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榮——985/211的門檻是否反智

正榮——985/211的門檻是否反智

6 人贊了文章

引文

2014年美國大學理事會就各國大學生比例在全球16個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評選。調查的對象在25-64歲之間的主要勞動力人口,大體數據如下:俄羅斯佔比54%、加拿大佔比48.3%、以色列佔比43.6%、日本、紐西蘭佔比41%、美國佔比40.3%、芬蘭佔比36.4%、韓國佔比34.6%、挪威佔比34.2%、澳大利亞佔比33.7% 、愛沙尼亞佔比33.3% 、愛爾蘭、丹麥佔比32.2% 、比利時佔比32.1% 、英國佔比31.8% 、瑞士佔比31.3% ……基本上排行靠前的清一色發達國家行列。

又去查了一下中國本科生比例,根據2010年做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勞動力人口中,高中以後繼續就讀(大專及以上)的學歷者在8.9%左右。根據財經網製作的《全國本科生有多少人?中國本科學歷人口比例佔比一覽》這份報告,截止2016年,本科學歷擁有者比例大約在3.69%,但這是以整個中國人口基數來計算的。總體上,8%的勞動力人口本科佔比是比較樂觀的估計。但即使以這個比例去和靠前的發達國家比較,仍然是非常懸殊的,筆者在翻完這些數據的時候內心還是比較震撼的,40年來,中國的成就我們有目共睹,但大體輿論仍然鎖定在新聞聯播式「報喜不報憂」的情境里,以至於聽到的聲音大多是「本科生跟農民工一樣遍地都是」、「研究生也越來越不值錢了」。

這一期想就地產的招聘聊聊學歷,主角是閩系房企——正榮。


發展歷史

奠基期:正榮並非在福建起家,最開始也並非做房地產業務,而是路橋施工隊起家。1980年至1996年間,歐宗榮在江西的路橋施工屆逐漸風聲大燥。

初創期:1996年,歐宗榮基於他在江西境內攢下的口碑獲得了第一塊地皮——宜春的「贛州第一街」;1998年歐宗榮在福州成立了正榮集團,取自歐宗榮在江西打工期間堅持的信念「正直鑄造繁榮」;1999年正榮成立下屬房地產開發公司,仍然在江西境內開發地產項目,南昌正榮·大湖之都項目落地,這是正榮第一個大面積的標杆住宅項目。

贛州第一街

積累期:2003年正榮響應福建省「民資回歸」造福福建的號召,投資莆田項目,正榮開始布局福建;2008年莆田時代廣場動工,正榮也進軍商業地產;至2012年正榮正式沖入地產全國50強。

擴張期:2013年正值閩系、粵系房企紛紛登陸內陸市場,正榮也不例外,確立了「145X」發展格局,即1個職能總部、4個發展區域、5個核心城市、X多項目深耕;2016年正榮總部遷址上海,同年正榮進入地產25強。

轉型期:2016年正榮步著地產開發商轉型的腳步,確立地產、產業、資本的三大業務板塊;2018年正榮在香港上市。


歐式兄弟

在中國民營企業創業史裡面,家族企業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從家族企業發展壯大起來的。關於家族式管理的模式,之前有提到過,大多是企業規模成長以後,「七大姑、八大姨」幫忙參與管理某些事務,如果「七大姑、八大姨」參與公司戰略層面的決策那麼就是純粹的家族管理,這是一種家族企業的模式。相信企業的發展史已經證明了這種模式無法做大做強,《中國合伙人》里「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其實說的明白,情感有時候會影響決策,甚至,情感大多數時候都會影響決策,更何況是自家人,「清官難斷家務事」大體描述的就是這種情境。

