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失靈與知識付費的悖論

精英失靈與知識付費的悖論

來自專欄混沌巡洋艦13 人贊了文章

我的好友Justin在知識付費行業,他好幾次給我說這麼一句話「沒有人永遠是小白,永遠有人是小白」,這句話像極了林肯的「你可以騙所有人一時,可以在騙過某些人一輩子,但沒法騙所有人一輩子。」,但知識付費和欺騙畢竟是不同的,知識付費的本意,按照Justin的說法,是幫助你思考,後來卻變成了替用戶思考,因為後者賺錢更容易,誰叫主動進行批判性思考,是這樣一件反人性的事,比早睡早起都難!

順著Justin的邏輯,我總結了當下的三種信息流產品,其背後所作的本質都是給用戶帖標籤,不是幫用戶長見識,提升技能,只是幫你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今日頭條系是靠演算法來給用戶打上隱式的標籤,知乎是靠用戶的訂閱來讓用戶了解到自己需要什麼信息,而得到是依靠專家來告訴你你就是這樣的人。當然現在知乎也有了演算法推薦,有了私家課,但總的來看,不管什麼樣的知識付費加信息流,做的生意不外乎這三種模式的組合,只是不同的平台比例不同。

為什麼要談論知識付費的三種模式,是因為不管那一種模式,都無法解決當下面對的精英失靈的問題。所謂精英失靈,就是本來應該起到社會的免疫系統的知識分子總是打靶打偏,醫學上有一種病叫做自身免疫系統,說的是免疫系統把身上的好細胞當成了入侵者攻擊。本來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有了問題,會有知識分子揭露時政弊端,成為廟堂之上和江湖之間的橋樑。

可是現在橋斷了,不是從中間斷了,而是從兩邊被一個個磚頭的偷沒了。下層不相信知識分子的不接地氣,上層防備知識分子的頭腦簡單被利用,而知識分子只能去各個平台吆喝叫賣,靠收割小白為生。回憶一下百年前魯迅在教育部工作時天價的工資和稿費,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魯迅自己讀了多少古書,卻為了青年人的緣故不叫青年人多讀古書是哪來的底氣,魯迅要是活著當下,多半會為了生計,來講他的中國小說史略的大師課吧,誰叫寫404文章,讚賞都會被退回了。

精英失靈這個提法,是來自汪丁丁老師的《經濟的限度》。書中寫道,要避免精英失靈的社會,需要同時滿足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第一是精英要保持對重要問題的敏感性,其二是有能力通過對話達成共識,不必全體都同意,卻要能動員足夠的政治資源來守住最基礎的問題底線,其三是求解基本問題確實緩解或改善了社會狀況從而不致發生社會革命。若其中那一條失效了,那就算是精英失靈了,當下前倆條都都有些鬆動了,知乎上精英走向自己的小確幸小沮喪,底層在貼吧快手上表演著民粹,至於動員政治資源,士農工商中知識分子鐵定排到最後一名了。

汪丁丁在討論精英失靈的時候,還引用阿羅關於組織及其限度的文集,其中提到社會組織的「三項基本原則」,其一,任何組織必有科層結構,其二,科層結構較低層次的成員擁有較為豐富的第一手信息而較高層次的成員擁有較大的決策權,其三 存在著最佳的科層結構使得信息因下而上的流動而失真的損耗與決策自上而下的執行成本,二者之間在邊際上相等。我覺得阿羅說的這三條中,最值得記住的是第三條,轉型期的社會,缺少緩衝空間,尤其要尋找這個最優的權衡點。而知識付費這種精英與下層交互的方式,即沒有促進精英從民眾那裡獲得信息,而且是由民眾做決策,倒逼精英講什麼,而不是倒過來的。

最近的朋友圈一片凜冬將至的氣息,說韭菜割到根了,說加稅不管企業洪水滔天了,說相互傷害如何如何,說世道變壞是從十萬加這個數字出現開始的,甚至還有說以後吃飯都要貴了,但卻唯一缺少討論該如何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帖子。標準的建議是節衣縮食,但危機時要做的是反思,是去沉下心來充電,是去之前不願去的地方吃苦冒險,而不是做鴕鳥。罕見看到一篇關於nature上發的針對轉基因態度進行調查的科普文,再看看下面的留言,卻發現科普的路有十萬八千里了。

看著越來越降級的理解力,看看對長文長句長邏輯的反感,我發覺精英失靈切割了社會不同科層之間的信息交流。我忍不住養成了在微信上看到長文,不管自己是否看完先點贊的習慣,這年頭願意寫沒有那麼多圖長文的公眾號都值得鼓勵。而當下最流行的演算法生成的信息流,由於目前的自然語言處理,只能提取單主題的文章的核心觀點,對於那些背景交代的清楚,觀點複雜,跨學科旁徵博引的復調文章,多半無法正確的分類。

這也是我為什麼無法在這些信息流產品中得到想要的推薦的原因,知乎上有我想要的內容,頭條上可能沒有。但知乎的推薦演算法,卻由於演算法本質上的限制,無法將這些內容推薦給我。這也註定了一個信息流/知識付費的產品,其中有越多演算法的參與,就越退化為雞湯加奶頭樂;有越多民眾參與的成分,就越流於民粹和抖機靈;而越多專家的參與,就越容易變成談玄論道,比如得到上最多內容貢獻者的劉蘇里名家大課,就是一個教你如何把一本好書讀成殘廢的欄目,不是由於請的大家水平不夠,而是這種不高不低不尷不尬的形式能夠賣到更多的錢。

Justin總結知識付費的悖論是「如果知識付費的服務為你帶來了價值,你就不在需要我的服務,如果你深陷我的服務,說明你還是很蠢」,但我卻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反映的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即精英失靈。凜冬至,白雪生。孤狼死,群狼生。抱團取暖需要的是相互的信任,但信任來自於底層的安全感,中層的獲得感,高層的成就感,那些來自西方來自啟蒙運動的概念,需要有一套獨特的,貼近生活能直接喚醒感情表達方式。

回到知識付費的悖論,我給出藥方和Justin的不同,我的靈感來自我最喜歡的SHE唱的一首歌「半糖主義」,其中關鍵的句子是「若有似無的甜 才不會覺得膩」。這句話不止適合知識付費,有知識的人就算自己再牛,有數據的演算法自己就是再高效,也不該替阿甘決定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人應該決定自己應該看到什麼樣的信息。未來一定會有根據基因差異,腦電差異給你打上標籤,再給你進行奶頭樂信息填鴨的商業模式,但被圈養了就不在是狼了。寒冬將至,冬天裡狗肉進補,而唯有相互愛著群狼才能活下去,要的是一群多樣化的,來自不同背景的狼。至於如何走下去,用歌里的話來唱出來「誰能一開始對愛就擅長,誰能才剛啟程就有方向」。

最後本來想放一首和這篇文挺應景的,也是我很喜歡的老歌做背景音樂,很可惜QQ音樂沒版權,就放歌詞的部分吧。

忽然想到一起開始的旅程

這幾個字有種溫暖的氣氛

如果用來形容我們

是不是很巧妙傳神

從沒想過事情會這樣發生

原本陌生的人闖進了人生

從此生命中多出你們

也多出無限可能

更多閱讀

一本帶你讀懂無形資產的書-《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恐慌與困惑-讀《今日簡史》看當下的四重困惑


推薦閱讀:

TAG:知識付費 | 精英 | 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