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強大,必須放下這10樣東西

點擊上方

「有書」,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帶你讀完52本好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聲音資源載入中...

文 | 高寒 · 主播 | 佳凝

外觀上看有很多不如意的外在理由,但審視自己,會發現是自己的消極在消耗自

己。

放下面子:幹事的人,向來能屈能伸。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幾乎可以說家喻戶曉。劉備能放下面子,不顧皇叔之尊,一再放低自己的身段,對隱居的卧龍先生一顧再顧,甚至寧可立在屋前等候,也不肯吵醒午睡的諸葛先生,氣得張飛暴跳。

放在一段傳奇故事中,這似乎並沒什麼難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都受制於自己的面子,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最重要的是,為了怕別人看不起,就不肯、不能從小且辛苦的起點做起。

反觀那些為了自己的事業,能放下不必要的面子的人,人生目標明確,為了達成目標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明確,對於要因此受委屈的準備明確。

而這些「明確」,是放下面子,拋開面子羈絆,表達真實自己,和自己的真實目標親密接觸的基石。

 

放下壓力: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大的生產力

人們常說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應該說部分正確。

壓力要到什麼程度,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受壓人是恰好激發了鬥志,還是在壓力下徹底消沉,是需要詳細考慮的。

壓力中那些無謂的痛苦成分,在很多時候會分化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在面對一種具有威脅性的生活境況時,明明知道需要做出努力和改變,卻失去了一點一滴經營的耐心和信心。焦慮就是這樣一種壓力下的無力情緒。

一個人在無謂的痛苦中,深感壓力的時候,他的能力就容易發揮受限。有一句話說快樂是最大的生產力,把那些無謂的痛苦扔掉,讓快樂釋放出個人的天賦,不僅可能釋放出的能力更徹底,結出的果實也可能更健康。

 

放下過去:過去的事情再怎麼想也無法改變,不如放下。

如果過去是美好的,我們會說懷念過去。

放不下的過去,通常這個過去是有遺憾、愧疚的。想起這個過去,它就作為一個負面能量,以負面情緒的方式,揪扯我們的心。

但是為人處世,多少還是要有一點旁觀者的態度。所謂旁觀就是在對待一個已經畫了句號的過去、一個不可更改的過去、一個可能充滿了遺憾的過去時,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有限,無力扭轉一種狀況的客觀發展。

放下過去,就是置身於客觀的位置,承認客觀的參與。

放下自卑:接受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一定能成功!

自卑往往是因為對比,在和他人的對比中,對於我們自身存在的某些問題不能接受。

當一個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時候,他很容易陷於對別人的模仿。模仿別人做事的方式,模仿別人的性格。模仿和吸取也許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我們吸取別人的優點,意味著把它變成自己的。而模仿卻可能只是模仿外在形式,並沒有得其精髓。

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東施效顰。東施姑娘只知道西施姑娘皺眉捂心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真正美的是西施本人,皺眉捂心只是在西施美貌基礎上的一種別樣韻致。

而一個人只有接受自己,才能真正在自己這塊獨有的模子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準確的發展方向和位置。而只有發揮出自己獨有的天資特質,才更可能成功!

 

放下懶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再好的想法,要想成功,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力上。懶惰,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行動力、執行力不夠。

古人在形容勤奮時,有個很形象的成語,聞雞起舞。天天雞叫即起,需要和懶惰做多麼大的抗爭。大書法家王羲之不僅有天賦,而且非常勤奮。

據說王羲之每天練習書法,用來洗毛筆的水池子,年深日久,水池裡的水都成了黑色。所以說,要想天賦兌換成成功,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儘管,愛迪生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還有後半句,百分之一的天分更重要。

但是,要想對得起這得天獨厚的天賦,就要多想想科比的那句名言:你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時的樣子嗎?

 

放下消極:負能量拖累人,要麼拋掉,要麼轉化。

 

很多時候人不知道自己輸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在哪裡。

外觀上看有很多不如意的外在理由,但審視自己,會發現是自己的消極在消耗自己。

消極其實是一种放棄。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對成功和希望預先否定,也就給了自己放棄努力的理由。消極也是一個陷阱,容易讓人在一種不如意的境況中自我設限,不求改善。

消極的負面意義是,限制了一個人的潛能,同時也就是限制了進步、打開新局面的可能。

消極無異於人生的陰霾,需要從內心拋棄;但有時,暫時的消極,也是一種應對困難的心理軟著陸,是對接受困難的一種心理過渡,是需要轉化的能量儲備。

放下抱怨:抱怨無法改變現狀,拼搏才能帶來希望。

抱怨作為一種情緒發泄,在日常生活中不討人喜歡。但也許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適度的抱怨有益於平衡情緒。