在《希望集團30年》這本書里,劉氏兄弟的創業故事被描繪地聲色俱全。希望集團創立伊始是一個完整運作的集團,在飼料生產領域內外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最初的權力分配是按照個人所長負責不同的職責,老大負責高科技領域的拓展(工藝和製作),老三負責產業運轉(現有經營),老二和老四負責拓展業務(模式批量複製),四人各佔25%股份。隨著希望集團在全國業務的拓展規模大起來之後,劉氏兄弟在分家上也沒有含糊,老大創立大陸希望集團、老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老三成立華西希望集團、老四成立新希望集團。

今天,可能我們已經很多人注意到了地產界湧入了一個小「網紅」——新希望地產。

新希望地產

相比起希望集團的這段發家歷史,我更感興趣的是另外一件事兒:劉氏兄弟幾人在創立伊始即約定的原則——家屬不得參與公司業務決策。這種巨大的勇氣,說實話我還是很佩服,而且一開始就能看到這絕對是屬於知識分子的決策方式。於是,我又去看了下四個兄弟的學歷:劉永言未考上大學(但高中學業成績尚屬於中上等),劉永行西華大學本科、劉永好四川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劉永美四川農學院本科。今天看來,這些學歷在本科生裡面比較起來都是末流,但那是在80年代,大專生都能撐起一片天的時代。這是家族式企業的另一個模式。

如果真要對比劉氏兄弟和歐氏兄弟的創業史,可能歐氏兄弟確實要遜色些,但也足夠傳奇了。歐氏兄弟的家族企業發展史可以算作第三種模式了。

網上關於老大歐宗金的描寫很少,大致是早期帶著歐宗榮一起去江西打工做路橋施工,之後因為工程事故回莆田隱居,2002年創立歐氏投資集團,承接地產和各類投資業務。歐宗榮的經歷大體就是正榮成長發家的歷程。而關於歐宗洪,他應該算是一個富家公子出身,二十來歲掌管的就是一個年產上千萬的公司,以至於在融信發展的早期,外界關於歐宗洪愛好之一的傳聞就是「八十分」的撲克牌遊戲,相當有影視劇里富二代們拿著一沓錢在牌桌上賭博的畫面感。2002年,歐氏投資建設了觀橋御景項目,在當時成為莆田市中心的第一高樓,歐宗洪以莆田市交通房地產開發公司作為入股方在這個項目中積累出了資本,融信的發展歷程也正式邁上了步子。而如今的歐氏投資集團、融信集團、正榮集團,大體的發展格局大有希望集團在拆分之前的味道。歐氏投資集團以資金對正榮和融信在全國的地產開發業務進行部分支持,正榮和融信在各地擴張。而且,還有另一約定也如此相同:劉永好和劉永行在分完全國的兩個片區之後約定各自兩個片區禁止跨區域開拓;正榮和融信在各地地產業務擴張過程中相互不得挖角。

歐氏家族運作


兩個農民的差異

歐氏兄弟三人,沒有誰是讀過大學的,施工隊起家的他們在今天只是會被稱為農民工。楊國強也沒讀過什麼書,或許我這樣把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是強行的,但此文順帶想討論學歷的意義,那麼這兩個人在一起比較倒也並非不可。

《碧桂園》一文里,對楊國強的出身做了一個大概的描述,也同樣是農民工出身,包工隊起家。以歐宗榮為例,兩個人都是在起家的開始階段從施工員起身→做小包工頭→慢慢壯大隊伍→創立公司→進軍房地產→規模擴張→名利雙收。作為創業的老一輩,工作永遠擺在第一位、拚命的特質也是相差無幾。差別在哪裡呢?

