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之選 —— 東風本田CR-V三年使用心得

全面之選 —— 東風本田CR-V三年使用心得

來自專欄咖加車評

作者 —— 咖加用戶:笛小凡

首先放上題圖:

「車輛來源?」測試用車即自家通勤車,2015款本田CR-V2.4兩驅豪華版。購車時的主要訴求為實用性,而恰好這輛車也是代替家中原有兩廂A級車的存在。

購車時正處於2015小改款上市之際,自然是要奔著地球夢科技選擇2.4升版本。至於驅動形式,我們對這輛城市通勤車沒有任何脫困能力的要求,我所在地區的冬季並沒有路面結冰情況,故選擇了2.4兩驅豪華版。

「先給出總體評價」三年以來,全家人對這輛車都非常滿意,各年齡段的家人都對其上手度予以好評。而在我看來這是一輛沒有明顯短板而在動力、效率、城市行駛便利性、裝載乘坐實用性表現極其突出的車,不管是什麼家庭,都應該來一輛這個。

「動力總成」絕對動力在當時給明確好評,實測0-100kph加速9.0秒(L擋彈射),起步時在CVT的協同下動作輕柔平順,不竄也不會沒勁,高轉區間動力輸出和引擎談不上隔絕感強,但這台「大排量自然吸氣四缸引擎」聲音還算好聽,沒有顯著的顆粒感。急加速時的動力輸出略顯保守,深踩油門時的動力響應有不到半秒的延遲,而且車速未達60kph之前即便全油門也無法讓轉速達到紅區。

「單說兩句變速箱」本田地球夢系CVT是我當年接觸過的CVT中表現最為突出的,當然,在那個時候沒有豐田全新的Direct-Shift CVT變速器,聽說那個神器的表現堪稱驚艷。當時體驗過即將被奧迪放棄的Multitronic無級變速器,沒有液力變矩器,只用離合器控制接通,起步時的動力遲滯較大而且會出現頓挫。日產系使用的Jatco無級變速器先不說可靠性,單說在急加速時不連續變矩,不如我家裡這輛CR-V的CVT在急加速時可以將轉速鎖在最大功率點的標定方式更讓我滿意。畢竟我認為CVT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連續變速變矩,個人喜好。

「小缺陷」在此CVT變速器加持下的CR-V也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偶有發生低速(20-40kph左右)收油後再給有會感知到動力銜接的小積振;第二是倒擋比較無力,我自己平時使用左腳剎車,所以左腳hold剎車右腳給油對我來說也沒啥太大障礙,但是對初次接觸這個車的時候會是一個所有人能發現的特性(是個特點不算缺點吧[doge]),特此一提。(PS.即便倒車無力,它在斜坡倒車停住後並不會像某些「專業級駕趣SUV」那樣迷之向前溜車……)

「轉向」先說方向盤,方向盤尺寸較小,盤身較細,3/9點處有類似握柄式的凹陷,整體握感我非常滿意。

轉向手感建立特性,回正力矩增益變化合適(反正不似新思域有一些「搶方向」),阻尼隨速度、隨角度增益也都非常合適,低速時阻尼在我看來稍大,但揉庫還算輕鬆,高速也很穩定。絕無上代CR-V和老途觀的漂浮感。

「效率」說完了動力總成,效率與油耗也該上場了。這輛車動力總成經濟性之強勢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

先報實測數據,市區和城市路的油耗為8.5L/100KM;115KPH巡航(乘坐3人,過磅1.8噸)的油耗為6.0L/100KM,在同級中幾乎最強的動力表現下有如此的油耗表現,我真是只能在本田技研的地球夢科技前跪拜。

另外吐槽CR-V行車電腦,油耗值通常比實際偏高10%-20%不等,另外行車電腦的計算邏輯也是讓人捉摸不透,總之這行車電腦表顯數值大家微微一笑以待之就好。

「底盤」毀譽參半,優在避震器對震動吸收均能一次性乾脆吸震完畢,而且對大震動的過濾比較好,巡航舒適性性整體算是不錯。而稍差的地方在中低速前橋會有輕微顫動感,也有可能與三年的車況衰減有關 ,不如全新CR-V那麼有高級感。況且這個底盤還是較大程度偏向操控,對舒適性的兼顧很「本田」(冠道則與之明顯不同)。至於公路駕駛以及過彎表現,CR-V應該是一如既往的穩健,側傾在同級產品中不算大,而且無車身左右回擺(即便是與同期的馬自達CX-5比我認為也並不落下風)。

「NVH」本田一直是噪音老大難,但很有趣的是在2015年中選車時該價位的SUV(除昂科威)隔音多數連這代CR-V都不如(至少CX-5、RAV4、奇駿、翼虎都是不如的)。而我家中的這台CR-V配備的普利司通動力俠輪胎胎噪較大,在兩年半的時候換了全車的米胎,胎噪改善明顯。

震動這事兒可得好好說說,掛D擋剎停後(啟停關閉時),會有概率(注意,是有概率,不保證100%復現)從踏板和方向盤傳來低頻震動。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冷機有負載時怠速約為800RPM,此時感覺不到任何震動,但水溫上來以後引擎的帶載怠速低至600RPM以下,此時則有可能會通過踏板和方向盤感受到低頻的共振。尤其是在夏天,開著空調怠速的時候體感最為明顯,經過體驗,若此時關閉空調,抖動也就隨之消失。當然有很多人對此的解決方式是推入空擋或者配合自動啟停。btw,這輛車的引擎憋氣能力算是不錯,只要開啟了ECON模式的時候,就算夏天開著空調,也可以做到完全憋住一個燈時。

