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華為范」的華為人工智慧

很「華為范」的華為人工智慧

來自專欄 TechECR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四個月前,華為已透露將在HUAWEI CONNECT 2018期間,發布全棧全場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當然,在更早些時候這家公司發布了其新願景: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智能的數字世界。

人工智慧是數字世界的基石

兩者有何關係?人工智慧即是構建數字世界的核心基石,這一論點可從Forrester調研中得到映證。2018年,華為雲委託Forrester公司進行調查,200家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負責人參與了此次調查。

有65%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將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請注意是「關鍵作用」,而不是「輔助作用」。同時,通過調研發現,行業客戶對人工智慧的接受程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製造、物流、醫療、教育、媒資、零售等行業,以及智慧城市領域,均開始將人工智慧引入生產系統、核心業務系統。人工智慧正在諸多領域創新客戶的體驗,優化重塑產品和服務,實現基於洞察的流程自動化。

「華為范」的人工智慧

確實如此,人工智慧加速向行業滲透的同時,企業對其要求也正在改變。在應用深度方面,人工智慧的價值已從初級的業務改進,提升到價值創新;在應用技術方面,從孤立單一,發展到全棧複合;在應用縱深方面,從淺層特例嘗試,發展到深度平台普及;在應用範圍方面,從企業內部,發展到生態系統。

針對上述特徵,華為雲EI(企業智能)方案縱向維度分為四層:「底座」為數據湖;在數據湖層之上為基礎平台服務層,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圖引擎等功能;基礎平台服務層之上為通用AI服務層,包括人臉識別、智能問答、圖像搜索等服務模塊;通用AI服務之上為多域協同決策層,包括智能管推理、優化決策、決策支持等。

對此架構,華為雲BU EI服務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表示,對於已經具備人工智慧理解能力,儲備了研發能力的企業,可直接從基礎平台服務層調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功能服務,而對於只希望關注應用場景的企業,則可直接調用人臉識別、智能問答等通用人工智慧服務。

「雲-邊緣-端」協同

當然,上述僅為華為雲EI解決方案的縱向維度,而從橫向維度,該解決方案又體現了全場景特徵,即實現了雲、邊緣、端的多層面協同。

除雲端解決方案外,在網路邊緣層,華為可提供智能邊緣平台(IEF),以及輕量化服務,而在智能終端層,可植入華為HiAI移動計算平台和麒麟NPU處理器。

以物流行業為例,分揀區分布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區域,不可能將所有數據都回傳至雲端處理,此場景就已極為體現華為「雲-邊緣-端」協同能力的價值。

三要素與第四要素

數據、演算法、算力被定義為人工智慧三要素。在人工智慧領域,華為也堅持「不碰數據」的原則,但不碰數據並不等於不理解數據,不具備服務數據的能力。在此方面,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也是華為雲EI能力的一部分,畢竟高質量的數據才能訓練出高質量數據模型,畢竟用戶也期待通過人工智慧將企業的數據資源,轉變為數據資產,更進而成為數據資本。

在數據服務能力之外,華為雲EI的特質更體現於演算法和算力。華為每年投資100億美元用於技術研發。可以說,其是一家懂計算、懂存儲、懂網路、懂GPU的企業,而綜合運用上述能力,即可實現「普惠AI」。

賈永利說:「華為雲EI解決方案是華為人工智慧的能力,但不是價值。人工智慧的價值很容易被數字量化,例如良品率提升、縮短交通擁堵時間。因此,如何幫助行業客戶用好演算法、算力,併產生價值,這是華為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首要考慮的問題。」

最後說一句,除演算法、算力、數據三要素之外,「行業智慧」可稱為人工智慧的第四要素,但經常被忽略。「用戶的演算法再慢,也可以解決問題,華為的演算法再先進,但必須與行業應用場景相結合,必須與生態夥伴進行合作。」賈永利說。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台。合作聯繫:zg777zg@sina.com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新浪號、網易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台。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人工智慧 | 華為 |