關於他們個人來說,可見的區別有兩個,第一是楊國強的發家地在廣州,歐宗榮的發家地在江西,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省份。廣州享受了改革開放的第一股春風,而且鄰近港澳的關係,「富」的文化相比於其他省份更顯重,而江西直到今天仍然被戲稱為「阿卡林省」(存在感低),我的印象里高中時代一直覺得老家省在中部六省里太過落後,但也知道在經濟上江西是墊底者。楊國強的發家歷程就是在「高手林立」的環境里打天下,所以他知道避其鋒芒,資本家有資本家的活法,農民有農民的活法;歐宗榮不同在於,在沒有回到福建大舉進軍房地產前,他已經部分地享受到了「光環」的效應,早期的發家史里有描寫了一段類似張敏砸冰箱的故事,他因為工程質量的問題將自己的工程推倒重建在江西積攢了不少口碑。真正比較閩系和粵系房企來說,閩系更愛塑造光環,之前寫的世茂也好、泰禾也好,無不擁有自己在某些區域內標杆甚至轟動性的項目。

第二是他們個人習慣上的區別,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楊國強的照片和歐宗榮的照片對比來看看,無論是正式場合的還是私下場合的,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楊國強相對不太愛「修邊幅」;而歐宗榮則不同,據說他個人十分注重生活的品質和形象,出門在外一定是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形象示人。

楊歐對比

同樣是沒有學歷拼搏出來的人,在公司的對外招聘的學歷要求上兩者區別甚大,這裡僅以地產開發為例做個簡單對比。在校招上,碧桂園有兩套體系,一套是「碧業生」後來升級了「超級碧業生」,一套是「未來領袖」,目前在業內並沒有聽說過碧桂園非985/211學校出身不要的說法;而正榮的「榮耀生」校招則很簡單,只要985院校畢業的學生,針對其他房企的校招生開設的「榮耀生2.0」也是卡的很死,只要985院校出身。在社招上,碧桂園基本來者不拒,只要其他硬體大差不差,學歷上並無太大限制;正榮是只要名校出身,除特定崗位可以接受普通本科之外,其他一律211或者類211(如南京審計、江西財經等優勢專業類學校)起步。因為985/211的標籤起碼在外表上來說真的好看。

以此來對比可能相對會片面化,下文將根據正榮和碧桂園兩者的戰略差異進行進一步的對比。說回來,以歐宗榮的經歷去分析正榮在對外招聘中學歷要求的嚴苛,還差一點味道,在正榮或者說歐氏集團發展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影子讓歐宗榮對學歷看重如此之高。


倖存者的偏差

我記得馬雲在一次演講里調侃王健林在辦公室里擺書架的習慣時,說道「往往讀書越少的人越喜歡在辦公室里放書,而且越多越好,顯得自己有學問。」在知識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讀書確實成為了一種奢侈的習慣。但中國傳統文化里,文人「高且貴」的思維慣性依然是沒有改變的,這個慣性讓知識分子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尊重。

心理學裡有講到倖存者偏差,成功人士往往在撰寫回憶錄時不經意地將自己的行為特徵標籤化,而讀者很多時候則以為擁有了成功者的特徵便擁有了成功的特質,然而這並不可靠。例如努力在每一個成功者身上都存在,然而我們並不能說努力了便可以成功,因為仍然有許多努力的人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其他特徵亦是如此。

歐宗榮的觀念里,應該也是存在這種倖存者偏差的心理的。不過首先應當聲明的是,歐宗榮很明白學習的意義,作為一個初中輟學、16歲離家打工的人來說,他在31歲的時候完成了專科教育,2011年取得了大連理工大學的自考本科學位,考過自考的人一定明白在工作之餘花心思讀書考試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兒。他的兩個兒子同樣如此,歐國強畢業於北京大學,歐國偉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清一色985高校。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歐氏家族的成員,也對歐宗榮的名校觀念有很大的影響,這個人叫歐國仁,歐宗金的次子。