「內飾」車內空間和便利性配置基本挑不出什麼毛病,真皮座椅方向盤、主副駕駛電調(帶腰托)、座椅加熱、無匙進入/啟動、後排出風口一應俱全,唯一槽點是2015年的MMC時沒有加入自動大燈,直接導致某韓姓老師喜歡的的「三自動」缺了倆[doge]。但是車廂的用料並不考究,是5年以前的風格,但做工沒有什麼瑕疵,但考慮到當時同級車的水平也沒什麼可挑剔,至少新車無異味,三年無故障無異響也沒有任何損壞。

畢竟當年我們選擇這輛CR-V的主要訴求就是實用性,而這恰好是它最出彩的地方。得益於檔桿上移,中央通道的儲物空間可以說是異常豐富,有三個中央杯架的情況下還有獨立的手機台、零錢槽,同時中央扶手可以前移到合適枕手的位置,跑長途的時候可以得到有效的放鬆(怎麼說呢,比老途觀那個一天一地的中控布局合理的多)。前排車門的從上到下分別有扣手、中層、下層三處儲物槽,扣手處放鑰匙和手機都很合適,中層我喜歡放一小包濕紙巾,而最下面的儲物槽可以直立放下一個大杯和一個中杯1點點奶茶,我是相當滿意了。

而這個車的裝載能力不止於此,更可怕的是其後備箱的拓展性與實用性。這輛CR-V後備廂有兩個優點深入我心,第一是在配備了帶原車輪圈的全尺寸備胎後還能保持極低的後備廂地台高度,第二是后座的分離摺疊設計可以完美放平后座,不多說了,看圖,我都準備去註冊貨拉拉司機了。

本田MM理念可以說是在這台CR-V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擁有著同級車裡幾乎最小的車長(4585mm),卻有著幾乎最大的儲物裝載和乘坐空間。下面來講講這台CR-V的前後排座椅。

首先說前排:坐墊略短給差評,其餘方面均好評,尤其是座椅高低調度非常大,家裡各種身高的人都能找到合適坐姿。副駕座位配備電調好評,但可惜不能調節高低。

後排的表現在當時堪稱驚艷:靠背角度兩檔可調,能找到舒緩的坐姿;材質分布非常合適,承托感很好;坐墊長度足夠長;后座僅有豐田RAV4可以與之媲美。但我還是覺得受制於這個神奇的座椅分體摺疊方式,坐墊離地板的高度略低,需要將腳前伸才能較好承托住大腿,好在腿部空間沒有投訴。PS:我還專門去體驗了一下,被許多人稱為「大沙發」的日產奇駿的后座真的表現真的非常糟糕,靠背角度很陡,坐姿非常奇怪。

另外,這應該還是同價位少有的適合五人乘坐的車型,後排中間座位無論柔軟度還是腿部腳部空間都與兩側乘客無異,作為有四驅布局的車型,能做到這點真的是非常不易了。

「中控屏」 許多人吐槽這代本田DA互聯屏邏輯混亂,我確實覺得有許多地方設計反人類,比如連接藍牙電話和藍牙音樂的選項就在兩個菜單中。但是好在它從來沒出現過死機的情況,方向盤多媒體控制區域簡單好上手;無奈於當時沒有Carplay,導航只能用手機和HDMI線同屏,效果雖不差,但缺點就是手機沒法息屏了。

這塊屏幕最多的功能,一個是用作LWC盲區監測的顯示,行駛時候通過轉向燈桿頂端的按鍵可以喚出右側攝像頭畫面,屏幕顯示的內容配合右側後視鏡可以解決所有右側盲區,這點其實對於沒有Shoulder Check的國人非常友好。

第二個就是顯示倒車影像,這輛車的倒車影像清晰度和雷達精準度我也非常滿意,而且引導線和車輛模擬框的位置都非常準確。不似我常開的豐田塞納軌跡線不隨方向轉動,也不似之前的無限QX60雷達總慢半拍才響,用著是上手度極高的,再新的新手用它停車泊位也不會特別發慌。

(為了防止被批評雲平車,再附上兩張圖)

「保養」這個車在我們家就是一工具,也從來沒想著要嬌生慣養。雖然5000km一次保養,但是換的油一直都是東本的綠桶0w-20,兩百多塊一大桶。140元一小瓶的燃油添加劑不是沒有意義,但我認為5000km加一次效果其實不夠明顯,但既然是官方推薦項目就不多評說了。這輛車一直也是由家人在4S店保養的,說保養貴的看看是不是被4S店推薦多做了項目哈。這些年就自己換了玻璃水和空調濾芯(PS:這輛車的空調真的超級涼,涼到後排出風口經常是被關閉的),補過幾次輪胎,沒再多費過一點心兒。

尾巴

最早寫這個心得的時候還是去年全新CR-V發布前夕,忘了為何沒有發出來。現在……本田全新一代CR-V汽油版在經歷風波後銷量再度攀升。但就我作為上代Facelift後的CR-V車主,對家裡的這輛車還是非常滿意,雖然它相貌平平,但優點都是直擊人心的,無愧於當時同級中最全面的產品,如不出意外它會在我家裡一直服役下去。


推薦閱讀:

TAG:汽車行業 | 本田Honda | 東風本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