這個亮點延續至大橋的整個生命周期。在設計運營維護方案時,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充分考慮了環保的需要,對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乃至交通事故導致汽油泄露這類極端的情況,都有環保應急方案。我們也有一系列的環保宣傳方案。

記者:

在運營維護管理方面,還有哪些難點問題沒有解決嗎?

蘇毅:

我們要求自己盡可能地為來往車輛和行人提供最大的方便。但港珠澳大橋畢竟是首次嘗試一橋聯通三個獨立關稅區,在運營管理上沒有先例,且各方現在都強調依法行政,難免會有一些問題是短時間內無法做到最好的,比如:受限於東人工島處於大橋口岸限定區域,旅客上島觀光在粵方出入境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障礙;三地保險不能互認,消費者期盼的一張保單保三地暫時還無法實現;粵港兩地執法車輛目前還不能跨界掉頭。如何在儘量少修改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解決上述問題,既需要決策層面的頂層設計,更需一線執法部門密切合作,積極出謀劃策。

儘管三地反復協商,盡可能考慮了所有會遇到的問題,但這畢竟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不排除在實踐中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不排除我們目前的解決方案在通車後還會被人詬病,但我們會用心傾聽普通民眾和消費者的心聲,主動完善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目前粵港澳三地相關部門正積極努力創造一個讓老百姓感到方便的往來方式,因此我相信,所有的新問題都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並會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來往粵港澳三地定會越來越方便。

(蘇毅博士2004年加入港珠澳大橋項目,

負責項目社會經濟可行性研究、三地政府協議、

項目投融資、跨界通行政策研究。

本文未註明來源圖片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

編輯:胡越、趙珊


推薦閱讀:

從軍閥割據到行政割據
該怎麼看待瀆職犯罪查處的行政依附性
交通協管員拍攝違法停車的照片不屬於行使行政職權

TAG:行政 | 政策 | 港珠澳大橋 | 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