歐國仁

歐國仁1995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的是統計學專業。畢業之後的那段時間,歐宗金還在因為江西的工程事故休息在家,歐國仁進入歐宗洪的企業——融信工作,當然,歐國仁在融信的工作經歷中我們無法刨除他會受到家族的照顧,但他依然是從基層員工開始做起一步一步升到中層管理者的。世紀初,歐宗金成立了歐氏投資集團,歐國仁也決定返回家鄉幫助自己的父親。歐國仁給歐氏集團帶來的理念更新是巨大的,其一是將歐氏投資集團從家族企業轉變為現代化公司,引入大型企業集團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其二是提出了打造「城市運營商」的開發理念,以地產開發、教育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主營業務,改變以往單純的開發建設模式。直到今天看來這樣的思維對於一個家族企業來說,依然是超前的。得益於歐國仁的管理思路,今天歐宗金可以和兩個兄弟一起譜寫這段家族企業的傳奇,不得不說,歐國仁的影響是確確實實的。


大學教育

實際上,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教育在學校教育層面上來說,屬於截然不同的兩種教育方式。我們日常所鄙棄的「填鴨式教育」真的只發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大學方才是陳寅恪筆下那個「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的場所。可能有人會說,中國的大學沒有那麼高大上,然而大學提供了一個場所——想讀書之人可以讀書的地方。《大學》里寫「知止而後能定」,大學讓學生能夠「知其所止」而後「行其當行」,相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明所以已然「高尚」許多。

翻開歷史,便可以發現,歷史的每一次重要的里程中,高校學生很多時候總是走在歷史的前面。在美國1964年的「言論自由運動」發起者是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學生;1965年至今1968年持續在西方世界裡的「反越戰學生遊行」;1968年法國高校內的「五月事件」;1969年北愛爾蘭學生的「民主遊行」;1970年美國大學生「反入侵柬埔寨罷課行動」……而在國內,1919年五四運動上街遊行的是北京大學和現今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1935年的「一二九愛國遊行」是來自東北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學生;以及建國後不可言說的幾次學生運動同樣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這種力量是讓人敬畏的,而力量的背後是自由的知識。

五四運動

在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筆者認為有三種力量是最為震撼的。其一是軍隊,瞬間的摧枯拉朽,可以締造一個時代間的傳奇;其二是輿論,雷鳴呼嘯而過,可以挽救一個範圍內的悲劇;其三便是教育,細水涌動涓涓長流,可以保證一個民族史的不朽。而這種教育只會是大學式的「啟蒙教育」。

如今已經越來越多的房企招聘寫明只要本科及以上學歷,而在這個學歷內,其實也隱含了幾個層次。之前在某論壇里看到一帖子,調侃清華學生的鄙視鏈,大體應該是這樣的:三清(清華本碩博)→雙清(清華本碩)→清本→清華。在房企招聘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也是被劃分了三六九等,清北、普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專升本、自考本,甚至有時房企會聲明「第一學曆本科及以上學歷」,又排除掉了後兩者。而正榮在這裡則只選擇了前三者,是否反智呢?

正面意義上來說,這種選擇積極的方面有兩點。

其一,體現了對知識分子的尊重。論壇里經常看到這樣的討論:「如何看待XX公司非985學歷不要」、「如何看待社會的學歷歧視現象」、「沒有985/211學歷的本科生該如何對待職業發展」等等。國內各品牌公司,無論是地產也好、非地產也好,大體是形成了默契,比如碩士起薪會比本科生多、博士生起薪會比研究生多,出發點很明確,畢竟這些學生花費了更多時間在學習上,這個時間成本是需要彌補的,不然誰還願意多花幾年時間去讀研、讀博呢?同樣的道理,考取985類高校的學生在本科考試或者研究生考試中所付出的會比其他高校更高,如此這樣的付出也該得到回報,不然誰都義務教育讀完就工作誰還願意每年在幾百萬高考大軍里拚死奮鬥呢?筆者在這一問題上的看法可能相對偏激一些。布魯姆在描述美國建國以來文化思想的發展時,提到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黑人運動之後美國社會形成的「逆向歧視」現象,即黑人本來是受歧視的對象但在某些範圍內白人成了受歧視的對象,今天的中國社會,在某些區域內學歷也同樣受到了這種待遇,「低學歷的當老闆,985/211都是打工仔」、「大學無用論」、「知識無用論」等等,姑且不論這種學歷的苛刻要求是否反智,這類的思想絕對是反智無疑。