最不可取的是,抱怨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無所不在。而且抱怨成真,不僅沒有把情緒發泄出來,反而加重了怨恨情緒。

像一個故事中所寫,一個老太婆老是抱怨老頭子養的麻雀吵鬧,隨著抱怨的不加節制,她的情緒終於爆發到要以真正的狠毒來發泄,她傷害了麻雀,也傷害了老頭子的感情。她自己也受到了懲罰。

所謂抱怨會帶來災難,是因為抱怨不僅無助於尋找和發現解決問題之道,反而越來越讓我們相信抱怨有理,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推脫自己應該負的那部分責任,任由情況越來越惡劣。

可以說,抱怨成習慣,是對生活中的問題沒有能力或不想付出的一種表現。

抱怨是把生活中的問題最大化,而想改變境遇,只能拼博,拼搏也就是把不完美的生活最大利益化。

 

放下猶豫:認準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准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頭

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才能、不缺機遇,之所以不能成功,壞就壞在了猶豫上。

關於猶豫,老祖宗有個精妙的描述,前怕狼,後怕虎。

和猶豫相對的是果敢。從果敢這個詞的詞義上,其實也可以推出猶豫包含的缺乏決斷、不夠勇敢的本質。機遇往往是稍縱即逝的,所以能不能抓得住,就要看一你有沒有判斷的能力,二你有沒有抓住的勇氣。

放下猶豫,決不是說一個人做事要莽撞。正相反,放下猶豫是說,一個人在經過了充足而周密的思考判斷之後,想清楚了什麼是重點,什麼是可以不計較的,自己能付出什麼,能承受什麼,從而拿出足夠的勇氣,在選定的路上勇往直前。

放下狹隘:心寬,天地就寬;格局大,事業就大。

有時候我們會說某人心胸狹隘,這種評論好像針對的是一個人的人品。

但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狹隘,和他不會算賬有關係,雖然也可以說,是因為人品有瑕疵所以不會算賬。

比如說,《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周瑜被評論為比較狹隘,嫉妒諸葛亮比自己更有謀略,以至於最後被諸葛亮氣死,慨然問天道,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之所以突不出諸葛亮這個對手的框架,就是因為他的作為的目標太小,他的目標老是鎖定在個人和諸葛亮的鬥智斗勇上,而不是著眼於大局。

如果著眼於大局,就不會那麼在乎個人之間的比拼,偶然的勝敗得失。

所謂「利不可兩得。不拋棄小利,大利就不能得到。」

這個帳就是,太著眼於自己,很可能限制了自己;太著眼於利益,卻很可能損害了利益;心寬,格局大,某時可能暫時看不到有利,但長遠來看,卻有可能有更好更大的發展,也就是舍小利,謀大利。

 

放下懷疑:疑神疑鬼的人,沒人和他交心。獨步天涯,成不了事。

懷疑是一種傷人的品質。懷疑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危害不大,但是卻很容易讓人心寒。

老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懷疑是正常的,有疑心是正常的,難道信任就要不分情況,一味地盲目信任嗎?

但是看到《三國演義》中,當趙雲沖回敵陣去救劉備夫人和阿斗,很多人都因此誤會趙雲投奔了曹操,而劉備堅信三弟的人品,這種信任是多麼讓人感動!

信任能帶給人多大的付出決心,因為信任本身就是一種付出,付出了對另一個人的認可、感情、接受、期待。它本身就是一種能感染人、鼓舞人的信心。

信任是外向的、積極的、充滿了樂觀的,吸引人的。懷疑往往冷卻別人付出的熱情,信任卻能鼓勵別人付出,吸引幫助。

??

背景音樂 | 

陳奕迅 -《背包》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有書君說

 

很多書友都想知道

如何

第一時間

看到有書君的文章

書君特意為大家製作了一個小教程

按照以下操作,將有書君星標置頂

你就再也不會和有書君走散啦

每天早上6:30,有書君都在這裡等你

??

簡單三步,置頂

有書

作者:

高寒,京博國學外聘作者。本文首發於

京博國學(jingboguoxue),

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佳凝,電台主播,微信公眾號:佳凝我知道,微信號:jianingwozhidao。讓我們一起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簡單一小把就能2天瘦1斤,什麼東西那麼厲害了!
去黑頭縮毛孔太難了?這個東西讓你鼻頭秒乾淨
為何辦公桌右側要少放東西?
我們到底該如何學習?為什麼有的人學習東西比其他人更容易?
坎爺新專輯泄露圖上的東西可不是CD,那是一部唱片的消亡史 | VICE

TAG:自己 | 東西 | 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