其二是好看。這個詞兒我想了很久,最後決定就這樣用了。一個公司從上到下都是985/211畢業的高材生,就如一位女性旗袍裹帶、面容皎潔,或者一位男性西裝革履、恣意盎然地站在那裡微笑一般好看。這個氣質,算是和歐宗榮平時生活品味的追求相契合上了。

負面意義上,原本想說這樣會不會有就業歧視的問題。但去查了一下資料,《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3〕5號)》中所規定的「三個嚴禁」——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針對的是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企事業的用人自主權仍然在保障範圍內。而關於學歷是否算作就業歧視問題,「判斷一個招聘行為是否屬於就業歧視,可以參考如下的標準——如果企業要求的條件是一個人天生的,後天無法通過任何努力來改變來實現的,就是就業歧視,比如,性別,出生地、民族等;但通過後天的努力和積累可以達到的條件,一般不認為是就業歧視」,學歷無論怎樣要求,依然屬於企業的用人自主權範圍內。最大的負面意義在於錯失了人才,學歷≠人才,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可靠的結論,我們可以下判斷說高學歷者往往具備人才特質的可能性更高,但仍然不排除有許多人才跟學歷的關聯度並不大。

如此我們可以接著下一個話題,即正榮的擴張路線。


「145X戰略」

至2018年的今天,正榮的「145X」或許應該改名叫「1-6-14-X」了。2013年正榮決定走出福建區域進軍全國,這個步子仍然是跟著國家政策在走,與碧桂園、萬科、中梁、其他閩系企業並無太大區別。然而在這其中,閩系的發展路線大多堅定一條路,就是不盲目擴張,立足一二線城市深耕、周邊有序擴張。無論是早前的世茂,還是後起的旭輝、陽光城、泰禾、金輝等,都是如此。

有文章分析,閩系房企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以三迪為代表的穩健型房企,不追求規模,也不追求百強排名,持有很多優質資產;另外一派就是以歐氏企業為代表的「高槓桿、高周轉、高風險、高溢價」模式,沒有自持資產,能賣的全賣掉。然而在這個描述中,準確來說,這幾年風頭正盛的幾家閩系房企依然保持了部分閩系相對穩健的特色。或許他們會大舉進軍三四線,但一二線永遠會成為主要的戰場,這是閩系的特徵之一。

正榮最初進軍內陸的區域在長三角地帶,隨著總部搬遷,陸續在長三角、京津冀站穩腳跟。最初劃定的4個區域——長三角、海西(大福建包括江西)、環渤海、中西部,隨著規模的日益增長,中部形成了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四個核心城市。而近年,各大房企進軍西南區域,成都、重慶、昆明開始成為房企爭奪的戰場,西部從中西部區域獨立出來也是勢在必行;同時近年3月份正榮首次在佛山的土地拍賣會上公開亮相,也宣告了正榮進軍廣深區域的決心。原先5個核心城市——京滬寧福武,實際上至今正榮仍然沒有進駐北京,而是以天津區域公司的名義涵蓋了北京範圍,但即使是這樣,拋開目前只是組建階段的佛山區域,目前成規模的區域公司仍然已經有13個。

正榮全國布局

接著上面學歷的話題來說,最早確立學歷准入標準時,劃定的區域和核心城市基本都是知名高校雲集的省市。北京和天津共有30所211大學、上海有10所211大學,南京有8所211大學,武漢有7所211大學,福建區域內因為根植已久招聘需求量會小很多,所以可以忽略不計(以上都是市級,沒有計算省內)。但隨著核心城市的增加,漸漸出現985/211學校出身的人並沒有那麼容易找到的情況。比如河南就一所211高校鄭州大學,山東就2所211/985高校等等。而正榮的地方人事任命權仍然需要通過集團審核,所以即使地方情況不同,正榮對外統一招聘的口徑依然是一致的——非985/211不要(特殊條線除外)。

筆者曾與某房企營銷總聊到這個問題,問他如何看待這一問題。他的回答還是比較中肯的,「我並不反對正榮的這種學歷要求,我的學歷要求也是滿足的,但他們每次給我電話我仍然拒絕了,是因為我覺得他們集團與地方的溝通效率太低,在山東這個地方只有山大、海大是符合他們要求的,如此情況下正榮要做出學歷要求的調整是必然的。在山東,所有人都知道建築類強勢的高校是山建大和青島理工,但正榮仍然抱著學歷不放,以至於有一些職位招聘了一年半載仍然沒有招到,這是地方和集團的反饋效率問題,以此可見端倪。」

這也是上文提到的正榮對學歷的這一要求導致的負面效應最大的地方——人才供給問題。許多房企有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一些崗位可以空缺個一年半載也不要降低用人要求,但單單以學歷來論崗位匹配度的契合程度,筆者也只能保留意見了。


正榮印象

學歷是硬指標

前文已論述頗多,在此不再贅述。

家族企業的代表之一

雖然正榮在公司發展的路徑中,刻意地在去除閩系企業「家族化」的特徵,但這並不意味著正榮已經成長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歐宗榮在充分放權給兩位職業經理人——黃仙枝、林朝陽的同時,也將自己兩位高材生出身的兒子安排在了地產控股集團的董事席位上擔任非執行董事,「家權力」與「職業經理人權力」相博弈,這大概也是閩系企業的共性。無法期待正榮完全「去家族化」,只能期望「少家族化」。


正榮架構

集團架構

二級管控(2018年4月份開始城市公司升級為區域公司,預計未來會調整為主流的三級管控模式),國內集團下轄14個區域公司(核心城市兩小時車程範圍內為區域輻射範圍),上海區域、合肥區域、南京區域、蘇州區域、福州區域、南昌區域、佛山區域、武漢區域、長沙區域、濟南區域、天津區域、鄭州區域、西安區域、成都區域。業務板塊上,地產、產業、資本集團並行,地產仍是主流。

項目管控模式:

集團-區域-項目部(遠距離項目成立單獨項目公司)

管理架構

地方管理架構:區域總-分管副總-職能總監-高級經理-經理-主管-專員。

項目管理架構:項目總經理-高級經理-經理-主管-專員


正榮人才培養

正常員工培養

「榮耀生2.0」針對的是前三十強工作三到五年的校招管培生;普通社招員工依然是學歷、學歷、學歷。

校招管培生培養

「榮耀生」針對的是普通崗位的校園招聘;「榮之星」針對的是正榮物業的校園招聘。


正榮產品

住宅方面

典藏系(精品層峰),代表項目正榮·西湖原著(南昌)

大師系(高端再改多改),代表項目正榮·紫闕台(武漢)

精工系(中產改善),代表項目正榮府(長沙)

優家系(剛需),代表項目正榮·悅嵐山、正榮·悅玲瓏(蘇州)

商業方面

正榮廣場(商業購物街),代表項目正榮·時代廣場(福州)

參考文章:

《全國本科生有多少人?中國本科學歷人口比例佔比一覽》——每日財經網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歐氏三兄弟傳奇》——南方周末·馮葉、石茹

《歐國仁:「創二代」高材生,推動家族企業做大做強》——風雲莆商

《歐宗榮內閣平衡術去家族化》——謝冰淇

《用人單位不招非985和211,求職中遭遇就業歧視,你該怎麼辦?》——知乎·面試求職那些事兒

謝謝閱讀,歡迎各位交流地產心得!

2018年9月9號

——愛寫詩的人販子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